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娟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环泊酚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5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依托咪酯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麻醉,研究组予以环泊酚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麻醉。在手术过程中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以及出现麻醉并发症情况等数据。结果:T_(0)、T_(1)时间段,两组的HR、MAP、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间段,研究组HR、MAP、SP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泊酚与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下双腔支气管插管可有效减轻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谢乐华潘秋宁梁欣林丽娟
-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插管镇痛效果应激反应
- 探讨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应用于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研究在术中麻醉和术后镇痛中使用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的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结合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手术中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手术后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手术中采用舒芬太尼麻醉,手术后联合使用舒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啶进行镇痛,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情况。结果:两组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1.7±0.6)分,舒芬太尼用量(17.7±6.9)μg,对照组的疼痛评分(3.5±1.5)分,舒芬太尼用量(44.2±18.5)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更好,此外,在术后镇痛中,与舒芬太尼单一用药比较,与右美托咪啶的联合用药的镇痛效果更佳,可推广。
- 潘秋宁宣懂姚少红林丽娟
- 关键词:芬太尼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啶术中麻醉术后镇痛
- 骨科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烦躁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讨论骨科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烦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骨科全麻手术治疗患者56例,借助镇静-躁动评分量表(SAS)评估患者麻醉苏醒期是否存在烦躁情况,并对引起骨科全麻患者苏醒期烦躁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在56例骨科全麻手术治疗患者中,有10例镇静-躁动SAS评分≥5分,46例患者镇静-躁动SAS评分<5分,分别占17.86%和82.14%;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性别、年龄、术前焦虑、术中体位、VAS评分以及低血氧均为引起骨科全麻手术苏醒期烦躁的危险因素。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存在苏醒期烦躁高危因素的骨科全麻手术患者给予更多的重视与针对性干预,尽可能减少骨科全麻手术患者出现烦躁症状,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 王竹于品仙姚少红梁欣林丽娟杨柳
- 关键词:骨科全麻烦躁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认知功能、肿瘤标志物和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对认知功能、肿瘤标志物、炎性反应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9月于本院因非小细胞肺癌需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肿瘤标志物、炎性因子和术后恢复指标以及术后2、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IL-6、IL-10、TNF-α、CYFRA21-1、CA125、CA199和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室停留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恶心呕吐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2 h,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肺癌患者中应用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认知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竹黄伯万杨柳潘秋宁梁艳丽于品仙林丽娟
- 关键词:全身麻醉肺癌肿瘤标志物
- 不同插管方法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在预测困难气道患者胸外科手术麻醉插管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比较不同插管方法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预测困难气道患者胸外科手术麻醉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胸外科手术麻醉前预测评估为困难气道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23例)、B组(23例)和C组(23例)。三组患者分别采用直接喉镜、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进行DLT插管,比较三组患者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术中DLT移位率及插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C组患者的插管时间短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术中DLT移位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插管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0、T1时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MAP在T2、T3、T4时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HR在T2时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3、T4时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直视引导DLT在预测困难气道患者胸外科手术麻醉插管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其插管时间短,插管后并发症少,血流动力学波动辐度小,定位精准,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在胸外科手术中推广和应用。
- 于品仙林丽娟王竹
-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导管困难气道胸外科手术麻醉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