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广

作品数:1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鼠疫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鼠疫
  • 7篇疫源
  • 7篇疫源地
  • 6篇河北省鼠疫
  • 5篇自然疫源
  • 5篇自然疫源地
  • 5篇长爪沙鼠
  • 4篇疫菌
  • 4篇鼠疫菌
  • 4篇基因分型
  • 3篇耶尔森菌
  • 3篇蚤指数
  • 3篇鼠疫自然疫源...
  • 3篇染蚤率
  • 2篇鼠疫耶尔森菌
  • 2篇鼠疫疫源地
  • 2篇宿主
  • 2篇种群
  • 2篇回文
  • 2篇多重对应分析

机构

  • 18篇河北省鼠疫防...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张家口市疾病...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8篇刘广
  • 13篇牛艳芬
  • 13篇陈永明
  • 12篇史献明
  • 11篇杜国义
  • 11篇刘合智
  • 10篇王海峰
  • 10篇张懿晖
  • 7篇周松
  • 6篇闫东
  • 5篇杨晓燕
  • 3篇刘冠纯
  • 3篇田亚汀
  • 1篇崔耀仁
  • 1篇杨顺林
  • 1篇段然
  • 1篇陈永江
  • 1篇王治宇
  • 1篇兰晓宇
  • 1篇崇岩岷

传媒

  • 11篇中华卫生杀虫...
  • 5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技术在鼠疫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针对分离自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进行DNA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分型,对比同一类型疫源地,不同地区分离的菌株基因型,建立沙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株的CRISPR基因库,为疫情的追溯和流行病学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应用3对CRISPR引物(YPa、YPb、YPc)将实验菌株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测序,然后将所测得CRISPR序列与文献最新报道的CRISPR Dictionary比对,找出CRISPR spacer阵列,确定基因型别,最后用Bionumerics 7.6软件制作聚类图,分析其进化关系。结果33株鼠疫菌共发现9种spacer,包括4种YPa(a1、a2、a3、a56)、2种YPb(b1、b2)和3种YPc(c1、c2、c3),经比对所有菌株被归为1个CRISPR基因簇(Cb2),2个基因型,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鄂托克旗和杭锦后旗菌株为1个新基因型,命名为2′型(a1-a2-a3-a56,b1-b2,c1-c2-c3),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河北省康保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菌株均为基因1型(a1-a2-a3,b1-b2,c1-c2-c3)。结论鼠疫菌在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整体上遗传稳定,归于1个基因簇,但是也存在一些微进化,体现在不同地区的菌株有不同的基因型。
王海峰陈永明周松牛艳芬杨晓燕张懿晖刘广杜国义刘合智史献明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分型
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体蚤与气象因素关系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体寄生蚤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2013年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体寄生蚤类的监测数据和同期降雨量、气温和湿度等气象资料,按照四分位间距将降雨量、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分为4组,比较不同组间混合鼠体的染蚤率和蚤指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索气象因素与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的关联性。结果不同降雨量和平均气温组间鼠体染蚤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031、20.212,P<0.05),降雨量>60.40 mm和平均气温>18.20℃时,鼠体染蚤率最高;不同降雨量、平均气温组和平均相对湿度组间鼠体蚤指数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044、9.254、9.082,P<0.05);当降雨量>60.40 mm、平均气温为13.30~18.20℃和平均相对湿度>64.00%时,鼠体蚤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染蚤率与降雨量和平均气温呈正相关(r=0.396、0.547,P<0.05),蚤指数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r=0.376,P<0.05)。结论降雨量、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的重要气象因素,可根据气象条件指导开展针对性的灭蚤防疫工作。
牛艳芬刘合智张懿晖康东梅刘广王海峰闫东陈永明周松杜国义
关键词:鼠体蚤染蚤率蚤指数
两种基因分型方法在河北省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型别和遗传变异特征。方法采取水煮法对康保县1972-2017年分离的鼠疫菌提取DNA,利用已有文献报道的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和差异区段(DFR)两种分型方法,经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序列分析后确定被测菌株的基因型别。结果河北省分离的鼠疫菌MLVA基因分型一致,并确定了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重复数目;DFR基因型为G17和G20。G17型主要缺失DFR1、6、7、13、15、16、17、18,G20型主要缺失DFR1、6、7、12、13、15、16、17、18。结论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株遗传特征比较稳定,2017年动物间疫情是邻近地区的疫情蔓延还是当地菌株的遗传变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王海峰张懿晖杨晓燕刘溢洋牛艳芬刘广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分型
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及其毗邻地区巢蚤时空分布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及其毗邻地区巢蚤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2001—2019年在康保牧场、康保照阳河、张北两面井和尚义大苏计4个鼠疫监测点挖取窝巢并收集鉴定蚤类,统计分析19年间不同季节、不同地点巢蚤染蚤率、蚤指数和蚤类构成的差异。结果2001—2019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共获蚤6588只,隶属于3科7属14种,平均染蚤率为45.28%,蚤指数为2.76。2001—2002年和2017—2018年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优势种,其他年份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不同季节巢蚤染蚤率和蚤种构成不同(χ^(2)=6.664和368.701;P<0.05),春季染蚤率最高为47.66%,冬季最低为4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59,P=0.014);春季和夏季巢蚤优势蚤种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冬季为秃病蚤蒙冀亚种。不同监测点巢蚤染蚤率、蚤指数和蚤种构成不同(χ^(2)=296.202、20.876和1961.330;P<0.05)。尚义大苏计监测点染蚤率最高,而张北两面井平均蚤指数最高,康保牧场巢蚤中秃病蚤蒙冀亚种比例最高,其他3个监测点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比例最高。结论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巢蚤平均蚤指数较高,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灭蚤工作。
牛艳芬康东梅宋明张懿晖刘广陈永明崇岩岷王海峰刘合智白雪薇杜国义史献明李林军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潜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崇礼区)和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康保县)2018—2021年鼠疫调查资料,对比两地宿主媒介构成和自然地理景观差异,为崇礼区潜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1年在崇礼区和康保县采用5 m夹线法和样方法捕获鼠类,对捕获鼠类及其媒介蚤类进行分类、鉴定;开展鼠疫病原学检测;使用Excel 2010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应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崇礼区,采用5 m夹线法有效布夹42000夹次,捕鼠515只,捕获率为1.23%;样方法调查20个样点,未捕到鼠;获鼠体蚤218只,蚤指数为0.42;在鼠体内均未检出鼠疫菌。在康保县,采用5 m夹线法有效布夹14844夹次,捕鼠304只,捕获率为2.05%;样方法共调查1060 hm^(2),捕鼠231只,平均鼠密度为0.22只/hm^(2);获鼠体蚤821只,蚤指数为1.53;在鼠体内共检出鼠疫菌6株,其中分离自长爪沙鼠3株、黑线仓鼠2株、黑线毛足鼠1株。崇礼区黑线仓鼠平均鼠密度明显低于康保县(Z=-2.309,P<0.05)。结论崇礼区与康保县的鼠种和媒介蚤类构成有明显不同,自然地理景观也存在明显差异,崇礼区发生原发性动物间鼠疫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刘晓伟周松闫东陈永明杨顺林王海峰刘冠纯杜越聪杨晓燕刘广高彦平王医杜国义史献明
关键词: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
河北省鼠疫菌MLVA基因分型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河北省鼠疫菌株多位点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MLVA)分型特征,分析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MLVA(14+12)分型策略设计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毛细管电泳方法和Bio Numerics软件,对河北分离的鼠疫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选取的鼠疫菌26个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位点中,8个VNTR位点对河北省鼠疫菌具有遗传多态性分析意义。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分离到的128株鼠疫菌可分为2个群,15个基因型。结论通过MLVA分析显示河北鼠疫菌株具有多态性,基因遗传变异相对稳定,对于未来鼠疫疫情暴发溯源和鼠疫菌种群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周松杜国义李伟刘广王宇萌刘晓伟王海峰田亚汀陈永明刘合智史献明
关键词:鼠疫菌基因分型MLVA
河北省长爪沙鼠及其巢蚤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长爪沙鼠和巢蚤密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2013年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长爪沙鼠及其巢蚤的监测数据和同期降水量、气温和湿度等气象资料;定义长爪沙鼠鼠密度≥1.00只/hm^(2)为高危组,0.21~0.99只/hm^(2)时为预警组,≤0.20只/hm^(2)时为标准组,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巢蚤染蚤率和蚤指数的差异;按照四分位间距将总降水量、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分为4组,比较不同组间巢蚤指标的差异;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探索长爪沙鼠密度、巢蚤指数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不同总降水量组巢蚤染蚤率分布不同(H=10.220,P=0.017),降水量≥426.00 mm时染蚤率最高。不同总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长爪沙鼠密度组巢蚤指数分布均不同(H=27.807、12.685、7.130,均P<0.05);降水量≥426.00 mm、平均相对湿度≥58.71%和长爪沙鼠密度≥1.00只/hm^(2)时巢蚤指数均最高,与最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22、2.999、2.504,均P<0.05)。多重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巢蚤指数P75~100与总降水量P50~75、平均相对湿度P25~50与高危组鼠密度有关联,巢蚤指数P50~75与总降水量P75~100和平均相对湿度P75~100有关联。结论降水量和长爪沙鼠密度是影响河北省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巢蚤指数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宿主密度和气象条件确定灭蚤地点、范围和时间,进行精准性的灭蚤,防止鼠间鼠疫的流行。
牛艳芬张懿晖康东梅陈永明刘广刘合智史献明杜国义
关键词:染蚤率蚤指数降水量气温多重对应分析
2017年河北省分离鼠疫菌的毒力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2017年动物鼠疫流行期间,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对小白鼠和豚鼠的毒力。方法对小白鼠和豚鼠分组并选取2017年分离的鼠疫菌株(201701、201702、201703)为研究对象。将每株菌37℃培养24~36 h制成菌悬液,比浊7个不同浓度,分组进行腹股沟皮下注射,分笼饲养观察14 d,动物死亡后取腺、肝、脾、肺、心进行细菌培养,死亡动物以分离到鼠疫菌为特异性死亡,分别计算每株鼠疫菌对小白鼠和豚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3株鼠疫菌中,201702、201703株毒力均较强,对小鼠LD50分别为463.44、56.23;201701株毒力相对较弱,对小鼠LD50为2157.74。3株菌中201703对豚鼠有较强的毒力,LD50为316.23,201701、201702株对豚鼠毒力弱,LD50均为3162.28。结论2017分离的鼠疫菌毒力属于中等毒力,与河北省疫源地以前分离菌株毒力一致。
周松刘广杨晓燕刘晓伟刘冠纯田亚汀王海峰陈永明刘合智杜国义史献明
关键词:鼠疫菌毒力半数致死量
河北省鼠疫菌CRISPR基因分型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对河北省鼠疫菌株进行规律聚集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基因分型。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采用3对CRISPR引物,对河北省分离的128株鼠疫菌进行扩增,测定扩增产物核酸序列并进行分析,确定河北省菌株CRISPR基因型。结果128株鼠疫菌在3个CRISPR位点上有8种间隔序列,包括al、a2、a3、b1、b2、c1、c2、c3,分为2个基因型。118株鼠疫菌株为Cb2型,另外10株鼠疫菌均为新基因型(命名为Cc△1型)。结论通过CRISPR分析显示河北省鼠疫菌株遗传进化比较稳定,建立了CRISPR基因库,为鼠疫菌种群遗传进化和鼠疫防控的研究提供参考。
周松杜国义李伟刘晓伟刘广王海峰王宇萌田亚汀陈永明刘合智史献明
关键词:鼠疫菌基因分型
河北省康保牧场小型鼠种群数量及结构调查分析
2024年
目的调查康保牧场小型鼠种群结构和密度,分析其分布规律,为鼠类防治及动物鼠疫的预测预警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应用Excel 2010软件对2005—2023年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小型鼠种群数量、种群结构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2005—2023年共捕鼠825只,隶属于2科7属9种,优势鼠种是黑线仓鼠(占62.30%);林带的种群密度最高(184只,85.98%),黑线仓鼠是各个生境的优势鼠种;4、5、6、7、10月捕小型鼠数最多,占比79%以上,黑线仓鼠是各个月的优势鼠种,其中8月捕获数最高(占83.78%);小型鼠种群种类年际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逐渐减少(y=-0.0541x^(2)+0.9607x+1.9706,R^(2)=0.5053),平均为5种(4.9±41.68),月变化趋势为逐渐递增[1.928In(x)+1.2886,R^(2)=102031],平均为5种(4.50±3.23)。结论小型鼠种群构成丰富,种群密度在不同生境、月份分布不均,种群结构整体较为稳定,应警惕其种类变化及优势鼠种对鼠间鼠疫疫情流行和传播带来的影响。
闫萍康东梅闫东陈永明牛艳芬刘广
关键词:种群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