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畅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良知
  • 3篇道德
  • 2篇演进
  • 2篇内在逻辑
  • 2篇路向
  • 2篇逻辑
  • 2篇牟宗三
  • 1篇道德实践
  • 1篇道德直觉
  • 1篇道德自觉
  • 1篇道家
  • 1篇道家哲学
  • 1篇德性
  • 1篇德性伦理
  • 1篇心灵
  • 1篇形上学
  • 1篇性伦理
  • 1篇有限性
  • 1篇哲学
  • 1篇人性论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
  • 5篇苏州科技学院

作者

  • 13篇陆畅
  • 2篇王见楠
  • 1篇白欲晓

传媒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新世纪图书馆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觏非孟思想探析
2014年
孟子思想的宋代复兴也伴随着批评的声音。李觏是宋代非孟思潮的先驱,他从历史观念、孔孟关系以及人性论等方面批评孟子,对宋代孟子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陆畅
关键词:李觏人性论
“良知”的演进
本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首先探讨《孟子》文本中“良知”的逻辑演进。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他通过与告子论辩等一系列方法来说明人人皆具的本善之性是天生固有的。性由心显,本善之性通过仁义礼智之心显现出来,是为“良心”。人生来即有对...
陆畅
关键词:良知演进
文献传递
“良知”的演进 ——从孟子到陆象山
本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首先探讨《孟子》文本中“良知”的逻辑演进。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他通过与告子论辩等一系列方法来说明人人皆具的本善之性是天生固有的。性由心显,本善之性通过仁义礼智之心显现出来,是为“良心”。人生来即有对...
陆畅
关键词:良知演进
道德先天性及其在经验知识层面的展开——孟子“良知”理论的内在逻辑
2014年
孟子"良知"之"良"本义为"首",它显现的是道德超越性而非经验性,经验知识在时间上先行存在,并不意味着可以否定良知所具有的先天性、超越性。良知的道德超越性,是指独立于经验世界不为其干扰限制。同时良知又具有内在性,它既独立于经验又行于经验之中,表现于事事物物。在孟子那里,一个完满的道德应当是良知的超越性与经验内容相结合的既内在又超越的模式。
陆畅白欲晓
关键词:良知经验知识无限性有限性
“以心观心”是“二心”吗?——关于朱、陆之辨中意识自觉问题的辨正被引量:2
2016年
道德意识能否自觉、自知问题在朱、陆之辨中占据重要地位。朱子将象山的道德直觉视为"以心观心"的"二心",并误会其与佛教等同而加以批判。事实上,意向性活动中的意识与对其进行反思的意识是不存在共时性的,道德直觉不是以此察彼地对意识进行对象性反思,而是在无思无虑中依靠道德直觉使本心自我呈现。
陆畅
关键词:道德直觉
“境界形态形上学”的开展——试论牟宗三对道家哲学重要概念的梳理
2014年
牟宗三通过对道家哲学的主要概念如"道德"、"有无"、"生"、"自然"等的梳理,建构了他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境界形态形上学",以与儒家的"道德无上学"区别开来。所谓"道德形上学",指的是主体通过主观境界的观照与玄览,达到对客观形态的形上学的认识。"道"之生化宇宙的过程,也是主体"玄德"通过"致虚守静"让开场域让万物自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这四组概念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
陆畅
关键词:牟宗三道家
儒家良知理论中的心灵管理思想
良知理论最先由孟子提出.在《孟子》文本中,良知作为超越性道德通过心灵的三个向度——知识、情感、意志来表现自身.宋明理学家通过对孟子良知思想的诠释与回应,形成了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已发未发与中和、顿悟自然与有意有为等问题....
陆畅
关键词:德性伦理儒家文化
程颢的“仁体一本论”与生态思想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生生不息的生态观是密切相关的。作为宋明新儒家的重要代表,程颢的仁体一本、通贯天人的理论,是与其生态思想紧密相连的。宇宙生生不息与德性的流行不已都是建立在仁本体的遍在与自觉的基础上的,也正是由于不忍、悱...
陆畅
关键词:生生道德自觉
文献传递
试论国学的基本特征
2014年
国学的核心在于儒释道三教思想,三教在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方面所具有的异于西学之特征,是国学一词具有的民族主义涵义的具体体现。国学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天人合一、智性直觉、心性实践等思维方式和儒释道之成圣、成仙、成佛的不同价值取向。这些都是与西学中主客二元对立、注重理性思辨、分割宗教与人生的特征是不同的。
陆畅
关键词:国学思维方式
刘蕺山“主意说”中的和合观念
和合观念作为儒家的根本精神之一在宋明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天人合一、心性合一是理学家追求的目标。刘蕺山作为晚明力畅心学的大家,其"主意说"凸显了意念在促使主体与本体和合之修养工夫中的重要性。他力图超越良知现成派和归寂派的弊...
陆畅王见楠
关键词:诚意良知慎独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