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敏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哲学
  • 3篇身体哲学
  • 3篇文化
  • 2篇中国文化
  • 2篇生命
  • 2篇为仁由己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2篇国文
  • 1篇道德
  • 1篇道德理论
  • 1篇再发现
  • 1篇哲学视域
  • 1篇哲学视阈
  • 1篇哲学研究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中国哲学
  • 1篇中国哲学研究
  • 1篇身体
  • 1篇生存论
  • 1篇生命实践

机构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安阳工学院

作者

  • 7篇张慧敏
  • 6篇张再林
  • 1篇张慧敏

传媒

  • 1篇周易研究
  • 1篇人文杂志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8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身体哲学视域中的“为仁由己”被引量:6
2016年
以往人们对"为仁由己"的理解多囿于一般道德理论层面而忽视了其身体之基,这使得"为仁由己"更像是抽象的道德命题而非切身的生命智慧。从身体出发,己与仁不是道德符号化的存在者,而是源于"生生之几"的可能性存在。为仁由己在时间维度上是"身德互训"之过程,具有当下性并向未来而敞开;在空间维度上是自我和他者对话和交往的方式,通过礼而实现生命的和谐共在。生命在这种时空统一的境域性实践中彰显出真正的主体性价值和实践的智慧。
张再林张慧敏
关键词:为仁由己身体生生
从《周易》看中国文化的工具理性思想
2018年
在马克斯·韦伯的理性思想和中国哲学"道德形而上学"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工具理性缺乏论"一度被广泛认同。如果我们跳出这种"刻板印象"的桎梏,从身体哲学和实用主义的角度考察,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周易》中实际上内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工具理性思想。这种工具理性既体现在其兼具直觉式和实用式的"乾坤并建"的哲学思维方式上,也体现在其"利用安身"的实用主义方法论中,并最终推出了一种"道器互显"的"用具的形而上学"。《周易》的工具理性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工具理性的基本框架,为我们开显了一种植根于生活世界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生存论智慧。
张再林张慧敏
关键词:周易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由之径被引量:4
2016年
在中国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的断裂与传承、阐释与建构等问题并未消解而是变得更加复杂和深刻;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有关于文化自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话既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当代文化建构的道路和方向;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由之径,我们应当以一种现代解释学和语用学的态度,通过"对话辩证法"实现传统和现代的互生式对话交流;当代中国哲学身体维度的彰显为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提供了一种范式,中国文化必须向时代敞开,向生活世界敞开,在民族性中体现全球化时代的要求,在超越性中体现面向生活世界的旨归。
张再林张慧敏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工具理性”的再发现——张再林对中国哲学研究的新拓展被引量:2
2018年
自马克斯-韦伯提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思想之后,中国文化缺乏工具理性的观点被广泛认同。当代学者张再林深入抉发中国哲学的内涵并提出,中国文化不仅长于价值理性,亦包含了深刻而丰富的工具理性。张再林发表于《哲学研究》的《从现象学反观中国传统思维的双重性》一文是其工具理性研究的最早奠基,他从这种作为哲学核心的双重性(直觉式和实用式)的认识方式出发,逐步揭示了中国哲学"利用安身"的实用主义、"具体的形而上学"等工具理性的面相,开显了中国哲学生命实践的辩证法的智慧。中国文化工具理性的再发现既是对中国文化本真特质的澄清,又是对身体哲学新论域的拓展,推出了一种真正植根于生活世界又面向生活世界的生存论之"道",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建构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张慧敏
关键词: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身体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引量:3
2018年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在诸多研究成果中,有关中国古代身体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对话并不多见,中国古代身体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对话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时代性的重要课题。中国古代身体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共同的感性基础,两者都颠覆了唯心主义的身体原罪说,从思想的理性走向了现实的感性;都强调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主张实践至上并走向了生命力学说,彼此之间具有对话和互补的必要性。
张再林张慧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感性
即身而道在:中国古代身体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被引量:3
2018年
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下,开展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对话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一种文化自觉,也是在新的视域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理论探索。中国哲学有别于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即是其"身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亦内涵了深刻的身体思想,两者具有共同的面向生活世界的理论特质和实践旨趣,也在此基础上有着比较与会通的可能。中国古代身体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互镜鉴有利于拓展理论反思和创新的开放性空间,探索具有共通性的人类经验,将哲学的智慧融入人类的生活世界。
张再林张慧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身体哲学视阈中的“为仁由己”
2016年
以往人们对“为仁由己”的理解多囿于一般道德理论层面而忽视了其身体之基,这使得“为仁由己”更像是抽象的道德命题而非切身的生命智慧。从身体出发,己与仁不是道德符号化的存在者,而是源于“生生之几”的可能性存在。为仁由己在时间维度上是“身德互训”之过程.具有当下性并向未来而敞开;在空间维度上是自我和他者对话和交往的方式.通过礼而实现生命的和谐共在。生命在这种时空统一的境域性实践中彰显出真正的主体性价值和实践的智慧。
张再林张慧敏
关键词:身体哲学生命智慧道德理论主体性价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