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成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4篇融合术
  • 4篇节段
  • 3篇代谢
  • 3篇单节段
  • 3篇腰椎退行性
  • 3篇腰椎退行性疾...
  • 3篇退行性
  • 3篇退行性疾病
  • 3篇椎体
  • 3篇椎体间
  • 3篇最小侵入性
  • 3篇骨代谢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椎体间融合
  • 2篇椎体间融合术
  • 2篇累及

机构

  • 11篇浙江省人民医...

作者

  • 11篇邹成
  • 9篇李晓林
  • 9篇杨迪
  • 9篇朱丹杰
  • 9篇冯法博
  • 2篇沈洁
  • 2篇赵瑜
  • 1篇陈锦平
  • 1篇黄亚增
  • 1篇金永明

传媒

  • 3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2015年浙...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5年4月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行单节段颈椎前...
杨迪李晓林朱丹杰冯法博邹成金永明陈锦平黄亚增
关键词:颈椎病
文献传递
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骨代谢相关指标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0例(骨质疏松组)和健康志愿者60例(健康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VEGF和骨代谢相关指标女包括骨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骨钙素(OC)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Ⅰ)。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组患者VEGF、ALP、TGF-β1、OC显著降低(均P=0.000);TAP5b、CTX-Ⅰ显著增高(P=0.000)。VEGF与TRAP5b、TGF-β1、OC和CTX-Ⅰ等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251、0.548、0.475和-0.429,P值分别为0.006、0.000和0.000和0.000)。结论 VEGF与骨代谢相关指标明显相关,是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杨迪朱丹杰冯法博李晓林邹成
关键词:骨质疏松女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代谢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7例,按手术方法随机分为三组:MIS-TLIF组,19例,通道...
朱丹杰李晓林邹成杨迪冯法博
关键词:退行性疾病腰椎脊柱融合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不同术式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 对比分析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7例。病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组(19例)、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open TLIF)组(25例)、传统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pen TILF)组(23例)。分析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射线暴露时间、住院费用。疗效评价指标采用Oswestrv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其他2组(P〈0.05),mini-open TLIF组与open T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open TLIF组〉mini-open TLIF组〉mis-TLIF组(P〈0.05);术中射线暴露指标、住院费用:mini-open TLIF组与open T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均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2 d VAS评分,mis-TLIF组与mini-open T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均优于open TLIF组[(3.2±1.6)分、(3.4±1.5)分比(5.8±1.4)分](P〈0.05);3组术后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TLIF手术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微创TLIF手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微创TLIF手术中,mini-open TLIF手术具有术中射线暴露少、住院费用低、学习曲线短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朱丹杰邹成杨迪冯法博李晓林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累及桡动静的粘液纤维肉瘤根治术一例报道
患者,男,62岁,因“发现右前臂肿块1年余”去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当地医院行肿块活检,术后报告为粘液纤维肉瘤,后患者转来本院。查体:右前臂腹桡侧可见一直径约5CM肿块,中间可见一条长度约2CM手术瘢痕,肿块内有大小不等结...
邹成
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磺脲类促泌剂治疗组(格列吡嗪组,G组)、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联合磺脲类促泌剂治疗组(西格列汀+格列吡嗪组,S+G组)、双胍类联合磺脲类促泌剂治疗组(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组,M+G组)3组,随访48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LDL-C、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所有患者股骨颈和髋关节骨密度,对比治疗前后一般生化指标、骨转换指标及骨密度变化。结果 129例中有122例完成48周随访,其中G组40例,S+G组41例,M+G组41例。3组患者治疗后BMI、OC、β-CTX、股骨颈和髋关节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治疗后FBG、Hb 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M+G组治疗后BM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G组和S+G组治疗后O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S+G组治疗后β-CTX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G组治疗后股骨颈和髋关节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西格列汀主要通过抑制骨吸收,并可能有部分促进成骨发挥其减少骨丢失的作用,二甲双胍可能通过促进成骨发挥其减少骨丢失的作用,两者均可作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降糖的一线用药选择。
杨迪沈洁李晓林赵瑜朱丹杰邹成冯法博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转换糖尿病二甲双胍
假蒟对去卵巢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血糖、骨代谢、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假蒟对去卵巢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血糖、骨代谢指标、氧化应激指标、骨小梁的影响,探讨其对去卵巢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格列本脲组、雌二醇(E_2)组、假蒟组和假手术组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只切除双侧卵巢周围少许脂肪组织,其余4组切除双侧卵巢后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去卵巢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格列本脲组采用格列本脲5mg/(kg·d)灌胃,E_2组采用E_2100μg/(kg·d)灌胃,假蒟组采用假蒟125m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8ml/(kg·d)灌胃。药物干预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TC、TG、血钙(Ca)、血磷(P)、E_2、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清蛋白(GSP)、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干预后,假蒟组血清FBG、TC、TG、AKP、MDA、AGES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血清SOD活性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假蒟组与格列本脲组血清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与假手术组比较,假蒟组骨小梁数量减少不明显,排列较规则,连续性、完整性较好。结论假蒟降糖效果非劣效于格列本脲,其可能通过改善高血糖状态、抗氧化应激,从而抑制去卵巢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代谢紊乱。
杨迪冯法博朱丹杰李晓林邹成沈洁赵瑜
关键词:去卵巢骨质疏松氧化应激
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合并前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合并前外侧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9例胫骨前外侧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病例。根据CT检查结果,骨折按AO分型为B型和SchatzkerⅡ型。采用膝关节后外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9.6个月。随访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78~92分,平均85.4分。随访3个月时摄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未见高度丢失,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4~18分,平均15.3分。结论 采用膝关节后外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直视下复位骨折块并予以坚强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朱丹杰邹成杨迪冯法博李晓林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双钢板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7例,按手术方法随机分为三组:MIS-TLIF组,19例;Mi...
朱丹杰邹成杨迪冯法博李晓林
关键词:退行性疾病腰椎脊柱融合术
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伴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治疗伴邻近节段退变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并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PLIF)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伴邻近节段退变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5例,其中采用Dynesys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39例(Dynesys组),采用PLIF治疗36例(PLIF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拍摄腰椎正侧位及前屈后伸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末次随访时进行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评价,并与术前分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升高,且末次随访时PLIF组均大于Dynesy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照UCLA分级,Dynesys组39个节段中有4个节段较术前退变加重,PLIF组36个节段中有13个节段较术前退变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出现症状性退变。结论 Dynesys是目前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选择的一种有效的非融合性内固定技术,虽然对于已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远期仍有出现症状性邻椎病的可能性,但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Dynesys仍然是临床疗效较好的治疗方式。
朱丹杰邹成杨迪冯法博李晓林
关键词:动态稳定融合术腰椎邻近节段退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