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驰
-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平山病颈椎曲度与活动度-基于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研究
- 目的 通过中立位-屈曲位颈椎X线片及MRI,测量并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下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HD)患者颈椎曲度及屈颈活动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本院诊断为平山病的50例患者...
- 孙驰
- 关键词:平山病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X线片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对于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精准诊断的精准诊断价值研究
- 目的:将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参数与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比,得出DTI定量分析对于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精准诊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9月到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
- 王贤帝王洪立孙驰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姜建元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影像学
- 平山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 2017年
-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是以单侧上肢远端肌萎缩起病为特点的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早期因诊断技术限制及临床认识不足导致误诊率较高。近年来由于肌电图和影像学检查手段发展,临床病例增多,平山病逐渐为人熟知。X线、CT可以清晰显示患者颈椎曲度、局部节段稳定性及椎间小关节退变程度、后纵韧带是否骨化,而中立位颈椎MRI示失连接现象及屈颈位MRI发现硬膜前移则是最重要的影像学征象。本文将对平山病的临床表现和肌电图特点作一简要介绍,并对其影像学诊断技术及征象进行详细综述。
- 孙驰王洪立姜建元
- 关键词:平山病影像学检查
- 基于CT测量的腰椎间融合器长度选择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CT测量分析国人腰骶椎L1-S1终板各径线及相应骨突环等解剖学参数,探讨后方入路腰椎融合手术椎间融合器长度的选择。方法:招募24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2名,女12名,行腰椎CT扫描及矢状面、终板面二维重建。于L1~S1各终板面测量终板中线斜径、最大斜径、最大倾斜角、侧矢状径及相应径线所覆盖前后骨突环长度,计算均值及标准差。比较同性别同节段上下终板中线斜径、最大斜径、最大倾斜角及侧矢状径,计算不同手术方式下的融合器长度。结果:中线斜径男性最大值为39.58±2.60mm,最小值为33.38±3.26mm;女性最大值为34.89±1.55mm,最小值为30.93±2.99mm;前后覆盖骨突环长度为6,8mm。最大斜径男性最大值为48.05±4.62mm,最小值为42.83±2.28mm;女性最大值为43.26±3.31mm,最小值为38.00±2.53mm;自L1至S1逐渐变大。侧矢状径男性最大值为36.48±3.26mm,最小值为32.11±2.50mm;女性最大值为31.75±1.64mm,最小值为28.36±2.32mm;前后覆盖骨突环长度为5.5。7.5mm。L2~L5较LI/2、L5/S1同节段上下终板对应参数均保持较好一致性,差异多无统计学意义。LJ5/S1节段上下终板四对参数中只有最大斜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P=0.0522;女性,P=0.6410)。根据拟定融合器计算公式,TLIF融合器长度男性L1~14各节段应≥31mm,L4/5为30~38mm,L5/S1为25—38mm;女性L1-L4各节段应≥27mm,L4/5为26~34mm,L5/S1为23~33mm。TLIF入路下融合器置入角度应尽量达到最大倾斜角以选用更长融合器。PLIF融合器长度男性L1。L5各节段为28~30mm,L5/S1为26mm;女性L1~IJ5各节段为24—26mm,L5/SI为22mm。结论:CT测量分析可为腰椎间融合器长度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根据终板斜径、侧矢状径及骨突环长度可初步预测手术节段椎间融合器长度�
- 孙驰王洪立姜建元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
- 关键词:腰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椎间融合器
- 累及颈胸交界段的多节段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疗效探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累及颈胸交界段的多节段颈椎前路融合手术融合范围与其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接受多节段颈椎前路融合手术治疗的颈椎疾病患者75例,根据融合远端终止节段分为C7组(n=48)和T1组(n=27)。随访观察比较2组再次手术率、颈椎前凸角、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及神经功能。所有计量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资料及同组术前术后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诊断、再次手术病例原因归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全部患者的再次手术率为9.3%,2组的再次手术率分别为C7组8.3%、T1组11.1%。2组术后颈椎前凸角(CL)、术后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同时期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结论在应用累及颈胸交界段的多节段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术时,无论前路融合范围跨过C7/T1与否,对于手术预后、颈椎序列预后及神经功能恢复在中短期内并无影响。
- 管韵致孙驰马晓生夏新雷王洪立吕飞舟姜建元
-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术胸椎
- 腰椎Ⅱ型Modic改变仅代表脂肪沉淀吗?--基于CT测量的回顾性研究
- 目的 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腰椎Ⅱ型Modic改变区域CT值及进行相应椎间盘退变评级,探讨其病理过程,分析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6月至我院行腰椎MRI与CT平扫的患者影像学资料。
- 孙驰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骨化计算机断层扫描
- 退变性腰椎滑脱中椎弓结构形态特点的测量分析
- 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是由于腰椎的退行性变引起的相邻椎体之间的滑移,以第四腰椎向前滑脱多见,同时椎弓根保留完整.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
- 管韵致王洪立姜建元孙驰夏新雷马晓生吕飞舟
-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病机制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纤维束示踪用于腰骶神经根成像的研究
- 目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纤维束示踪技术在大脑白质纤维成像中具有独特优点。该技术可清晰显示白质纤维束与大脑皮层不同功能区的联系,对神经外科手术时减少关键功能传导束损伤、降低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有重要价值。腰神经根在...
- 王贤帝王洪立孙驰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姜建元
-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神经根核磁共振
- 正常人腰骶神经根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定量研究
- 目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应用于中枢神经纤维束成像已成为神经外科常规技术,可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时判段肿瘤与神经功能传导束的关系,指导手术方案设计。也可用于术中导航,大大提高脑肿瘤患者的术后功能。
- 王贤帝王洪立孙驰吕飞舟马晓生夏新雷姜建元
-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神经根FA值ADC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