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明明

作品数:7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交通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沥青
  • 3篇罩面
  • 3篇沥青路
  • 3篇沥青路面
  • 3篇路面
  • 3篇薄层罩面
  • 2篇热再生
  • 2篇就地热再生
  • 1篇道路工程
  • 1篇性能分析
  • 1篇养护
  • 1篇应力
  • 1篇粘合
  • 1篇粘合性
  • 1篇罩面技术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质量控制要点...
  • 1篇山区旅游
  • 1篇生命周期

机构

  • 7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江西赣粤高速...

作者

  • 7篇柴明明
  • 4篇邹晓翎
  • 2篇王蓝英
  • 1篇王腾
  • 1篇何丽红
  • 1篇李明
  • 1篇王庆珍
  • 1篇齐小飞
  • 1篇高阳

传媒

  • 2篇公路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外公路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年份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薄层橡胶沥青罩面技术在山区旅游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为保证山区旅游公路安全舒适运营,本文依托重庆市交通科技项目—“仙女山旅游公路品质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于山区旅游公路特征研究薄层橡胶沥青罩面技术在山区旅游公路养护中的应用。首先,对仙女山旅游公路特征及沥青路面现状调...
柴明明
关键词:公路养护薄层罩面橡胶沥青混合料环境效益
文献传递
橡胶粉/高黏剂复合改性沥青制备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采用废旧橡胶粉和高黏剂对70号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改性沥青。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废旧橡胶粉目数、掺量和高黏剂掺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并在高温稳定性、低温柔韧性、弹性恢复性能的基础上结合135℃黏度指标进行控制,综合考虑价格成本和废旧橡胶粉利用量因素,优选出正交试验设计下最佳方案为:添加10%掺量的60目橡胶粉与8%掺量的高黏剂复合改性。在与传统单一改性沥青对比发现:最佳方案下的改性沥青高温、低温和弹性恢复性能优于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而稍低于高黏沥青,但其成本较低,易于施工,经济环保优势显著,应用前景良好。
杜宇兵邹晓翎柴明明
关键词:改性沥青橡胶粉复合改性正交试验
热修复沥青病害路面的薄层罩面施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修复沥青病害路面的薄层罩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原路面进行加热处理,b.将沥青混合料摊铺至步骤a处理后的路面。本发明的热修复沥青病害路面的薄层罩面施工方法,对原路面进行加热预处理,延长了有效摊铺...
邹晓翎杜宇兵王庆珍柴明明何丽红
文献传递
高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抗车辙性能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车辙是高温地区沥青路面主要的病害之一,为分析温度对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选取半刚性基层、冷再生基层及柔性基层3类典型的沥青路面结构,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以应力、应变及车辙预估值来表征不同结构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剪应变峰值出现在距路表6~7cm处,压应变峰值在距路表6~7cm处,且应力应变峰值出现位置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随着温度的增加,应变的增长较应力更为明显;在高温条件下,与半刚性基层和冷再生基层沥青路面相比,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更好的抗车辙性能。
阮鹿鸣邹晓翎柴明明王蓝英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应力
基于非均匀性的就地热再生质量控制要点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以江西省泰井高速公路就地热再生工程为依托,为提高就地热再生施工质量,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出发,对其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非均匀性现象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平均值-极值控制方法的施工质量动态监控方案并在实际工程成功予以实施。研究表明:设计阶段室内试验与实际施工存在差异性,应设计一种以上新料级配;温度控制是影响施工过程非均匀性的首要因素,通过实地量测证实各施工环节温度与机组作业速度及地表温度存在直接关系;采用平均值-极值动态控制方案检测施工质量,通过技术人员对非均匀性环节的及时控制和现场指挥,可以有效地指导施工,提高施工质量。
齐小飞邹晓翎柴明明高阳
关键词: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非均匀性
薄层罩面沥青胶结料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为薄层罩面实际工程选择适宜的沥青胶结料及专用改性沥青的开发研究,选用4种常用的沥青(高黏沥青、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布氏黏度、弹性恢复、动态剪切流变、沥青黏附性等试验,对比分析4种沥青路用性能。研究表明:参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与NovaBinder标准进行选材时高黏沥青与复合改性沥青适宜于薄层罩面;除温度敏感性和与集料黏附性外路用性能皆为高黏沥青>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高黏沥青综合性能优于只添加了橡胶粉或SBS改性剂的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和复合改性沥青,但价格昂贵,复合改性沥青较橡胶沥青与SBS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刚满足NovaBinder标准要求且与高黏沥青性能差距较大;因此最终提出开发研究薄层罩面专用沥青时可将高黏沥青中组分与橡胶粉、SBS进行复合改性,在提高沥青胶结料路用性能的同时降低改性沥青成本。
杜宇兵柴明明李雪毅王蓝英
关键词:薄层罩面沥青胶结料路用性能道路工程
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建设期碳排放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为分析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建设期产生的碳排放,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将建设期划分为材料生产和路面施工两个阶段,根据碳排放系数与活动数据相乘原理建立碳排放模型。结合工程实例计算路面建设期的碳排放,量化不同新料掺比、旧料运距及利用率下的碳排放,对比分析4种路面养护技术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材料生产和路面施工阶段碳排放占比20%和80%;就地热再生新料掺比提高1%,碳排放增加2%;旧料利用率100%的厂拌热再生与就地热再生碳排放相等时的旧料运距为42 km,只有旧料运距高于42 km时,就地热再生碳排放才比厂拌热再生少,当旧料利用率低于75%时,无论旧料运距长短,就地热再生碳排放都比厂拌热再生少;与就地热再生相比,微表处、超薄罩面和铣刨重铺碳排放强度增幅分别为53%,72%和79%。
柴明明李明齐桂才王腾
关键词:环境工程碳排放生命周期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