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露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不同运动方式对DEN诱导肝肿瘤以及肝脏乳酸代谢的影响
- 背景:肿瘤细胞代谢类型与正常细胞代谢类型不同,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下,肿瘤细胞代谢切换为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这种现象被称为有氧糖酵解或Warburg效应。乳酸不仅是运动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同时也是机体调控的重要信号分子,特别是...
- 曹露
- 关键词:肝肿瘤乳酸线粒体二乙基亚硝胺
- 文献传递
- 有氧糖酵解与肿瘤恶病质的运动防御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 2019年
- 肿瘤细胞即使在有氧环境下也选择糖酵解作为主要合成ATP的方式,称为有氧糖酵解(Warburg Effect)。这种能量底物消耗大而供能少的特殊代谢方式导致不可逆的肿瘤恶病质。肿瘤恶病质的主要表现是骨骼肌损耗、脂肪褐化以及肝脏Cori循环过度激活。乳酸是肿瘤有氧糖酵解的代谢产物,同时参与调节肿瘤生长,最终导致肿瘤恶病质发生。尽管运动有比较广泛的抗肿瘤积极作用,但运动引起乳酸生成增加、肌肉蛋白质分解加强、脂肪组织褐化、肝脏Cori循环加强等却属于正常生理应激,这与肿瘤恶病质的防御存在矛盾。运动引起正常生理应激与肿瘤恶病质的病理表现意义决然不同,运动参与可能打破肿瘤异常代谢,抑制肿瘤发生。对有氧糖酵解的细胞信号调控以及运动抗肿瘤的这些矛盾进行阐述,推测肿瘤有氧糖酵解状态下与正常生理状态下的运动应激反应可能存在巨大差异,运动应激引起机体的生理反应可能是运动抗肿瘤的机制。
- 曹露漆正堂漆正堂
- 关键词:肿瘤恶病质骨骼肌消耗
- 乳酸胁迫对肝脏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以及肝脏代谢的重编程介导不同运动方式的抗肿瘤作用
- 研究背景:尽管大规模的队列研究多次揭示了运动与肿瘤发生风险之间的负相关,但是运动对于肿瘤防治的实效、机制并不清晰。肿瘤的异质性使得同一肿瘤中可以存在有很多不同的基因型或者亚型的细胞,同一种肿瘤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可表现出不一...
- 漆正堂张雪曹露季本龙刘文彬刘微娜丁树哲
- 关键词:二乙基亚硝胺乳酸
- 文献传递
- 论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的汉魏诗歌研究
- 中国汉魏古典诗歌研究,历来是颇受国内学界重视的学术领域,已经出现了可观的研究成果。海外学者也很重视此一领域的研究,如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也很关注汉魏诗歌研究,撰写了《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一书。本论文主要是对该著作...
- 曹露
- 关键词:宇文所安主题叙述者
- 文献传递
- 不同方式运动对DEN诱导肝肿瘤发生的影响及其肝脏代谢谱的变化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中等强度耐力运动(ET)和大强度间歇运动(HIT)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细胞肿瘤的影响,比较不同运动方式的抗肿瘤作用,通过代谢组学方法探讨不同运动方式抗肿瘤作用发生差异的可能机制。方法: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NC组(生理盐水组,n=8),DEN组(注射DEN,n=8),HIT组(注射DEN同时进行大强度间歇运动,n=8)和ET组(注射DEN同时进行中等强度耐力运动,n=8)。大强度间歇运动采用85%~90%V^.O2max,速度25 m/min,运动2 min,间歇2 min,10次/日,5日/周;中等强度耐力运动采用65%~75%V^.O2max,跑台速度13 m/min,持续运动40 min/日,5日/周。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检测小鼠肝脏代谢物,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各组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DEN组肿瘤发生率66.7%,HIT组肿瘤发生率62.5%,ET组肿瘤发生率20%,ET组肿瘤发生率明显下降。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模型中,ET组与DEN组,ET组与HIT组的得分图呈现区分,表明代谢物差异显著。与DEN组相比,耐力运动后肝脏半乳糖、脯氨酸、甘氨酸、胆固醇、氨基甲酸和棕榈酸显著下降;丙二酸、鸟氨酸和谷氨酸显著上升。结论:中等强度耐力运动降低肝肿瘤发生率,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是中等强度耐力运动抗肿瘤靶向的重要代谢调节通路;大强度间歇运动对DEN诱导的肝肿瘤发生发展没有抑制作用。
- 张雪漆正堂漆正堂曹露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代谢组学二乙基亚硝胺
- 不同运动强度对DEN诱导肝肿瘤发生及其乳酸水平的影响
- 研究目的:肿瘤细胞代谢类型与正常细胞代谢类型有所不同。即使在氧气充足的现在下,肿瘤细胞优先以糖酵解代谢方式提供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有氧糖酵解或Warburg效应。肿瘤中堆积的大量乳酸不仅可以作为肿瘤细胞的能量来源,同时在...
- 曹露张雪漆正堂丁树哲
- 关键词:肝肿瘤乳酸二乙基亚硝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