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凯

作品数:27 被引量:173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外科
  • 5篇血浆
  • 5篇血小板
  • 5篇三维可视化
  • 5篇三维重建
  • 5篇皮瓣
  • 5篇可视化
  • 5篇骨科
  • 5篇富血小板
  • 5篇富血小板血浆
  • 4篇三维可视化设...
  • 4篇外科皮瓣
  • 4篇螺钉
  • 4篇内固定
  • 4篇可视化设计
  • 4篇关节
  • 3篇血浆治疗
  • 3篇手术
  • 3篇数字化骨科
  • 3篇难愈性

机构

  • 17篇广州军区广州...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市白云区...

作者

  • 27篇徐凯
  • 15篇黄山东
  • 8篇王维
  • 7篇尹庆水
  • 7篇林淮
  • 7篇裴国献
  • 6篇章莹
  • 5篇张元智
  • 4篇陈俊泽
  • 4篇费志军
  • 4篇金丹
  • 4篇赵晓亮
  • 3篇唐茂林
  • 2篇魏仲恩
  • 2篇郑小飞
  • 2篇邢晓伟
  • 2篇万磊
  • 2篇任义军
  • 2篇符史发
  • 2篇张余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第三届全军创...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灾害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9届全国显...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髋关节表面置换三维可视化设计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髋关节表面置换过程中二维图谱只能观察到三维解剖结构的某一个侧面,不能全面地把握整体的三维结构。目的:利用个人计算机结合图像处理软件Amira4.1对髋关节表面置换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对1例髋关节表面置换后患者骨盆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观测内置物的位置形态,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个人PC,利用Amira软件,经剪切、分割、表面重建及体绘制等步骤,根据解剖结构特点,对骨盆及髋关节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髋关节及内置物位置结构。结果与结论:重建了骨盆、髋关节及内置物的形态构成,重建的三维结构可以多彩色、透明或任意组合显示,经不同角度观察,整体显示清晰、实体感强。在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中可清楚观察表面假体的位置形态,特别是可以立体直观显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大小、倾角、稳定性以及磋磨股骨头形态,并可精确测量。提示髋关节表面置换三维重建对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手术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应用Amira软件可为三维建模提供基础。
徐凯陈春黄山东章莹尹庆水
关键词:髋关节表面置换三维重建数字化骨科
基于不同造影方式及软件平台的下肢三维可视化运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不同造影方式及三维重建软件平台对下肢血管进行三维可视化,探讨其方法的实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健康志愿者CT血管造影(CTA)1例,以及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灌注的新鲜成人标本1具,分别行下肢多层螺旋CT扫描,观测动脉的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将数据输入CT自带工作站及个人电脑,利用各自软件,对皮肤及其血管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动脉三维可视化结构,并进行对比。结果两者均重建了下肢血管的主要构成,特别是基于个人电脑平台的CTA重建的三维结构整体显示更清晰、实体感强,可清楚地观察皮肤、动脉、肌肉和骨骼各解剖结构的形态。结论 CTA与个人电脑相结合,对未来下肢血管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手术规划具有重要价值。
徐凯陈春黄山东章莹尹庆水唐茂林
关键词:外科皮瓣个人电脑三维重建
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评价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14例,包括骶骨骨折8例,其中DenisⅠ型骶骨骨折5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3例;骶髂关节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术前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中模拟手术,确定个性化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在CT引导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20~43min,平均28min。1例于术中钻入导针时出现一过性腹部疼痛,扫描发现导针钻入过长,退出后疼痛消失,术后复查大小便常规正常。未发生伤口和深部感染。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双下肢不等长和骨盆畸形等。术后均获随访。14例均恢复工作。术后X线及/或CT扫描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3~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2例,良2例。结论数字技术和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骶髂复合体损伤的固定方法。
黄山东万磊沈洪园徐凯丁焕文章莹魏仲恩符史发尹庆水
关键词:骶髂复合体损伤骶髂螺钉经皮内固定数字骨科
数字化股前外侧皮瓣的可视技术在临床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8
2008年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的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初步应用。方法对需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创面修复的8例患者,术前注射造影剂后采用CT或MRI扫描,应用Amira4.1软件对股前外侧皮瓣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构建患者个性化皮瓣。根据三维构建的个性化皮瓣,于患者股部进行股前外侧皮瓣的点、线、面描记,用以指导手术切取。结果三维重建患者个性化皮瓣8例,所重建个性化股前外侧皮瓣,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皮肤及其毗邻结构的三维关系。其中5例显示皮瓣主要穿支及主干,与术中检查相符;3例显示皮瓣主干血管,但穿支显示不清,术中探查2例最大穿支血管约0.5min,1例穿支均小于0.3mm。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出现部分坏死。结论通过血管造影下肢CT或MRI扫描,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供股前外侧皮瓣的三维动态解剖,重建皮瓣能够准确指导术中的皮瓣切取。
任义军任高宏金丹胡罢生魏宽海徐凯张元智裴国献
关键词:外科皮瓣三维重建血管造影术显微外科
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修复中的应用:与常规手术修复效果比较被引量:8
2010年
背景: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从二维图像到三维实物的飞跃,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病变点的定位、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得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0例,年龄18-55岁,随机分成常规手术组及计算机辅助组,常规手术组仅行术前胫骨结节牵引,计算机辅助组行胫骨结节牵引后提取二维CT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并模拟骨折复位手术,逆向设计与股骨大转子相吻合的组件,计算机精确设计手术钉道。两组均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1年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快速成型建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1∶1实体模型及置钉导向模版,精确地指导手术快速精确实施。快速成型技术做好的模型应用于手术,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与常规手术组比较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出血量,术后复查X射线见骨折端复位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患者恢复良好,无髋内翻畸形及患肢短缩畸形,显著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均达到了术前的预期效果。相比传统手术存在精确性不足、创伤较大、术中医生和患者需要反复受到射线照射等缺点,计算机辅助骨科-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手术具有安全,准确等优点,术前采集图像可术中反复使用,并减少术中医患的放射性损伤。
邢晓伟尹庆水黄山东张余徐凯张海燕周晔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骨折数字化骨科技术
数字化组织瓣三维重建与初步应用
本研究建立了“虚拟中国人”数字化组织瓣数据提取、图像分割、配准的技术方法,利用“虚拟中国人,”数据库建立股前外侧皮瓣、腓骨骨瓣、足背皮瓣、小腿外侧皮瓣、背阔肌肌瓣数字化解剖模型。依据患者的影像资料(血管造影后ET或MR扫...
裴国献金丹张元智任义军任高宏苏秀云豆永刚黎建伟徐凯
关键词:矫形外科组织瓣修复
文献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对青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体外培养的中国青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PRP促进骨修复的细胞学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第3代中国青山羊MSCs,分为对照组(单纯血清培养组)和PRP组(加入10%PRP复合培养),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于2、4、6、8d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将体外培养的第3代细胞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dexamethasone,DEX)组、PRP组,于培养第7天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第18天行矿化结节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活性。结果相差显微镜下见PRP组细胞最先达到汇合,MTT法显示PRP组2、4、6、8d的平均吸光度(A)值分别为0.252±0.026、0.747±0.042、1.173±0.067、1.242±0.056明显高于对照组(A值分别为0.137±0.019、0.436±0.052、0.939±0.036、1.105±0.070)(P<0.01)。与对照组比较,PRP组ALP阳性细胞数增多,矿盐沉积减少;DEX组ALP阳性细胞数减少,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增多。结论PRP能明显促进中国青山羊MSCs增殖,抑制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程文俊金丹赵艳曾宪利徐凯江汕裴国献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
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三维可视化设计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建立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后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选择1名腰椎间盘突出和1名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腰椎内固定术前及术后行多排螺旋CT扫描,观测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前后腰椎结构形态,术后钉棒的位置及椎板减压情况,利用Amira 4.1软件,经剪切、分割、表面重建及绘制等步骤,对腰椎结构及内植物进行三维重建,获得立体形态的腰椎手术前后改变及内置物位置结构。结果借助数字化导航平台,重建了手术前后的腰椎和内置物形态结构。重建的三维结构可以多彩色、透明或任意组合显示。经不同角度观察,重建的三维结构显示清晰、实体感强。在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中可清楚地观察到内固定物的位置形态,特别是可以充分评估脊髓或神经根的减压程度及椎体骨折和压缩程度。术前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椎弓根的位置,为术中精确定位提供参考。结论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的三维重建对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手术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应用Amira软件可为三维建模提供基础。
徐凯陈春黄山东章莹尹庆水
关键词:腰椎椎弓根矫形外科手术
一种纳米硒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硒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应用。本发明通过将白蛋白和乙醇溶液共处理变性,打开白蛋白内部空间,依次加入硒化合物和还原剂胱氨酸在白蛋白载体上进行还原反应得到纳米硒复合粒子。本发明的纳米硒复合粒子可以用于制备防治神经...
瞿少刚彭咏波徐凯刘腾黄鹏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05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术前与术后6个月椎管前后径,观察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8例获得12~18(13.1±1.5)个月随访。仅出现5例C5神经根麻痹,4例轴性疼痛。术后3个月轴侧骨性融合率为67.7%,术后6个月轴侧骨性融合率为85.3%。术后12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椎管前后径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OPLL在有限扩大椎管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了脊髓压迫,术后轴性疼痛改善明显,疗效满意。
陈俊泽王维徐凯林淮黄山东郑小飞
关键词:轴性症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