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晓东
-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二代测序技术在Cardio-facio-cutaneous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辅助诊断RAS心肌病群的作用。方法提取1例疑似Noonan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采用aCGH、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并用Sanger法进行验证。结果二代测序结果显示,患儿BRAF基因存在c.1406G>A杂合突变。患儿一代测序结果与二代测序结果一致,父母一代测序结果显示该位点均为G/G野生型。结论该患儿为CFC患者,二代测序技术在RAS心肌病群的鉴别诊断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 肖海张照婧吕雪李涛郭谦楠侯巧芳王红丹刘红彦霍晓东廖世秀
- 一例染色体11q13.5-q21缺失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相关性分析
- 目的探讨一例11号染色体新发缺失患儿的临床表型及相关遗传学病因。方法用染色体核型分析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以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
- 霍晓东吴东张朝阳杨艳丽王涛廖世秀
- 文献传递
-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自然流产遗传学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在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为自然流产的遗传咨询和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自然流产患者382例,收集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采用array.CGH技术对流产绒毛或胎儿组织的全基因组拷贝数进行检测,并同时行细胞培养和传统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rray—CGH的结果。结果array—CGH技术成功获得结果382例,检测成功率为100.0%(382/38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46.6%(178/382);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成功获得结果281例,检测成功率为73.6%(281/38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40.2%(113/281);array.CGH均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array—CGH检测出的178例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63例(91.6%,163/178);染色体结构异常15例(8.4%,15/178),其中10例同时出现了染色体微重复和微缺失的流产胚胎中有4例被证实父母一方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的113例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08例(95.6%,108/113),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4.4%,5/113)。两种方法的结果不一致有3例,其中2例为三倍体、1例为性染色体低比例嵌合,array—CGH均漏检为正常。结论array.CGH技术用于自然流产胚胎组织的染色体分析成功率高,对标本的取材要求远低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且分辨率高、准确快速,可以作为流产组织遗传学诊断的一线技术。
- 楚艳吴东侯巧芳霍晓东高越王涛王红丹杨艳丽廖世秀
- 关键词:流产微阵列分析核型分析比较基因组杂交
-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产前诊断卡曼综合征胎儿一例
- 高越侯巧芳王红丹吴东霍晓东张梦汀杨艳丽廖世秀
- 一个致死性先天性挛缩综合征7型家系的 CNTNAP1基因变异分析
- 2022年
- 目的确定1个3次妊娠均出现羊水过多、早产, 其中两例活产出生, 出生后表现为呼吸困难、四肢挛缩、早亡等的家系的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对胎儿组织及父母外周血样进行检测。经生物信息学分析, 对疑似致病性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WES检测到胎儿组织标本CNTNAP1基因存在c.3718C>T(p.Arg1240Ter)无义纯合变异, 父母双方均检测到该位点的杂合变异。该变异尚未见数据库收录, 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 该变异被判断为致病性(PVS1+PM2+PP4)。结论 CNTNAP1基因c.3718C>T(p.Arg1240Ter)变异可能是该致死性先天性挛缩综合征7型(lethal congenital contracture syndrome type 7, LCCS7)家系的发病原因。致病性变异的检出可以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有助于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 张颖杨书雅霍晓东霍晓东侯巧芳
- 关键词:羊水过多
- 2例Meckel-Gruber综合征胎儿遗传学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2例疑似Meckel-Gruber综合征(MKS)胎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基因突变特点。方法2021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遗传咨询的2次孕育疑似MKS胎儿的夫妇,收集胎儿母亲孕育史及孕期2个胎儿的超声声像资料,记录胎儿肾囊肿、颅脑结构异常、颜面部结构异常、羊水量等情况。采集父母外周血及2个胎儿皮肤组织,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法检测100 kb以上的微重复/微缺失,与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DECIPHER等数据库进行比对;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胎儿2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确定基因突变位点,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对胎儿1及其父母进行验证。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位点的致病性,并对突变位点的保守性进行分析。依据ACMG指南对突变位点进行分级。结果胎儿母亲孕4产0,2次孕育MKS胎儿,2次胎儿停止发育。胎儿1、2均有颅脑结构异常、双侧多囊肾的MKS典型特征,胎儿1伴颜面部结构异常、羊水过少。胎儿1、2及其父母均未检出100 kb以上的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胎儿1、2均存在TMEM67基因(NM_153704)c.978+1G>A及c.1175C>G(p.Pro392Arg)杂合突变,其中c.978+1G>A均来源于胎儿父亲,为剪接位点突变,ACMG分级为致病;c.1175C>G均来源于胎儿母亲,为错义突变,ACMG分级为可能致病。Unipro UGEN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TMEM67基因c.1175位点在6个物种中均高度保守,SIFT、Polyphen、Mutationtast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c.1175C>G突变有致病性。结论TMEM67基因(NM_153704)c.978+1G>A及c.1175C>G(p.Pro392Arg)复合杂合突变是该夫妇反复孕育MKS胎儿的遗传学病因。
- 张玉薇郭梁洁霍晓东康冰娄桂予张冰杨科廖世秀
- 关键词:多囊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