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季平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厌恶
  • 3篇症状
  • 2篇洗涤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强迫性
  • 1篇强迫性障碍
  • 1篇强迫症
  • 1篇污染
  • 1篇相关电位
  • 1篇发病
  • 1篇发病机制
  • 1篇ERP研究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精神卫...

作者

  • 3篇肖季平
  • 2篇朱春燕
  • 2篇穆菁菁
  • 2篇蔡春岚
  • 2篇谢雯
  • 2篇余凤琼
  • 2篇李晓驷
  • 2篇靳红
  • 1篇张蕾
  • 1篇董毅
  • 1篇周晓琴
  • 1篇王安珍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强迫症道德厌恶感及其与症状的关系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道德厌恶感特征,及其与患者强迫症状的关系。方法纳入28例OCD患者和3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与患者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以词汇判断任务测试被试对道德厌恶词、核心厌恶词、中性词进行厌恶判断的反应时、正确率及厌恶程度评级,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帕多瓦量表—华盛顿州立大学修订版(Padua inventory-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revision,PI-WSUR)评估患者强迫症状。结果 OCD组对核心厌恶词([762.69±128.25)ms vs(.648.69±162.66)ms]和道德厌恶词([798.73±115.26)ms vs(.727.00±106.06)ms]的反应时较对照组长,对核心厌恶词([6.38±1.78)vs(.5.03±1.64)]和道德厌恶词([7.08±1.23)vs(.5.77±1.44)]的厌恶程度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D组对两类厌恶词的厌恶程度与Y-BOCS总分及Y-BOCS强迫思维分、强迫行为分、PI-WSUR总分及污染/清洗强迫因子、穿衣/打扮强迫因子、检查强迫因子、伤害他人/自己的强迫想法、伤害他人/自己的强迫冲动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示,只有污染/清洗强迫因子分别与核心厌恶词(β=0.61,P<0.01)和道德厌恶词(β=0.54,P<0.01)厌恶程度有关联。结论 OCD患者道德厌恶感及核心厌恶感均较对照组更强烈。道德厌恶感与强迫症状相关,受影响最大的是污染/强迫清洗症状。
靳红李晓驷朱春燕余凤琼董毅张蕾谢雯蔡春岚穆菁菁袁愫肖季平
关键词:强迫症厌恶
伴或不伴污染洗涤症状强迫障碍患者厌恶的ERP研究
强迫障碍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强迫症状的发病机制?神经电生理表现及治疗应答率均有差异?大量研究表明厌恶在污染/洗涤症状强迫障碍的发生及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厌恶既可由排泄物?腐烂的食物引起,也可由不道德言行诱发,前者称为生...
肖季平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发病机制
伴和不伴污染洗涤症状的强迫性障碍患者的厌恶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伴和不伴污染/洗涤症状的强迫性障碍患者之间厌恶感的差异,为强迫性障碍的异质性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66例,根据是否伴有污染/洗涤症状分为清洗组(n=26)及非清洗组(n=40),并选取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51例。所有被试完成词汇判断任务,记录被试在核心厌恶词、道德厌恶词和中性词厌恶判断中的正确率、反应时及厌恶程度评级结果,比较三组被试厌恶感的差异。结果:清洗组、非清洗组核心厌恶词[(723±89)ms,(746±95)ms vs.(676±96)ms]及道德厌恶词[(772±98)ms,(796±92)ms vs.(723±94)ms]的反应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且前两组核心厌恶词[(6.7±1.5),(6.9±1.6)vs.(5.8±1.7)]及道德厌恶词[(6.8±1.7),(7.2±1.3)vs.(6.3±1.5)]的厌恶程度评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清洗组与非清洗组在两类厌恶词的正确率、反应时及厌恶程度评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迫性障碍患者厌恶感均升高,伴和不伴污染/洗涤症状的患者之间厌恶感无差异。厌恶感升高可能与强迫性障碍的发生及发展均有关,降低厌恶感可能是未来强迫性障碍的一个治疗方向。
肖季平李晓驷周晓琴朱春燕余凤琼谢雯蔡春岚穆菁菁王安珍靳红
关键词:强迫性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