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超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光谱氮营养诊断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占重要部分,由于对大量土壤和作物样品进行氮素分析花费很大,因此造成了以土壤和作物分析为基础进行土壤氮素精准管理的成本很高。利用手持式主动遥感光谱仪GreenSeeker和叶绿素仪SPAD-502对作物...
- 胡应超
- 关键词:玉米NDVI推荐施肥
- 文献传递
- 玉米光谱追肥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主要是针对农民盲目过量施肥,在依据玉米在生育期内的需肥特点及吸氮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玉米冠层光谱氮营养诊断技术,进行对冠层光谱信息的获取,分别对玉米生育期中的4个时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进行NDVI、SPAD的测定,开展氮营养实时诊断技术,为实现合理施肥、变量施肥的要求提供理技术支持。
- 胡应超李志洪王世杰崔婷婷刘龙赵小军
- 关键词:玉米光谱追肥
- 玉米与秸秆种还分离栽培对土壤腐殖化特征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通过将3垄2行的种植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形成种还分离模式,研究其对土壤腐殖化特征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还分离模式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且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同未秸秆还田处理相比显著增加。种还分离模式下R1和R2处理的玉米根系体积、根干质量相较未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增加了10.98%、11.95%和27.24%、25.47%,与常规种植相比,CK、R1、R2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增加了6.36%、4.90%、3.07%,说明种还分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其产量并未受到不利影响。结果表明,种还分离模式通过将秸秆还田区域和玉米种植区域分离,既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又可减少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相对提高玉米产量。
- 王世杰李志洪崔婷婷胡应超
- 关键词:玉米秸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