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伟 作品数:31 被引量:287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开滦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影响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开滦总医院自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肥胖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在此基础上,常规组予以二甲双胍片口服;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盐酸吡格列酮片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值,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敏感性指数(IS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WHR、FPG、Hb A1c、TC、TG、LDL-C、FINS、2 h INS和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和ISI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2 h PG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BMI、WHR、FPG、2 h PG、Hb A1c、TC、TG、LDL-C、FINS、2 h INS和HOMA-IR均低于常规组,HDL-C和ISI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合并高胰岛素血症,可以减轻体质量,改善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同时,具有降低高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张卫欢 何桦 王倩 李晓庆 李秋云 杨春伟 王珊 周艳茹 郭智慧 刘星关键词: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肥胖 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功能 Oct-4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6年 目的对Oct-4蛋白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甲状腺腺瘤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髓样癌3例、甲状腺滤泡状癌2例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观察其Oct-4表达。结果:几种甲状腺肿瘤中,0ct-4均有表达。在甲状腺髓样癌与滤泡癌中Oct-4的表达水平最高:Oc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甲状腺腺瘤中的表达,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位置及转移等没有显著相关。结论:甲状腺组织中可能存在Oct-4阳性细胞,与甲状腺肿瘤的形成可能有关;甲状腺癌中的0ct-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Oct-4阳性细胞在甲状腺滤泡癌、髓样癌中的残留较多,这与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的特点是相同的。 王晓涛 杨春伟 卢伟胜 赵永魁 刘洋 张国志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干细胞 脉压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脉压(PP)对糖尿病人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健康查体的101 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的8 942例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按PP分为PP<60 mmHg组和PP≥60 mmHg组,采用改良的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两组人群的肾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与PP<60 mmHg组相比,PP≥60 mmHg组患者尿蛋白阳性检出率增加(23.4%vs 16.6%,P<0.01),血肌酐水平升高[(97.04±34.69)vs(93.15±33.30)μmol/L,P<0.01],eGFR水平降低[(93.23±36.97)vs(100.63±35.32)mL/(min·1.73 m2),P<0.01]。(2)同一PP水平,女性人群的eGFR水平低于男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TG、LDL-C、空腹血糖、尿蛋白后,显示高PP为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高PP是糖尿病人群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闫秀纵 周艳茹 孙月秋 刘星 杨春伟 刘秀荣 曹正新 吴寿岭关键词:脉压 糖尿病人群 肾功能损害 肾小球滤过率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腰围变化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以参加2006-2007、2010-2011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以符合人选标准的12657名职工作为观察队列,依据基线腰围四分位水平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比较4组间糖尿病的发病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在12657名的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观察队列中,男性为10697名,女性为1960名,年龄为(49.9±11.3)岁。至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时,调查对象糖尿病的年发病率为4.27%(1884/12657),男性人群年发病率为4.25%(1581/10697),女性为4.44%(303/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腰围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第四分位组的糖尿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19%(235/3083)、3.07%(333/3114)、4.47%(473/3037)、7.08%(843/3423);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糖尿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34%(213/2626)、3.06%(282/2645)、4.37%(393/2582)、7.00%(693/2844),女性4组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38%(22/457)、3.12%(51/469)、5.05%(80/455)、7.45%(150/579)。相同腰围分组间女性糖尿病年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糖尿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三、四分位组均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38(1.13-1.68)、1.79(1.47-2.09)和3.10(2.57-3.75)]。结论随着腰围的增加,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 刘秀荣 李俊娟 杨春伟 张桂华 果丽明 王希柱 张宏顺 李艳丽 吴寿岭关键词:腰围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 空腹血糖受损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PTMC16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和分析其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 PTM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总概率为35.63%,且中央区淋巴结肿大诊断敏感度为10.53%;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期、是否存在侵犯被膜和肿瘤大小均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和多因素,且上述三者均不存在者中央区淋巴结发生转移概率均比具备任一因素者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包括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期、是否存在侵犯被膜和肿瘤大小等,临床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患者需及时实施中央淋巴结清扫手术,以降低淋巴结转移概率,缓解患者病情,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王晓涛 杨春伟 卢伟胜 赵永魁 刘洋 张国志关键词:中央区淋巴结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开滦总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饮食运动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4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成熟卵泡直径。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年龄、腰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以及成熟卵泡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腰围均低于治疗前,成熟卵泡直径大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腰围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成熟卵泡直径大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5.4±0.8)mmol/L比(5.8±0.8)mmol/L、(6.6±0.5)mmol/L比(7.7±0.8)mmol/L、(5.2±0.4)%比(5.8±1.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成熟卵泡直径大于对照组[(1.43±0.22)mmol/L比(1.25±0.27)mmol/L、(1.10±0.10)cm比(0.83±0.11)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总胆固醇,并促进卵泡发育。 李秋云 刘星 李昊轩 杨春伟 张卫欢 王婷婷 郭智慧 周艳茹关键词:利拉鲁肽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同肠道菌群调节剂联合保肝药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开滦总医院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56例,平均分为3组,每组各52例。A组采用运动及饮食干预;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C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散剂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3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入组时及治疗6个月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胺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游离脂肪酸(FFA);超声测定肝脏脂肪含量;NAFLD纤维化评分(NFS)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结果剔除脱落病例后,A组48例,B组50例,C组49例。治疗前,3组的FPG、ALT、AST、GGT、TC、TG、FFA、肝脏脂肪含量及NFS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3组的上述指标均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和C组的ALT、AST、TC、TG、FFA、肝脏脂肪含量均低于A组,B组的ALT、TC、FFA、肝脏脂肪含量低于C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AFLD患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和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均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降低胆固醇、减少NAFLD肝内脂肪沉积效果更佳。 张卫欢 王珊 李晓庆 杨春伟 李秋云关键词:肠道菌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酪酸梭菌 中心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中心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2006-2007、2010-2011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8 306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队列,依据基线WC水平分为中心性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应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心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影响.平均随访38 ~ 53(48.05±3.09)个月.结果 (1)中心性肥胖组人群的平均年龄、BMI、SBP、DBP、脉压、FPG、TC、TG、LDL-C、UA水平均高于非肥胖组(P<0.01).(2)中心性肥胖组脑梗死总累积发生率高于非肥胖组(3.1%VS.1.6%,P<0.01);按性别分层后,男性中心性肥胖组仍高于非肥胖组(3.3%vs.1.7%,P<0.01).(3)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中心性肥胖为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R=2.07(95%CI:1.39 ~ 3.09).结论 中心性肥胖增加2型糖尿病新发脑梗死事件的风险. 刘秀荣 周艳茹 王建军 刘星 杨春伟 李俊娟 陈朔华 吴寿岭关键词:中心性肥胖 脑梗死 中老年人群腰围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腰围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0岁在职及离退休职工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为调查对象,共5852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动脉硬化监测,依据腰围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腰围第一分位(<80cm)、第二分位(80~<86cm)、第三分位(86~<93cm)和第四分位组(≥93cm),比较4组高baPWV(baPWV≥1400cm/s)的占比,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增加与高baPWV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1共有5221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3131人,女性2090人,年龄40~94(55.1±11.8)岁;2有3237例baPWV≥1400cm/s,占总人群的62.0%。腰围第一分位、第二分位、第三分位和第四分位组高baPWV占总人群的比例分别为46.9%、58.2%、66.6%和75.2%(趋势P值<0.01)。3影响高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饮酒、高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等混杂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四分位组高baPWV的发生风险增加38%。结论随着腰围的增加,高baPWV占总人群的比例逐渐升高;中老年人群腰围≥93cm是高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晓涛 刘星 李秋云 杨春伟 刘秀荣 梁洁 吴寿岭关键词:腰围 中老年人群 血清尿酸水平与新发糖尿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对象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职工101510人中空腹血糖〈7.0mmol/L且无糖尿病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的职工作为观察队列,排除未参加2008—2009、2010—2011年度体检以及空腹血糖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73279例。将高血压与非高血压对象按不同性别和尿酸五分位数分组,比较不同性别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亚组间糖尿病的发病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尿酸水平对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按性别分层后,女性非高血压与高血压亚组糖尿病的发病率(/1000人年)分别为3.9、4.6、7.4、6.2、7.9和4.3、3.2、5.3、4.7、11.8;男性分别为8.0、8.2、7.8、8.2、9.0和10.7、9.8、8.8、9.2、12.5。影响糖尿病发病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后,女性非高血压组,与尿酸第1分位比较,第2到第5分位发生糖尿病的HR(95%CI)分别为1.10(0.74~1.65)、1.63(1.12~2.37)、1.50(1.03~2.20)、1.48(1.02~2.15);女性高血压组,与尿酸第1分位比较,第2到第5分位发生糖尿病的HR(95%CI)分别为0.75(0.48~1.16)、1.23(0.84~1.81)、0.87(0.59~1.29)、1.42(1.01~2.00);男性非高血压组,与发病率最低组(第3分位)比较,第1、2、4、5分位发生糖尿病的HR(95%CI)分别为1.04(0.90~1.21)、1.03(0.88~1.19)、1.02(0.88~1.18)、1.10(0.95~1.28);男性高血压组,相应的HR(95%CI)分别为1.15(1.00~1.32)、1.16(1.01~1.34)、1.01(0.87~1.16)、1.13(0.99~1.28)。结论不论非高血压组还是高血压组,高尿酸均可使女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史丽萍 云佩佩 李秋云 周艳茹 杨春伟 石慧婧 崔刘福 李俊娟 吴寿岭关键词:血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