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晨曦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京津
  • 3篇京津冀
  • 2篇影响因素
  • 2篇雾霾
  • 1篇循环经济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实效
  • 1篇熵权
  • 1篇熵权法
  • 1篇网络
  • 1篇污染
  • 1篇污染防治
  • 1篇联防联控
  • 1篇门限效应
  • 1篇科学评价体系
  • 1篇环境容量
  • 1篇PM
  • 1篇PM2.5

机构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李云燕
  • 5篇殷晨曦
  • 1篇马靖宇
  • 1篇王立华
  • 1篇葛畅

传媒

  • 3篇环境保护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工程研究(跨...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绿色发展背景下的京津冀大中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现阶段,产业绿色转型已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但受限于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的制约,其绿色发展综合水平普遍较低。本文从经济效益、绿色生产、环境质量和行政管理四个维度出发,以京津冀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三个大中型城市——石家庄、保定和邢台为研究对象,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评价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仿真未来五年绿色发展趋势。再结合京津冀大中城市绿色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深入分析产业绿色转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大中城市各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不均匀且差异较大,绿色发展综合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在保持原有环保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未来五年绿色发展综合水平不会出现明显改观;不论是绿色发展现状,还是未来趋势,其综合水平与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演变密切相关,应从借力资源环境供给侧改革、加快工业绿色协调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健全多层次市场投资体系、严控市场准入、加强环保信息公开入手,重构产业绿色转型新模式。
李云燕殷晨曦
关键词:产业转型熵权法BP神经网络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被引量:9
2016年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良好协调的生态环境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目标。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本文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四个维度,建立了由16个指标组成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11—2015年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仿真并解析了北京市未来五年的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北京市循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从产业协同发展、资源环境供给侧改革、生产者责任延伸、税收激励机制、信息公开五个方面,提出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李云燕殷晨曦
关键词: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京津冀雾霾影响因素的三维分析与对策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以缓解经济增长和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为目的,对京津冀地区的PM2.5污染指数与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三维分析。通过绘制三维曲面拟合图、平面拟合图和等值线图,分析评估京津冀雾霾各区域之间、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和协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与周边城市的PM2.5污染指数呈同方向变化且同时达到峰值;当北京周边城市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时,北京市重度污染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工业和建筑业对京津冀各省市雾霾影响程度基本相同;北京雾霾对煤炭消费量和机动车总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大于天津和河北。
李云燕殷晨曦
关键词:雾霾环境容量
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同机制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为解决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需要改变属地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探寻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同治理机制。本文论述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机制与作用,分析区域大气污染现状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探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府际间的合作博弈,研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应该从组建区域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加快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加快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等七个方面提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对策建议。
李云燕王立华马靖宇葛畅殷晨曦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京津冀
京津冀地区PM_(2.5)减排实效与影响因素的门限效应被引量:18
2017年
为量化考察雾霾污染水平与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门限效应和耦合关系,选取了近10年京津冀3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不同区制下PM_(2.5)减排实效与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非线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门限变量为第三产业增加值或公共交通车辆运营数时,PM_(2.5)与其影响因素的门限效应存在且显著;当第三产业增加值小于门限值6080亿元时,继续发展工业、建筑业或增加机动车保有量都会加重雾霾污染,此时扩张公共交通是缓解雾霾的有效措施;当第三产业增加值大于其门限值时,继续发展第二、三产业可减轻雾霾,但扩张公共交通对雾霾的缓解效果略有下降,持续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逐渐成为加重雾霾污染的首要影响因素;将公共交通车辆运营数控制在其门限值附近时,PM_(2.5)减排的机会成本最低;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始终会加重雾霾污染,且其边际增量呈上升趋势.治霾对策与PM_(2.5)减排措施的制定须考虑并结合门限效应.
李云燕殷晨曦
关键词:雾霾门限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