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锐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哲学宗教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乡村
  • 2篇实证
  • 2篇实证观察
  • 1篇行车
  • 1篇艺术
  • 1篇儒学
  • 1篇社会公平
  • 1篇住房
  • 1篇自行车
  • 1篇乡村建设
  • 1篇美丽乡村
  • 1篇可达性
  • 1篇公共自行车
  • 1篇公平
  • 1篇保障性
  • 1篇保障性住房
  • 1篇GIS
  • 1篇城市
  • 1篇城市公共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作者

  • 6篇陈锐
  • 3篇王红扬
  • 3篇钱慧
  • 1篇卓娜
  • 1篇徐杰
  • 1篇张晓伟

传媒

  • 1篇规划师
  • 1篇城市规划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2015中国...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京市保障性住房片区选址公平性研究——基于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的视角
城市中保障性住房的选址问题一致备受关注和诟病,部分保障房项目选址偏远、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导致建成后无人问津。本文从医疗设施的可达性视角出发,以南京市四大保障性住房片区为对象,研究保障性住房选址公平性问题。研究结合GIS的空...
陈锐徐杰卓娜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社会公平GIS
文献传递
治理结构视角的“乡村建设实验”特征考察被引量:17
2016年
当下"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带来繁荣,但单一建设路径也暗藏风险,多元的乡村建设模式亟待培养。引入治理结构的理论视角,审视当下一批乡村建设实验,并总结了三类建设主体:企业资本、NPO与NGO、知识分子与本土精英。各主体在乡村建设中构建三类治理结构:辅助的自上而下型、协调权益的中间桥梁型、血缘牵连的自下而上型。通过与政府主导乡村建设模式对比,认为多元的乡村治理结构能与政府力量和基层自治相协调,并弥补单一建设模式的缺位和风险。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参与的乡村建设平台,促进更多样的主体参与乡村建设,能够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丰富乡村建设图景,应对日益严峻的乡村衰退。
陈锐王红扬钱慧
重回理性: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可适性框架建构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有超过50个城市掀起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的热潮。既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营顺利,也有城市步履难行。公共自行车是否真正适合于所有的城市,城市在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前是否需要对其是否适宜进行评价...
陈锐应婉云张晓伟
关键词:公共自行车
文献传递
治理结构视角的艺术介入型乡村复兴机制——基于日本濑户内海艺术祭的实证观察被引量:21
2016年
文章以日本濑户内海艺术祭为研究对象,从治理结构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多次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搜集,研究艺术介入型乡村复兴的机制。文章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关注艺术介入背景下的艺术家、开发商、游客及村民四类建设主体,并从时间线索和主体聚焦两个维度,分析了各类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建构起来的治理结构,提出了作为一种乡村复兴的局部干预手段,艺术介入型乡村复兴机制的核心内容在于艺术文化的柔性介入和治理主体的多元参与。
陈锐钱慧王红扬
乡村建设的儒学实验——现代化视角的梁漱溟“邹平建设实验”解读被引量:3
2016年
1930年代,梁漱溟以传统儒学思想为源头,提出文化路径的"乡村建设理论",主持"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的邹平实验,并以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全面的具体实践卓然不群。研究从梁漱溟的哲学思想及其《乡村建设理论》出发,将邹平乡村建设实验置于当下乡村现代化语境中剖析,总结四个基本方面:文化崩溃的本质问题认识、差序格局的组织构造介入、文化路径的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尺度的实验话语建构。基于这一解读,研究最后提出乡村建设的"实验路径",以应对乡村建设模式的转型,触发基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乡村建设理论建构。
陈锐
关键词:儒学
建设主体视角的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基于南京市江宁区的实证观察
研究试图从“乡村建设主体”这一视角来思考“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问题。本文以江宁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例,分析大都市近郊地区的乡村建设和复兴模式。本文首先回顾了江宁三代“美丽乡村”的建设历程,从“主体变迁”的视角重点分析了各个建...
陈锐钱慧王红扬
关键词:美丽乡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