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朗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重症
  • 2篇氧合
  • 2篇预后
  • 2篇体外膜氧合
  • 2篇外膜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呼吸道感染
  • 2篇META分析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 1篇低表达
  • 1篇心源性
  • 1篇心源性休克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气
  • 1篇血气监测
  • 1篇氧合作用
  • 1篇药物

机构

  • 8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李朗
  • 8篇董亮
  • 6篇张秀红
  • 5篇严洁
  • 4篇严正
  • 2篇耿先龙
  • 1篇姚勇
  • 1篇王秋卉
  • 1篇朱华淳
  • 1篇高飞
  • 1篇吴春东
  • 1篇陈佳钢
  • 1篇梁锋鸣
  • 1篇惠姣洁
  • 1篇杨挺
  • 1篇杨岚

传媒

  • 3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3篇2017
  • 5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995株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至2015年住院患儿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6 236份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 995株,阳性率为31.99%。1 281株(64.21%)来自男性,714株(35.79%)来自女性。患儿年龄1 d^14岁,平均年龄(1.2±2.1)岁,其中小于1岁的患儿有1 393例(69.82%)。1 99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 016株(50.93%),革兰阳性菌704株(35.29%),真菌275株(13.78%)。分离率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29.82%、15.09%、13.18%、12.73%和5.9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31.76%,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00%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52%~5.93%,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妥布霉素耐药率<30.00%。结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人群中1岁以内婴儿比例较高,且男性多于女性。分离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和肠杆菌属为主,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各有差异,临床应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张秀红李朗董亮耿先龙
关键词: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系统性评价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他汀类药物治疗ARDS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研究文献,共入选1 489例患者,其中他汀类治疗组709例,安慰剂对照组780例。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组比,他汀类治疗组无法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RR=1.01,95%CI 0.86~1.18,P=0.91),无法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MD=3.92,95%CI-14.10~21.94,P=0.67),也无法缩短其非机械通气时间(MD=0.65,95%CI-0.20~1.50,P=0.13)以及无肺外器官功能障碍时间(MD=1.20,95%CI-1.46~3.87,P=0.38)。安全性评价显示他汀类治疗组肌酸激酶(CK)值显著升高(MD=6.92,95%CI 5.77~8.07,P〈0.000 01)。结论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他汀类药物无法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其安全性亦需进一步评估。
董亮李朗严洁严正张秀红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META分析
重症医学科2613株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ICU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5年某院ICU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2613株病原体进行统计及药敏分析。结果2613株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2308株(88.33%),革兰阳性菌236株(9.03%),真菌69株(2.64%)。居前5位的病原体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黏质沙雷菌,分别占33.64%、16.42%、15.19%、7.35%和4.90%。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75.0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0.32%;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黏质沙雷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6.08%~34.38%,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30.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00%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1.77%和100.00%。结论 ICU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非发酵菌分离率居首位。大多数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张秀红李朗董亮耿先龙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抗药性
低表达LATS1通过抑制Hippo信号通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迁移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探讨低表达大肿瘤抑制因子1(LATS1)基因抑制Hippo信号通路对小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MSCs)分化、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小鼠mMSCs分为正常对照组(MSC组)、空载体对照组(MSC-GFP组)、过表达LATS1实验组(MSC-LATS1组)、空干扰病毒转染组(MSC-shControl组)、转染干扰LATS1病毒组(MSC-shLATS1组),分别构建过表达或低表达LATS1的慢病毒载体及其空载体对照并转染mMSCs.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评估慢病毒转染效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LATS1 mRNA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LATS1、磷酸化YAP(p-YAP)、14-3-3蛋白表达,以明确LATS1对Hippo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用茜素红、油红O染色及qRT-PCR检测成骨转录因子Runx2、OSX及成脂转录因子C/EBPα、PPAR-γ的mRNA表达,以明确Hippo信号通路对mMSCs成骨及成脂分化的影响;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mMSCs的数量,以评估Hippo信号通路对m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评估Hippo信号通路对mMSCs水平及垂直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慢病毒载体转染mMSCs效率可达94.74%-96.10%.与MSC-GFP组比较,MSC-LATS1可激活Hippo信号通路〔LATS1 mRNA(2-ΔΔCT):4.37±0.21比1.20±0.04,LATS1蛋白(灰度值):2.21±0.06比1.09±0.10,p-YAP/YAP蛋白比值(灰度值):1.51±0.13比0.98±0.05,14-3-3蛋白(灰度值):1.92±0.18比1.10±0.09,均P〈0.05〕,抑制mMSCs成骨及成脂分化〔钙质沉积(A值):0.13±0.02比0.40±0.03,Runx2 mRNA(2-ΔΔCT):0.51±0.02比0.98±0.09,OSX mRNA(2-ΔΔCT):0.41±0.04比1.04±0.09,脂质沉积(A值):0.10±0.02比0.25±0.03,C/EBPαmRNA(2-ΔΔCT):0.33±0.03比1.11±0.09,PPAR-γmRNA(2-ΔΔCT):0.29±0.02比1.04±0.10,均P〈0.05〕,抑制4-7 d的MSC增殖及mMSCs水平和垂直迁移能力〔划痕弥合程度:(18.65±3.53)%比(40.29±1.87�
李朗董亮惠姣洁高飞王秋卉杨岚张江茜严洁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增殖迁移
降钙素原导向的抗生素使用对重症患者抗感染疗效及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系统性评价降钙素原(PCT)导向的抗生素使用对重症患者抗感染疗程、抗生素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PCT指导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原始研究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全部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8篇研究共入选2 708例患者,其中PCT导向组1 360例,经验性使用组1 348例。Meta分析显示,与经验性使用组相比,PCT导向组抗生素疗程明显缩短[平均差(MD)=-2.44,95%可信区间(95%CI)-3.25^-1.62,P<0.000 01];且PCT导向组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相对危险度(RR)=0.74,95%CI 0.56~0.97,P=0.03],但PCT导向组患者病死率并无显著下降[RR=1.00,95%CI 0.89~1.13,P=0.99]。结论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相比,PCT导向的抗感染方案可以显著缩短重症患者抗生素疗程,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对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董亮李朗张秀红严洁严正
关键词:降钙素原重症META分析
经皮氧分压监测对体外膜氧合治疗的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 明确经皮氧分压监测对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的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49例因重症急性呼吸衰竭行静脉-静脉(V-V) ECMO治疗的患者.在ECMO治疗6h后行经皮氧分压监测和氧负荷试验,计算6h的10 min氧负荷值(OCT10)及氧负荷指数(OCI),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等.依据ECMO治疗60 d后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OCT10、OCI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存活组和病死组分别纳入25例及24例患者,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存活组OCT10和OCI分别为(77±11)mmHg(1 mmHg =0.133 kPa)和0.77±0.17,均高于病死组的(57±12) mmHg和0.55±0.13(均P<0.05);OCT10及OCI预测患者60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07(95% CI:0.69 ~0.96,P<0.05)及0.83 ±0.18(95% CI:0.64 ~0.94,P<0.05);分别以OCT10=72.00 mmHg及OCI=0.80为最佳界值点,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OCT10≥72.00 mmHg及OCI≥0.80患者60 d生存率显著高于0CT10< 72.00 mmHg(分别为81.3%和15.4%,X2=7.04,P<0.01)及OCI<0.80患者(分别为77.8%和21.7%,X2=13.1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CT10(OR=0.88,95% CI:0.80 ~0.96,P<0.01)和OCI(OR =0.01,95% CI:0.001~0.086,P<0.01)均是患者6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皮氧分压监测可作为评价ECMO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OCT10及OCI是评估的�
董亮张秀红梁锋鸣杨挺严洁严正李朗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作用呼吸功能不全预后
经皮氧分压监测对行体外膜氧合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对行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06—2015—05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因心源性休克而接受静脉-动脉(V—A)ECMO治疗的患者共41例。在接受ECMO治疗后6h进行经皮氧分压监测和氧负荷试验,计算6h的10min氧负荷值(10minOCT)及氧负荷指数(OCI),并收集ECMO治疗首日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生化指标、APACHEⅡ评分。依据ECMO治疗后60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10minOCT、OCI及APACHEⅡ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10minOCT、OCI值及APACHEⅡ评分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纳入19例及22例患者,存活组10minOCT[(78.00±19.15)mmHgvs.(55.41±15.68)mmHg,P〈0.05]及OCI[(0.75±0.15)VS.(0.61±0.15),P〈0.05]均高于死亡组,存活组APACHEII评分[(11.37±5.54)VS.(19.45±6.47),P〈0.05]低于死亡组。10minOCT预测患者60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07(95%C10.67~0.92,P〈0.05)。OCI值预测患者60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08(95%c10.59~0.87,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分另0以10minOCT=72.00BinHg(66.7%VS.25.0%)和OCI=0.70(77.8%VS.21.7%)为最佳界值分组患者60d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21,95%CI1.08—1.36,P〈0.05)、6h10minOCT(OR=0.93,95%C10.89—0.97,P〈0.05)、OCI(OR=0.002,95%C10.001—0.223,P〈0.05)均是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论经皮氧分压监测是早期预测行ECM
董亮李朗张秀红严正严洁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预后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对学员满意度和培训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对学员满意度和培训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至2013年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培训的全科医师114人(教改前52人,教改后62人)为研究对象,教学改革包括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学习形式及技能培训等方面,采用文献法和小组讨论法确定满意度指标和理论技能考核要点。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和进行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优秀率与合格率的比较,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字2检验。结果教改前后两组全科医师的基本特征、入学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改后全科医师对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学习形式和技能培训的满意度均较教改前有明显增加[(95.1%vs.73.1%)(90.3%vs.76.9%)(87.1%vs.61.5%)(95.2%vs.67.3%),P〈0.05];结业考试中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优秀率[(53.2%vs.34.6%)(67.7%vs.44.3%),P〈0.05]与合格率[(100% vs.88.5%)(100% vs.94.2%),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教学创新性改革,全科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满意度、其结业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有提高,由此整体提升了全科医师的培训质量。
李朗董亮朱华淳陈佳钢吴春东姚勇
关键词:全科医师教学模式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