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
-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澳大利亚的“基准战略”被引量:6
- 2020年
- 随着中国的发展,东亚单极格局逐渐转向两极格局,中美关系步入战略竞争阶段。现有研究认为在此背景下澳大利亚面临“双重战略困境”,将不得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而其以往实施的对冲战略已经失效,近年来澳大利亚的强硬对华政策意味着它已经选择追随美国。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与中美之间战略依赖关系的辨析发现,“双重战略困境”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上澳大利亚并不面临必须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战略困局,而仍然存有维持战略平衡的空间。通过分析东亚国际体系结构变迁以及澳大利亚的中等强国战略逻辑,可以发现现阶段澳大利亚最优的战略选择是“基准战略”,即以维护本国战略利益作为在特定问题中相对支持中美两国其中一方的基准,从而最大程度换取中美的战略信任和理解,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平衡。而对澳大利亚在国内层面、南太平洋和南海问题上战略行为的梳理和比较,有效证实了澳大利亚的“基准战略”模式。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现阶段东亚中小国家的战略转变以及未来东亚国际体系结构的变迁。
- 李泽
- 关键词:中澳关系
- 战略行为匹配程度与美国亚太联盟凝聚力被引量:17
- 2019年
- 自"重返亚太"以来,美国的亚太联盟凝聚力整体得到强化。但出现的经验困惑是:为什么在美国强化亚太联盟的共同背景下,美日联盟、美韩联盟以及美澳联盟凝聚力的强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单极体系下联盟安全合作的动力是获益,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博弈空间最大,因此,盟国间应对联盟对象国的战略行为匹配程度决定了联盟凝聚力的变化。通过对美日联盟、美韩联盟以及美澳联盟的比较研究发现,三组联盟战略行为匹配程度的差异性导致其凝聚力强化程度的差异性,战略行为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牵制中国的效果。在对美国亚太联盟凝聚力变化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基础上得出的政策启示是,随着特朗普政府以"印太战略"取代"重返亚太"战略,中国需警惕未来美国的亚太联盟发展成一个高度团结的制衡性联盟体系,且需更加合理地使用对抗和安抚的战略手段,增强或维持美国与其亚太盟国应对中国的战略行为的分歧,使美国亚太联盟凝聚力保持在较低水平,以化解美国"印太战略"针对中国的对抗性特征。
- 李泽
- 关键词:重返亚太
- 东亚地区秩序转型的复杂动态——基于角色理论的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角色定位的变化对东亚地区秩序转型的影响引起热议。既有研究分别从权力、制度和规范等要素对东亚秩序转型的动力和形态做出了解释,但存在过度简化,难以把握东亚地区秩序转型的复杂动态。文章结合角色理论和国际社会理论,对东亚秩序转型的动力和形态进行解释,有效弥补了既有研究的缺陷。通过演绎推理和实证检验发现,东亚地区安全秩序得以延续并强化,经济秩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政治与外交秩序得到一定程度的更新,不同领域内既有秩序稳固性与中国争取角色合法性能力的不同组合导致了东亚地区秩序转型的内在差异性。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相对优势向军事相对优势转化的可持续性,决定了中国推进东亚地区秩序整体性转型的潜力和空间,东亚地区秩序转型的进程将是漫长而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的东亚地区秩序可能是超越已被识别的国际秩序类型的独特形态。
- 李泽
- 关键词:角色理论
- 体系制衡、地区对冲与中俄关系被引量:12
- 2017年
- 最近的国际关系研究中明显出现了用"对冲"概念来替代"制衡"和"追随"的尝试。本文认为,在分析大国政治中的"对冲"行为时,不应将其视为"制衡"和"追随"的替代,而应把它看作一个不同序列的现象。与描述大国应对体系层次力量的"制衡"和"追随"行为相反,"对冲"指涉的是在单元和地区层次上展开的国家间事务。对中俄关系的分析可以支撑这种理解。中俄在对抗单极和应对其他全球性政治问题上出现了战略性一致,但是这种战略通常不同于纯粹的双边关系,而且也不同于针对特殊地缘环境所采取的政策。中俄关系在这两个层面上的性质——两国在制衡单极的同时与对方展开对冲——意味着它们的全球性战略行为与地区性双边互动从属于将这两种行为推往不同方向的因果要素。前者是对体系层次压力的反应,而后者是多个单元层次因素所导致的结果。因此,在分析大国关系时,对冲属于分析层次阶梯上的一个特殊层级。
- 亚力山大.科罗廖夫李泽
- 关键词:制衡层次分析中俄关系
- 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的情感动机被引量:3
- 2016年
- 俄罗斯自2015年9月30日开始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采取理性分析路径讨论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动机,即认为俄罗斯是基于对利益的考虑而采取军事干预行动的。文章从情感角度考察俄罗斯的干预行为,认为俄罗斯的行动主要是受到对美国不满的驱动,因为美国干预叙利亚危机造成了对俄罗斯大国身份的蔑视。冷战后俄与西方之间的长期互动,使得俄面临"身份遭到蔑视"状态,从而形成针对西方的消极、压抑的"情感定向";而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中的行为,进一步使俄感知到了对其身份的蔑视,从而激发了俄罗斯的"道德悲愤"和"羞辱"等"指向情绪反应"。在该情感的影响下,俄决定实施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这一"复仇"行为,其目的即在于警告西方不要再做出蔑视俄身份及情感的行为并重塑俄的身份和尊严。明晰俄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的行为逻辑,能为掌握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关系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在构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如何与俄罗斯相处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启发。
- 周明李泽
- 关键词:叙利亚危机军事干预情感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