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艳华

作品数:14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6篇豆豉
  • 4篇脂肪酸
  • 4篇毛霉
  • 4篇毛霉型豆豉
  • 3篇挥发性
  • 3篇挥发性成分
  • 3篇发酵
  • 2篇豆芽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质谱
  • 2篇质谱法
  • 2篇色谱
  • 2篇食品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气相色谱-质...
  • 2篇曲霉
  • 2篇相色谱
  • 2篇纳豆

机构

  • 14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4篇陈力力
  • 14篇谢艳华
  • 7篇蒋立文
  • 7篇李梦丹
  • 5篇谢靓
  • 5篇李跑
  • 4篇刘金
  • 2篇郭华
  • 2篇刘焱
  • 2篇夏志兰
  • 1篇娄爱华
  • 1篇杨伊磊
  • 1篇周红丽
  • 1篇方俊

传媒

  • 3篇中国酿造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中国油脂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20
  • 9篇2017
  • 4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霉型豆豉脂肪酸甲酯化条件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更好地研究毛霉型豆豉中脂肪酸的组成,采用酸酯化、碱酯化、酸碱酯化三种方法对豆豉油脂进行甲酯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萃取时间、甲酯化温度、甲酯化时间对脂肪酸组成检测的差异,得到优化的条件。结果表明:三种甲酯化方法中以酸碱酯化法最佳,可以测定12种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为考核指标得到其最优前处理条件为:油脂萃取时间20 min、甲酯化温度60℃、甲酯化时间30 min,亚油酸含量达到54.2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酸碱酯化法能更全面地分析毛霉型豆豉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
谢艳华谢靓李跑陈淼芬蒋立文陈力力
关键词:毛霉型豆豉甲酯化脂肪酸亚油酸
油茶籽粕豆酱的研制及成分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油茶籽粕和米曲霉制曲发酵制成油茶籽粕酱,再与豆酱混合得到油茶籽粕豆酱。结果表明:当米曲霉添加量为3%,发酵时间为30天,盐水添加量为75%,添加盐水浓度为10%,生产的油茶籽粕酱呈现有光泽的褐色,有醇厚的酱香味,粘稠适度,体态均匀,稍有苦味。此条件下与豆酱按1∶3混合,可以掩盖酱的苦味,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52g/100g,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方法测定油茶籽粕豆酱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呈味物质有香桧烯、右旋萜二烯、3-甲基戊酸、月桂烯、桉叶油醇。
李梦丹谢艳华陈力力郭华
关键词:油茶籽粕发酵挥发性成分
GC-MS分析毛霉型、细菌型、曲霉型豆豉中脂肪酸组成被引量:9
2017年
采用正己烷提取大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中粗脂肪,通过氢氧化钾-甲醇和硫酸-甲醇对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GC-MS分析脂肪酸组成,用外标法对脂肪酸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大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中均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2种,以亚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干基计)从高到低依次是毛霉型豆豉(23.52 g/100 g)、大豆(16.51 g/100 g)、细菌型豆豉(15.35 g/100 g)、曲霉型豆豉(7.00 g/100 g)。大豆经毛霉发酵成豆豉后,其主要脂肪酸含量得到提高,而经细菌和曲霉发酵成豆豉后,主要脂肪酸含量有所降低。
谢艳华谢靓李跑陈淼芬蒋立文陈力力
关键词: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曲霉型豆豉
不同菌种发酵对豆豉游离脂肪酸构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熟化黄豆分别接种毛霉(总状毛霉)、细菌(纳豆芽孢杆菌)和曲霉(米曲霉),经不同发酵工艺形成三种不同类型的豆豉,研究三种不同菌种接种发酵处理对豆豉中游离脂肪酸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熟化黄豆、毛霉型豆豉、细菌型豆豉、曲霉型豆豉分别鉴定出9种、11种、9种、8种游离脂肪酸;四种样品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毛霉型豆豉(3 736.3 mg/100 g)>熟化黄豆(1 911.16 mg/100 g)>细菌型豆豉(1 421.02 mg/100 g)>曲霉型豆豉(924.55 mg/100 g),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毛霉型豆豉(2 087.51 mg/100 g)>熟化黄豆(1 065.53 mg/100 g)>细菌型豆豉(731.17 mg/100 g)>曲霉型豆豉(478.64 mg/100 g)。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菌种发酵的豆豉游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有差异。
谢艳华陈力力谢靓李梦丹李跑陈淼芬蒋立文
关键词:豆豉纳豆芽孢杆菌米曲霉游离脂肪酸
金针菇凝固型酸奶工艺条件优化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以金针菇和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既营养又保健的金针菇凝固型酸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主要考察指标,进行金针菇凝固型酸奶工艺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金针菇凝固型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金针菇汁15%,明胶0.6%,蔗糖添加量10%、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接种量0.1%、培养温度43℃、培养时间4 h。在此最优条件下,金针菇凝固型酸奶的酸度为72.3°T,乳酸菌的活菌数为5.6×10^(10)CFU/mL,感官评分为92.4分。
谢艳华刘金刘金陈力力
关键词:金针菇凝固型酸奶正交试验
豆类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文章就豆类食品(以大豆制品为主)油脂抽提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进行综述,并阐述脂肪酸的多种生理功能,分析各种不同脂肪酸检测方法差异,以期为豆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酸变化规律研究提供测试方法,为可能的功能性油脂食品开发提供依据。
谢艳华谢靓李跑陈淼芬蒋立文陈力力
关键词:豆类脂肪酸抽提甲酯化生理功能
毛霉型豆豉和黄豆脂肪酸检测前处理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选取毛霉型豆豉和原料黄豆为材料,采用索氏抽提结合氢氧化钾-甲醇(KOH-CH_3OH)、豆粉甲醇钠(CH_3ONa)和豆粉KOH-CH_3OH 3种甲酯化方法前处理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豆豉和黄豆的脂肪酸组分含量,并对3种样品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豆粉KOH-CH_3OH甲酯化法前处理检测得到10种脂肪酸,其他两种方法预处理均只检测到5种脂肪酸。豆粉KOH-CH_3OH甲酯化法前处理简便快捷,适合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可以避免长时间加热对脂肪酸组分的影响,测定结果相对准确,对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黄豆发酵前后脂肪酸种类及含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谢艳华谢靓陈淼芬蒋立文陈力力
关键词:毛霉型豆豉黄豆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法
一种双孢蘑菇脯的制作方法
一种双孢蘑菇脯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先将新鲜双孢蘑菇清洗;再置入氯化钠溶液中浸泡,捞起沥干后用氯化钙和葡萄糖酸内脂混合形成的硬化液浸泡30-60min后,清水冲洗干净形成菇坯;接着将菇坯投入沸水中热烫,并采用琼脂和羧甲基纤...
陈力力李梦丹杨伊磊谢艳华夏志兰
文献传递
一种鸭蛋清洗剂去污除菌效果的评价方法
一种鸭蛋清洗剂去污除菌效果的评价方法,其先将油茶籽粉加入自来水中,60℃水浴溶解,随后加入聚丙烯酸钠、凯松防腐剂混合均匀,油茶籽粉、聚丙烯酸钠、凯松防腐剂的添加量为每100mL自来水中加入油茶籽粉1.25‑5.00g、聚...
陈力力谢艳华刘金李梦丹程教擘刘焱娄爱华
文献传递
传统发酵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改进措施被引量:16
2017年
我国传统的发酵豆制品是以富含植物蛋白的大豆、豆粕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各种糖及多种小分子化合物,在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各种发酵制品,包括腐乳、豆豉、豆酱、酱油等。传统发酵豆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和保健功能深受大众喜爱。然而,传统发酵豆制品特殊的生产方式使在其原料加工、发酵生产、运输、贮藏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食用的安全性,因此发酵豆制品的食品安全性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从传统发酵豆制品的主要种类、产品风味及生产工艺特点,生产原料的安全性问题,发酵微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发酵代谢产物的安全性问题等方面对传统发酵豆的生产过程及其产物的安全控制因素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发酵豆制品生产安全控制的改进措施,旨在为相关企业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程教擘谢艳华刘金陈力力蒋立文
关键词:发酵豆制品食品安全豆豉腐乳酱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