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君 作品数:34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血药浓度监测在卡马西平中毒老年癫痫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在识别老年癫痫患者潜在药物中毒风险中的价值,为卡马西平服用过量所致毒性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1例卡马西平中毒慢性老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诊断和治疗过程。以“卡马西平中毒”“卡马西平过量”为检索词分别对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卡马西平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仍然会发生药物过量毒性反应。症状可表现为血药浓度峰值极高、肝肾功能受损、神志不清、意识障碍、失语、癫痫反复发作、血压升高等。此时对老年癫痫患者进行补液利尿治疗有效。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到可用的中文文献67篇,英文文献147篇。结合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该文总结了卡马西平中毒的致病因素、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血药浓度监测的重要性。结论老年癫痫患者应定期进行抗癫痫治疗药物监测以及时调整给药剂量,规避抗癫痫药物治疗时潜在的中毒风险。 项瑾 曹国君 陆美娟关键词:癫痫 卡马西平 药物过量 神经系统疾病 基于CD微流控芯片检测骨髓增殖性肿瘤标志物CALR多重突变研究 关明 曹国君真菌检测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迅猛进步使得广谱抗菌药物和各类激素的应用更为广泛,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数量也在不断扩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真菌感染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对于真菌感染患者而言,高效且准确的诊断是减轻其痛苦、改善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本文将对真菌检测的研究进行综述,涵盖传统的真菌镜检和培养方法、血清学检验以及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等多个方面,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彭南求 杨展豪 丁雨轩(综述) 曹国君关键词:真菌感染 真菌检测 一种检测CALR基因1型突变的引物组合物及试剂盒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CALR基因1型突变的引物组合物,其包括含有SEQ ID NO:2‑SEQ ID NO:7所示序列的引物和SEQ ID NO:8所示序列的PNA探针;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含有上述引物组合物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 关明 曹国君 方雪恩 唐宜桂 许笑 孔继烈 张心菊 李杨一种快速检测突变型新型冠状病毒的引物组合物及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突变型新型冠状病毒的引物组合物及试剂盒,该引物组合物包括针对P681H突变位点的引物组合物和/或针对Y144del突变位点的引物组合物,针对P681H突变位点的引物组合物包括序列如SEQ ID N... 邢志芳 刘瑞来 蒋浩琴 关明 曹国君 许笑 唐雪梅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2023年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比例<2%。LPL侵犯骨髓同时伴有血清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Ig)M时诊断为WM^([1])。WM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临床诊断中易与IgM型多发性骨髓瘤混淆^([2])。有研究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期间,WM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风险增加. 项瑾 曹国君 陈锟 吴之源 关明关键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全血细胞减少 Rapid a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for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Based on Digital LAMP 目的 将LAMP 恒温快速检测的优势、微流控芯片高通量的优势、数字PCR 绝对定量的优势进行整合,尝试建立一个能实现快速、高通量、绝对定量检测的数字LAMP 平台,用于MPN 分子标志物的准确、定量检测。 曹国君 关明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 一种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引物组合物、试剂盒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引物组合物、试剂盒和方法。该引物组合物包括针对ORF1ab、N、E基因的引物体系,具体包括序列如SEQ ID NO.2~9、11~17和19~25所示的引物。本发明提供的试剂... 曹国君 邢志芳 关明 许笑一种检测JAK2 V617F基因突变的引物组合物及其试剂盒和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JAK2 V617F基因突变的引物组合物,其含有SEQ ID NO:2‑SEQ ID NO:6所示序列的引物和SEQ ID NO:7所示序列的PNA探针;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含有上述引物组合物的试剂盒及其检... 关明 曹国君 许笑 唐宜桂 张心菊 康志华 邓萱 马玮哲 王俨 马艳春文献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7年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疾病的关系最初于1983年由德国病毒学家Harald zur Hausen提出,现今无数研究已证实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密切相关,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病毒感染[1]。至今已鉴定出200多种HPV型别,不同的型别存在致病差异性,根据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将其分为高危型HPV(hrHPV)和低危型(lrHPV)[2]。其中lrHPV主要导致湿疣类病变,而hrHPV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必要条件,将宫颈癌风险提高250倍,其检测率在宫颈癌中达到99.7%。HPV感染的型别及流行性因年龄、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不尽相同[3-4]。 吕攀攀 邢志芳 曹国君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