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阳
-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对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究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对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观察组选择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水平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WBC、FT3、FT4、CRP、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食管癌患者采取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进行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稳定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还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功能,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陈鹏飞马珊珊贡会源张雷耿阳
- 关键词:胸内吻合术食管癌免疫功能应激反应
- 胸腔镜下膨胀萎陷联合立体降维法处理肺段间平面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段切除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平面,将立体段间平面进行降维后裁剪的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微创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应用膨胀萎陷立体降维法处理段间平面的28例病人临床资料。全部病人术前胸部薄层CT明确肺部病变,在胸腔镜三维重建引导下完成肺段切除,部分多发结节病人联合肺楔形切除;肺段动、静脉及气管处理完成后,应用膨胀萎陷法显示出段间交界后,通过超声刀或者电钩等能量器械对立体的段间平面进行分离,降低段间平面的立体维度,段间静脉作为重要的段间平面标志引导降低维度,将降维后的段间平面应用切割缝合器处理。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胸腔镜下解剖清晰,操作顺利;单肺段切除9例,联合肺段或肺亚段切除11例,肺段联合肺楔形切除8例;共切除病变数37个。膨胀萎陷等待约15 min段间交界清晰可见;超声刀或者电钩分离段间平面无明显出血,保留段间静脉,术毕膨肺,余肺舒展度良好,无严重压榨。术后肺轻度漏气5例经引流愈合,复查胸片肺复张良好;总引流量(494.64±332.45)mL;引流时间(4.04±1.50)d;住院时间(6.79±2.46)d。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微创胸腔镜下可安全施行肺段切除,膨胀萎陷法可以清晰显示肺段间平面,立体的段间平面进行降维后裁剪更简单易操作,减轻压榨,术后余肺舒展性更好。
- 张雷李小军王伟宋超耿阳陈鹏飞
- 关键词:肺段切除胸腔镜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所获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0年
- 探讨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对肺癌诊断同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治疗并有明确病理报告的115例肺癌患者,评估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同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时分析影响诊断一致性的相关因素。结果:115例肺癌患者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同术后病理相同结果一致的共计109例,诊断一致性94.78%,其中腺癌、鳞癌、大细胞癌诊断的一致性均在90%以上;对影响诊断一致性的结果进行分析,判定病灶直径是影响诊断一致性的关键因素(x2=4.375,P=0.036)。结论:在肺癌诊断中,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同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高,应用价值显著,而病灶直径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 耿阳陈鹏飞张雷贡会源李小军
- 关键词:一致性影响因素
-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中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患者与未发生 LCOS 的患者间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8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81例患者均采用 CABG 治疗,采集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中心静脉血液标本,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快速法检测血浆 T-AOC 水平。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 将患者分为 LCOS 组与非 LCOS 组,观察2组患者年龄、桥血管数、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留观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浆T-AOC 变化情况。结果81例患者中,9例(11.11%)患者发生 LCOS,72例(88.89%)患者未发生LCOS,LCOS 组与非 LCOS 组各有1例患者死亡。 LCOS 组患者与非 LCOS 组患者年龄和桥血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0.444、-0.164,P 值均〉0.05)。而 LCOS 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 ICU 留观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多于非 LCOS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524、-8.120、-9.526、-4.589、-5.787,P 值均〈0.01)。术前2组患者血浆 T-AOC 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46,P 〉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 T-AOC 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431.679、126.474,P 值均〈0.01);LCOS 组患者术中、术后 T-AOC 均低于非 LCOS 组,尤其以术后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442、12.942,P 值均〈0.01)。 T-AOC 的 ROC 曲线面积约为0.879,显示利用血浆 T-AOC 含量推测是否发生 LCOS 有较高的准确性,其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77.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实施CABG 手术过程中发生血浆 T-AOC �
- 耿阳刘学刚施超张雷李小军
-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手术总抗氧化能力
- 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隐球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 2020年
- 目的提高对干燥综合征(SS)合并肺隐球菌病(PC)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SS合并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SS患者,病程较短,反复发热,排除原发病活动,肺部CT显示肺部结节,通过结节活检病理诊断,最终确诊为PC。结论 P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特征不易与肺部恶性结节相鉴别,故临床确诊有一定难度。SS等自身免疫病患者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容易导致真菌感染,因此临床诊疗过程中对于自身免疫病患者合并肺部结节时,应详细甄别,避免误诊。
- 郭文静耿阳王信谢长好梅永君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肺隐球菌病自身免疫病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一致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PTNB)所获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1日—2018年4月30日入住我科治疗,同时拥有PTNB病理报告及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报告的肺癌患者共84例,评估两种方式所获取病理的一致性,并分析影响一致性的相关原因。结果 84组病理结果中PTNB所获病理与术后病理相同结果共有80例,诊断一致性为91.7%。其中鳞癌的一致性最高(97.1%),腺癌次之(93.3%),腺鳞癌及小细胞癌一致性较差。两种标本对鳞癌、腺癌的诊断误差无统计学意义(P> 0.05,k=0.832)。影响因素中经χ2检验,初步判断病灶大小是影响两种标本诊断一致性的关键因素(P=0.022)。结论PTNB所获病理与术后病理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一致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而病灶直径的大小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 耿阳张雷唐震陈鹏飞李国平
- 关键词:经皮肺穿刺病理诊断
- CBL、PBL联合Paper Review教学在胸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探究CBL、PBL联合Paper Review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胸外科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接受的48名规培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教学中均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根据教学模式的选择,将全部规培生分为传统组和新型组各24名。传统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新型组采用CBL、PBL联合Paper Review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结束时的考核成绩,调查规培生对相应教学模式的认可情况。结果新型组理论基础考核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和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增强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临床工作能力等调查方面,新型组持认可的比例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PBL联合Paper Review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胸外科临床教学的效果,增强规培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值得应用。
- 耿阳张雷李小军贡会源唐震王彪
- 关键词:胸外科临床教学模式CBLPBL
- 复杂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复杂性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分析此类疾病的治疗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确诊的3例复杂性纵膈SF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3例患者临床表现:刺激性干咳为主1例,胸闷、气短1例,胸部不适感1例。术前均行胸部增强CT检查等常规检查,未见转移等其他手术禁忌症,术前充分准备,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选择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法。手术方式:1例左后下纵膈肿瘤经左进胸行肿瘤切除术;1例左后下纵膈肿瘤经左进胸行肿瘤切除联合左下肺叶切除术;1例右后下纵膈肿瘤经右进胸行肿瘤切除术,并在外侵严重处用钛夹标记,术后4周行放射治疗。随访主复查项目为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术后3~6个月复查胸部CT,术后1~3年每年复查一次胸部CT。结果 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肿瘤完整切除。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胸闷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好转。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复杂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纵膈肿瘤,诊断需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完整切除预后良好,需严密随访,外侵严重术后需辅助放疗。
- 张雷刘学刚李小军刘戈宋超耿阳
- 关键词:纵膈肿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基于胸部高分辨率CT的三维重建联合PBL教学法在胸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三维重建联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在胸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经验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实习的60名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实验组采用基于胸部HRCT的三维重建联合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比较2种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成绩为(80.17±8.43)分,高于对照组的(77.33±13.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试成绩[(82.90±7.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30±4.45)分,P<0.05]。实验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增强[(9.12±0.56)分]、实践能力提升[(9.04±0.52)分]、学习兴趣及满意度[(8.62±1.65)分]、教学模式的认可度[(8.67±1.03)分]等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72±1.26)分、(7.18±1.24)分、(7.33±1.84)分、(6.10±1.64)分,均P<0.05]。结论基于胸部HRCT的三维重建联合PBL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实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进一步提升其临床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满意。
- 贡会源李小军杨晓松张雷王彪耿阳
- 关键词:高分辨率CT三维重建胸外科临床教学
-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4例,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47例行开放肺叶切除术,观察组47例行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及恢复参数、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100%)与对照组(97.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选择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在微小切口下完成肺叶切除操作,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而且远期生存率高,属于可靠的手术方案,值得推广。
- 陈鹏飞耿阳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并发症淋巴结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