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再林

作品数:233 被引量:927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1篇哲学宗教
  • 47篇文学
  • 35篇文化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9篇政治法律
  • 6篇社会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3篇哲学
  • 29篇身体
  • 27篇文化
  • 23篇身体哲学
  • 20篇白居易
  • 17篇中国哲学
  • 15篇主义
  • 15篇西方哲学
  • 14篇文学
  • 13篇现象学
  • 12篇生命
  • 11篇伦理
  • 10篇唐宋
  • 10篇庞蒂
  • 9篇中国武术
  • 9篇武术
  • 8篇儒家
  • 8篇梅洛-庞蒂
  • 6篇学史
  • 6篇政治

机构

  • 160篇西安交通大学
  • 44篇广西师范学院
  • 21篇西北大学
  • 6篇苏州大学
  • 6篇西安电子科技...
  • 5篇武汉大学
  • 5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武汉体育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肯塔基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30篇张再林
  • 6篇张慧敏
  • 5篇金玉柱
  • 4篇王建华
  • 4篇张兵
  • 3篇李丽
  • 3篇王岗
  • 3篇李军学
  • 3篇燕连福
  • 2篇唐学亮
  • 2篇鲁杰
  • 2篇冯合国
  • 2篇申丽娟
  • 2篇李重
  • 1篇张涛
  • 1篇曹堂哲
  • 1篇涂可国
  • 1篇章文明
  • 1篇张长思
  • 1篇马新锋

传媒

  • 17篇人文杂志
  • 14篇西北大学学报...
  • 12篇中州学刊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9篇学海
  • 9篇陕西师范大学...
  • 6篇广西师范学院...
  • 5篇江苏社会科学
  • 5篇江海学刊
  • 5篇社会科学论坛
  • 5篇中国韵文学刊
  • 4篇哲学动态
  • 4篇河北学刊
  • 4篇哲学研究
  • 4篇学术月刊
  • 4篇阅读与写作
  • 4篇广西师院学报...
  • 3篇周易研究
  • 3篇深圳大学学报...
  • 3篇自然辩证法研...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0篇2018
  • 12篇2017
  • 14篇2016
  • 8篇2015
  • 12篇2014
  • 12篇2013
  • 11篇2012
  • 14篇2011
  • 15篇2010
  • 15篇2009
  • 10篇2008
  • 13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2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真正的中国哲学是一种忧患的哲学被引量:1
2011年
痛苦是上天给予人生的最高馈赠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叔本华、尼采的哲学代表着西方哲学最重要的理论转型和对人类哲学的更深刻的自觉。它把西方传统的"我思故我在",一变为现当代的"我欲故我在"。它用如饥似渴的欲求取代了无动于衷的纯粹的"观看"。
张再林
关键词:中国哲学忧患我思故我在西方哲学叔本华现当代
禅学的“涉身化”及其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2019年
区别于外来佛学的禅学最为突出的哲学特征莫过于其"涉身化"。惟有基于这种"涉身化",我们才能理解禅学何以通过对切身的"自性"的强调,从出世走向入世,从知走向行,从本体走向工夫;惟有基于这种"涉身化",我们才能理解禅学如何以其"不立文字"的主张,从执于确指的语义学皈依因境设语的语用学,既成为中国语用论思想的集大成者,又使自身对佛学的清算从哲学的批判深化为语言的批判。同时,也惟有基于这种"涉身化",我们才能理解禅学何以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它上宗先秦儒家为代表的"下学上达"的哲学传统,下开阳明心学的"无身则无心"的思想路线,从而为力辟朱子理学的准佛学的倾向,彻底终结佛学的"唯心主义"统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张再林
关键词:禅学宋明理学
中国古代身体政治学发微被引量:13
2008年
一种对政治学的哲学本质的深入研究表明,如果说西方传统的政治学是一种基于"心识"的"心识政治学"的话,那么中国古代的政治学乃是一种根于"身体"的"身体政治学"。与西方的心识政治学不同,这种中国古代的身体政治学更多强调的是身国的舍一而非身固的对立,是生命的对话原则而非理性的独白原则,是群己舍谐的族类学方法而非群已二分的社会学方法。凡此种种,都使中国古代身体政治学与今天人类回归"生活世界"的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潮息息相通,并使对这种身体政治学的重新认识理所当然地被提到当代人类政治学建设的议事日程。这同时也表明,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正如西方政治学正在探索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那样,中国新时期的政治学的研究也必须以现代与传统的对话为其理论途径。
张再林
关键词:生命对话
从当代身体哲学看中医被引量:9
2016年
在以梅洛-庞蒂为代表的当代身体哲学与中国古代中医的身体思想之间,我们发现了根本理念上的诸多相契之处。如梅洛-庞蒂的"走向世界之身"与中医的"大身子"相契;他所说的"流动的身体"与中医的"气"相契;其"可见的-不可见的"身体与中医"藏象"相契;梅洛-庞蒂提到的身体的"双叶"与中医的"阴阳"相契;其"生命化的时间"说与中医"五行"说相契;梅洛-庞蒂的"身体间性"与中医"经络"相契;其"用身体知道"与中医"身诊"相契。这一切,不仅使梅洛-庞蒂身体哲学的兴起代表了对西方传统身体观的一场根本叛逆,也为中医身体观走向现代及中医身体观与当代身体观的会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契机。
张再林
关键词:梅洛-庞蒂身体哲学
贪欲、反身与审美救赎——《礼记·乐记》思想的重新解读被引量:1
2010年
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贪欲及贪欲如何克制的问题就成为人类思想家永恒的话题。正如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家发现贪欲并非人类先天的身体"原罪"所致,而是后天的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那样,中国古代《礼记·乐记》作者亦得出了几乎同样的结论。故《礼记·乐记》不仅主张不是通过"祛身"而是通过"反身"而节欲,而且还从"人化"即"文化"的思想出发,把向一种审美化的身体的回归提到了人类文化的议事日程。由于这种回归基于中国式的阴阳和合的生命之美而非西方式的纯粹的意识之美,它有别于现代西方种种不无唯心化的"审美救赎"的思想,而为我们代表了一种极其深刻又不无切实的人类的"审美救赎"的理念。
张再林
关键词:《礼记·乐记》贪欲反身审美救赎
阴阳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体现被引量:3
2016年
无独有偶,与现代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间性"这一身体哲学的核心概念一致,中国古代阴阳范畴可区分为"显微无间"的阴阳、"阳禀阴受"的阴阳以及"乾男坤女"的阴阳这三个层面。而无论是"显微无间",还是"阳禀阴受",抑或是"乾男坤女",都一步步深入而浅出地为我们指向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之"道"。故中国古人所谓的"文以载道"之"道",与其说是儒家式的伦理道德之"道",不如说就是大易的"阴阳之道"之"道"。因而唯有从该"道"出发,我们才能把握和领悟中国文学艺术之为中国文学艺术、中国文学艺术之所以独秀于林的众妙之门、万窍之管钥。
张再林
关键词:阴阳
从“知性伦理”到“家本伦理”——关于中西传统伦理学的一个比较
2009年
如果说,肇始于古希腊的西方传统伦理学由于以意识化的认知为起点,以祛性化的契约思想为原则,指向还原论式的规范伦理,体现为一种无家性的"知性伦理"的话,那么,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伦理学,则由于以身体主义的安身为起点,以肇端于夫妇的对话伦理为原则,指向家谱化、示范型的躬行伦理学,体现为一种明确的"家本伦理"。在"自然家园"日渐丧失、"家庭伦理"日益失落、"离家出走"日趋频现的今天,当"知性伦理"日渐显得捉襟见肘时,重新发现并构筑一种"家本主义"伦理学,也许可以为人类走出自然伦理、社会伦理及个人伦理方面的困境,提供一些颇有现实意义的思想资源。
张再林燕连福
实用主义与《周易》的“利用安身”思想被引量:3
2012年
如所周知,在胡适等人的推动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一度成为现代中国学界热议的话题。但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一话题却开始很少被人问津而日渐淡出了学人的视域。下面,笔者将重拾这一业已尘封多年的历史性的话题。然而,对它的讨论将不再像当年胡适那样围绕着实用主义与中国古代先秦诸子以来的学说之间来展开,而是从实用主义与中国古老的《周易》思想的关系来切入。
张再林
关键词:实用主义哲学《周易》中国学界中国传统哲学先秦诸子
从白居易到苏轼——唐宋文人心路历程一瞥
陈寅恪先生指出:"唐代……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①其实,不仅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学术如此而已,与这些因素声息相通的文人士大夫心态亦是如...
张再林
文献传递
作为“解构大师”的李贽被引量:2
2009年
认为李贽对当时"理学"意识形态的批判,虽为中国前现代思想运动的理论产物,从中却体现了一种不无前卫的"后现代式"的之于权力化的知识话语的解构策略。在李贽那里,这种解构策略也即其所谓"解则不执一定"之说的推出。为此,他要求从形而上的意识回到形而下的身体,他主张从思想的同一性回到事物的复杂性,并且他坚持不是以永恒的规律,而是以时间中的历史为人类最终的理论归依。显而易见,对李贽学说中的这一解构主义的揭示,无论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来说,还是对于当代人类哲学来说都是有着不容低估的理论和时代的意义。
张再林
关键词:权力话语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