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清海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节段
  • 4篇颈椎
  • 3篇手术
  • 3篇髓型
  • 3篇椎管
  • 3篇内固定
  • 3篇颈椎病
  • 3篇后路
  • 3篇脊髓
  • 3篇脊髓型
  • 3篇脊髓型颈椎病
  • 2篇单开门
  • 2篇单开门椎管扩...
  • 2篇多节段
  • 2篇多节段脊髓型...
  • 2篇腰椎
  • 2篇融合内固定
  • 2篇融合内固定术
  • 2篇前路
  • 2篇椎管扩大

机构

  • 7篇滕州市中心人...

作者

  • 7篇宋将
  • 7篇郝清海
  • 6篇刘涛
  • 4篇袁崇明
  • 3篇种衍学
  • 3篇柴星宇
  • 2篇李明
  • 1篇孙建华
  • 1篇李勇
  • 1篇鞠学壮
  • 1篇周猛
  • 1篇张国栋
  • 1篇李明
  • 1篇刘涛

传媒

  • 7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颈前路ACCF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ACCF)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10诊治的7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ACCF ACDF治疗40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5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1年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结果 7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12~24)个月。2组术后1年JOA评分、N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JOA评分、N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颈椎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在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时恢复和维持颈椎正常曲度,对周围软组织干扰小,短期疗效满意。
宋将郝清海刘涛袁崇明李庆超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颈椎骨折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14-12应用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的AS患者颈椎骨折13例,骨折伴有脱位患者在伤椎上下各3个节段行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单纯骨折无脱位者行伤椎上下各2个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结果 1例(术前ASIA分级为A级)术后3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12例术后获得平均23(11~43)个月随访。4例脊髓神经功能由C级恢复到D级;3例D级中2例恢复到E级,1例感觉较术前恢复明显;5例E级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术后2例并发肺炎,1例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2例因气管插管导致术后咽喉疼痛,对症处理3~5 d后好转。1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治愈。结论颈椎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适用于AS患者颈椎骨折的治疗,手术效果良好。
郝清海宋将孙建华种衍学鞠学壮李明刘涛周猛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颈椎后路手术长节段内固定
CT测量指导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通过CT图像测量穿刺参数完成术前规划,术中指导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01行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的26例Kümmell病,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KPS评分、伤椎Cobb角。结果 26例术后随访12~1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3 d的VAS评分、ODI指数、KPS评分、伤椎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VAS评分、ODI指数、KPS评分较术后3 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伤椎Cobb角较术后3 d有所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T测量穿刺参数完成术前规划,指导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Kümmell病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辐射损伤。
李明种衍学宋将朱中蛟张国栋李勇孙晋保袁崇明郝清海刘涛李庆超
关键词:单侧穿刺
ACDF与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CF)治疗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创伤性指标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6诊治的42例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组26例,ACCF组16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 d的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血沉,以及术后6、12个月JOA评分。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12~32)个月。ACDF组手术时间较ACCF组短,并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ACC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术后1 d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低于AC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1 d肌酸激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与ACCF组术后6、12个月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与ACC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而ACDF术式创伤更小。
刘涛宋将郝清海种衍学李庆超袁崇明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后移的影响因素及再手术策略
2024年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cage)后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再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1-12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1214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术后第1次侧位X线片和术后随访比较时cage后缘金属标记物向后移位≥2 mm的患者标记为cage移位组,再根据随机原则抽取100例无cage后移的患者标记为非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手术前后平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融合前后椎间盘高度差、螺钉松动情况、cage置入深度、融合节段数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3个月。21例出现术后cage后移,其中4例需行再手术,再手术节段分别为:L3、41例,L4、52例,L5S11例,其中1例是第1次翻修术后再次cage后移,被迫行二次翻修手术。cage后移组(n=21)手术前后平均椎间隙高度均较非移位组(n=1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选择相对较小的cage是后移的影响因素。此外,骨质疏松、置入深度不足、螺钉松动、梨形椎间隙、长节段固定后发生cage后移的概率也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cage移位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骨质疏松症、cage相对较小、置入深度不足、“梨形”椎间隙、长节段固定及内固定松动是融合术后cage移位的主要危险因素。翻修手术应找到cage后移的主要因素而制定个性化的再手术方案,无附加损伤地取出cage、椎间及钉道的重新制备、恢复腰椎前凸角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郝清海刘涛李庆超柴星宇孙小刚宋将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术再手术
皮质骨轨迹螺钉在骨质疏松单纯腰椎管狭窄症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螺钉在合并骨质疏松单纯腰椎管狭窄症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4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行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1例合并骨质疏松的单纯腰椎管狭窄症。结果 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7.0±3.3)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明显腰椎不稳。随访期间未见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单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若责任节段椎间盘无明显突出且椎间高度尚可,可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行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手术安全,创伤相对较小,临床效果确切。
刘涛宋将郝清海袁崇明李庆超孙小刚柴星宇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相邻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相邻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8—2021-08诊治的61例相邻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6例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A组),20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B组),2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水平以及术后JOA评分。结果 6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12~32)个月。A组与B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手术时间多于A组和B组(P<0.05)。A组出血量最少,B组出血量又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天的C-反应蛋白水平最低,而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第1天的肌酸激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术后第1天的肌酸激酶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5)。3组术后6、12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既可以相应扩大减压范围,又可避免颈椎后路手术创伤大及不能去除前方致压物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颈椎后路手术,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
刘涛郝清海李明柴星宇李庆超孙小刚宋将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