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峰

作品数:61 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细胞
  • 25篇白血
  • 25篇白血病
  • 20篇急性
  • 10篇蛋白
  • 7篇肿瘤
  • 7篇淋巴
  • 7篇急性白血
  • 7篇急性白血病
  • 7篇恶性
  • 6篇造血
  • 6篇糖蛋白
  • 6篇疗效
  • 6篇基因
  • 6篇骨髓
  • 5篇造血干
  • 5篇造血干细胞
  • 5篇造血干细胞移...
  • 5篇综合征
  • 5篇粒细胞

机构

  • 59篇中国医科大学...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沈阳市红十字...
  • 1篇解放军306...
  • 1篇沈阳市沈河区...

作者

  • 61篇高峰
  • 23篇李艳
  • 15篇刘云鹏
  • 15篇翟明
  • 13篇蔡大利
  • 13篇于锦香
  • 12篇高然
  • 11篇王柏勋
  • 9篇何娟
  • 9篇潘登
  • 9篇卢香兰
  • 5篇许崇安
  • 5篇张蕊
  • 4篇王萍萍
  • 3篇聂莹雪
  • 3篇侯科佐
  • 3篇孙开来
  • 3篇张丽君
  • 3篇张敬东
  • 3篇颜晓菁

传媒

  • 13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白血病.淋巴...
  • 5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中国现代药物...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实用乡村医生...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重症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以及Hp感染与患者临床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重症ITP患者与对照人群的Hp感染率;比较Hp阳性和Hp阴性ITP患者的年龄、性别、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结果:42例ITP患者中28例14C-UBT阳性(66.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P<0.01)。Hp阳性和Hp阴性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3%和21%,两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ITP患者Hp感染率增高,Hp阳性IT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更敏感。
潘登李艳徐海萍于锦香高峰翟明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幽门螺杆菌糖皮质激素
DNA含量的流式细胞仪检测在判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 DNA含量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的预后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FCM)对 8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DNA含量进行测定 ,对其 DNA指数、细胞周期及其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8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倍体检出率为 38.1% ,其中儿童AL L4 5 .5 % ,成人 AL L35 .5 %。复发 /难治组异倍体检出率高于初治组 (分别为 6 1.9%、30 .2 % ,P<0 .0 1) ,二组 S期和 S+G2 M期百分率差异有显著性 (9.7± 3.1,13.7± 5 .1和 2 0 .8± 4 .3,2 5 .7± 5 .6 ,P<0 .0 0 1)。对 5 3例患者 2 6月临床随访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异倍体组患者复发率不同。结论 :DNA异倍体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有关 ;流式细胞仪 DNA含量检测简单、快速 ,可作为筛检
王卫刘云鹏卢香兰张敬东高峰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DNA含量预后
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对白血病细胞株增殖及其PHLP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或rapamycin对白血病细胞株增殖及其PHLPP(PH domain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phosphatase)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wortmannin或rapamycin分别作用于人类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HL-60,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Ⅴ-FITC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p-Akt、Akt、PHLPP蛋白的表达。结果:Wortmannin以时间以及剂量依赖方式抑制K562、HL-60细胞的增殖(P<0.05),48 h的IC50值分别为(187.6±48.4)、(185.5±48.1)nmol/L。100 nmol/L wortmannin作用于K562细胞、50nmol/L wortmannin作用于HL-60细胞12和24 h后,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细胞显著升高[(12.4±0.7)%、(17.6±2.3)%vs(5.0±0.6)%,P<0.05;(11.0±0.2)%、(17.9±1.6)%vs(6.8±0.4)%,P<0.05]。Wortmannin分别作用于K562、HL-60细胞12、24、36 h后,p-Akt、PHLPP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apamycin同样可使K562、HL-60细胞中PHLPP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抑制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同时降低其PHLPP蛋白的表达。
闫朝奇张丽君高峰潘登王萍萍王亚柱
关键词:WORTMANNINRAPAMYCIN白血病
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发维甲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维甲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对于初治的 15 4例 APL 患者 ,ATRA治疗后 ,白细胞小于 2 0× 10 9/ L 者单用ATRA治疗 ,白细胞大于 2 0× 10 9/ L 者加用化疗 ,治疗前白细胞大于 2 0× 10 9/ L 者 ATRA与化疗同时应用。结果 :14例 APL 患者发生 RAS。临床症状出现的中位时间为 7天 ,主要症状为发热 ,呼吸困难 ,低氧血病 ,肺部浸润等。 14例 RAS患者至少有以上 3种症状。 13例因白细胞增高化疗 ,5例ATRA减量 ,7例停用 ATRA,患者均加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12例 RAS患者 CR,2例死亡。未发生RAS患者 CR率为 89%。获得缓解后的 RAS患者继续用 ATRA维持治疗无 RAS再发生。结论 :APL 初诊时白细胞高 ,应用 ATRA后白细胞升高过快、过高者易发生 RAS。
许崇安高峰刘云鹏王柏勋金波刘世洲于锦香何娟李艳翟明
关键词:维甲酸综合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心得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与护理方式。方法 80例冠心病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新型护理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新型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措施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新型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常规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27/40),新型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2.5%(25/40),新型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措施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高峰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冠心病心力衰竭失代偿性护理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1999年
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是以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伴多脏器浸润为特征而病因尚未明确的一组疾病,此病较少见,且白细胞总数高达100×109/L以上,嗜酸粒细胞>0.90者更少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结...
侯丽君高峰于锦香翟明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非白血病性肥大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2年
本文报道了1例非白血病性肥大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肥大细胞白血病是非常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异质性很强,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差,需进行进一步研究来改善患者生存。
王静高峰张丽君
外源性TGF-β_1对NB4细胞内源性TGF-β_1的影响及其促凋亡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于NB4细胞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周期改变及内源性TGF-β1、P27Kip1、cyclin E及bcl-2 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内源性TGF-β1、P27Kip1、cyclin E以及bcl-2的mRNA水平。结果:TGF-β1能抑制NB4细胞的生长,促进NB4细胞的凋亡。5μg/LTGF-β1使NB4细胞阻滞在G1期。外源性TGF-β1浓度<5μg/L时,内源性TGF-β1的mRNA表达上调,外源性TGF-β1浓度为10μg/L时,内源性TGF-β1mRNA表达下调。5μg/LTGF-β1可使P27Kip1表达上调、cyclin E、bcl-2表达下调。结论:TGF-β1可诱导NB4细胞凋亡,引起细胞周期分布异常;外源性TGF-β1可能通过(1)上调内源性TGF-β1,从而使下游因子P27Kip1高表达以诱导NB4细胞凋亡;(2)TGF-β1直接抑制了cyclin E的表达,或者通过调高P27Kip1的表达反馈抑制cyclin E的活性,进而导致细胞周期阻滞;(3)通过下调bcl-2而诱导NB4细胞凋亡。高浓度的外源性TGF-β1可拮抗内源性TGF-β1表达,可能与其导致TGF-β1受体突变,或存在TGF-β1受体靶点过饱和现象有关。
梁颖李艳卢香兰王艳萍高峰于锦香
关键词:P27KIP1细胞周期蛋白E
高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P-糖蛋白表达及功能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年龄与 P-糖蛋白(P-gp)表达及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1例 AML 患者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 P-gp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P-gp 功能。结果 P-gp 的表达与功能呈正相关(γ=0.784,P=0.001);12例年龄≥60岁患者中6例 P-gp 表达阳性,占50.0%;
高峰刘云鹏侯科佐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患者年龄蛋白表达糖蛋白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7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行MRU、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和多排螺旋CT(MDCT)检查,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参考依据,分析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的结果。结果67例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输尿管结石占比(29.85%),肾结石占比(17.91%),泌尿系畸形占比(17.91%),输尿管癌占比(14.93%),输尿管炎性狭窄占比(8.96%);肾盂癌例占比(5.97%);输尿管结核占比(4.48%);MRU诊断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准确率(94.03%)高于B超(53.73%)和IVU(6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CT诊断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准确率为(86.57%),与MRU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U诊断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峰
关键词:MRU尿路梗阻IVUMDCT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