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媛媛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营养因子
  • 3篇源性
  • 3篇源性神经营养...
  • 3篇神经营养
  • 3篇神经营养因子
  • 3篇受体
  • 3篇受体功能
  • 3篇突触
  • 3篇突触囊泡
  • 3篇囊泡
  • 3篇脑源性
  • 3篇脑源性神经
  • 3篇脑源性神经营...
  • 3篇脑源性神经营...
  • 3篇AMPA
  • 3篇GLUR2
  • 2篇蛋白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癫痫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蒋莉
  • 9篇罗媛媛
  • 7篇程莉
  • 6篇陈恒胜
  • 5篇胡巧
  • 2篇王敏建
  • 2篇洪思琦
  • 1篇吴鹏
  • 1篇袁萍
  • 1篇李文娟
  • 1篇钟敏
  • 1篇李秀娟
  • 1篇蒋艳
  • 1篇马建南
  • 1篇唐晓菊
  • 1篇廖双

传媒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体外共培养癫痫细胞模型中沉默突触的转化及AMPA受体亚基的变化
目的采用体外共培养癫痫细胞模型证实癫痫发作可否有沉默突触的转化及AMPA受体各亚基的变化。方法在前期建立稳定的体外共培养细胞模型的基础上,对共培养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为两组,无镁实验组采用无镁细胞外液培养3h诱导反复...
胡巧罗媛媛陈恒胜程莉蒋莉
合并内耳畸形的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合并内耳畸形的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早期识别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20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诊断的合并内耳畸形(伴或不伴脑脊液漏)的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共纳入10例患儿,男女比例9∶1,起病年龄7个月~14岁3个月(中位数7岁2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例(100%)、脑膜刺激征9例(90.00%)、头痛呕吐8例(80.00%)、惊厥2例(20.00%)。9例伴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8例伴有脑脊液耳漏(其中2例合并脑脊液鼻漏),1例仅有鼻漏。影像学检查在9例患儿中发现5种类型的内耳结构异常,包括不完全分隔Ⅰ型2例、不完全分隔Ⅱ型(Mondini畸形)2例、完全性迷路发育不全(Michel畸形)1例、共同腔畸形1例及耳蜗发育不良5例,另外1例耳聋患儿仅见脑脊液鼻漏而影像学无异常。分别有4例血培养及2例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均为肺炎链球菌,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氯霉素敏感。9例患儿使用了二联及以上抗菌药物抗感染,依次为万古霉素(9例)、第三代头孢菌素(6例)、美罗培南(4例)。住院抗感染治疗时间14~74 d(中位数27 d)。6例为复发病例,均合并脑脊液耳漏或鼻漏,其中4例手术修复后未再复发。2例首次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脊液耳漏患儿术后均未再复发。10例患儿经治疗后1例遗留右动眼神经麻痹,1例因脑积水放弃治疗,其余8例均预后良好。结论:合并内耳畸形的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以学龄期儿童常见,对万古霉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反应好,对于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脊液漏患儿,尤其复发患儿,宜尽早手术,以改善预后。
廖双洪思琦蒋莉罗媛媛
关键词:内耳畸形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耳漏儿童
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脱髓鞘病57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住院治疗的57例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中随访6个月以上患儿的预后。结果57例患儿中,男28例、女29例,中位起病年龄7.3(5.2~10.5)岁,35例(61.4%)起病前有感染或疫苗接种等前驱事件,颅内高压45例(78.9%),发热43例(75.4%),脑病40例(70.2%)。临床表型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49.1%)最多见,5例(8.8%)MOG抗体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同时存在。患儿的血清MOG抗体滴度高于脑脊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儿行头颅MRI,以脑白质(40例,76.9%)、基底节(27例,51.9%)、丘脑(22例,42.3%)受累多见。大部分患儿急性期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和/或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9例患儿随访超过6个月,其中14例复发,复发患儿初次发作时更多出现发热症状,且IVIG和/或激素冲击治疗时间距离起病超过2周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OG抗体滴度与急性期患儿EDSS评分无明确相关性,且不能准确评估或预测病情的稳定或复发。结论儿童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以ADEM最为常见,也可与抗NMDAR抗体同时存在。急性期IVIG和/或激素冲击治疗可有效缓解残疾症状。初次发作时发热、IVIG和/或激素治疗时间距起病超过2周可能与复发有关。
孙红谭建敏刘静临李紫妍蒋艳袁萍马建南吴鹏钟敏罗媛媛蒋莉李秀娟
关键词: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预后儿童
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腺苷信号通路在持续惊厥后的表达变化
<正>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介导腺苷信号通路在癫痫形成中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60minSC模型,在SC后1天至8周采集大鼠海马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腺苷含量的动态变化;免疫荧光双重标记ADK/G...
洪思琦蒋莉罗媛媛唐晓菊李文娟胡巧程莉
文献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GLuR2在增强AMPA受体功能及活化突触囊泡中的关系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AMPA受体尤其GluR2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针对性调控BDNF及AMPA受体,保护海马神经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孕17-18天SD大鼠8只,取胎鼠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爬片...
胡巧罗媛媛程莉陈恒胜蒋莉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癫痫持续状态后发育期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
唐小菊蒋莉王敏建罗媛媛陈恒胜程莉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GLuR2在增强AMPA受体功能及活化突触囊泡中的关系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AMPA受体尤其GluR2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针对性调控BDNF及AMPA受体,保护海马神经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孕17-18天SD大鼠8只,取胎鼠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爬片,同...
胡巧蒋莉罗媛媛陈恒胜程莉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癫痫持续状态后未成熟脑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咯利普兰(Rolipram)对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未成熟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日龄21 d雄性SD幼鼠96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N+Veh)组、正常+Rolipram干预(N+Ro)组、SE对照(SE+Veh)组、SE+Rolipram干预(SE+Ro)组,其中SE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癫痫持续状态模型;Rolipram干预组给予Rolipram 0.03 mg/kg腹腔注射,连续2周;对照组予含5%DMSO的生理盐水。采用水迷宫和避暗实验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神经电生理水平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海马内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 CRE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SE后2周,SE+Veh组与N+Veh组相比较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寻台潜伏期延长(第3天和第4天分别为:P<0.01;P<0.05);探查实验在目标象限探索时间缩短(P<0.01),跨平台次数减少(P<0.05);避暗实验逃避潜伏期缩短(P<0.001);LTP中高频刺激后30 min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 EPSP)斜率比值减小(P<0.05);海马p CREB表达量下降(P<0.01)。Rolipram处理后,SE+Veh组与SE+Ro组相比较在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寻台潜伏期缩短(第4天,P<0.05);探查实验在目标象限探索时间延长(P<0.05),跨平台次数增加(P<0.05);避暗实验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LTP高频刺激后30 min的f EPSP斜率比值增大(P<0.01);海马p CREB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Rolipram能改善SE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 CREB的表达量有关。
唐小菊蒋莉王敏建罗媛媛陈恒胜程莉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咯利普兰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不含GLuR2的AMPA受体在增强AMPA受体功能及活化突触囊泡中的关系
2014年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尤其不含GluR2的AMPA受体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针对性调控BDNF及AMPA受体,保护海马神经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孕17~18 d SD大鼠8只,取胎鼠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爬片,同批细胞爬片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BDNF实验组(BDNF组)、特异性阻断不含GLuR2的AMPA受体的阻断剂1-萘乙酰精胺三盐酸(1-naphthylacetyl spermine Trihydrochloride,NASPM)对照组(N+NASPM组)、BDNF+NASPM实验组(BDNF+NASPM组)4组,各组随机选择爬片2张,共3批细胞爬片应用于实验。各组应用Synapto GreenTM C4(FM1-43)结合激光共聚焦标记突触囊泡,活体追踪同一视野给予相应处理前后2次染色突触囊泡变化;应用膜片钳记录AMPA受体mEPSCs频率及幅度变化。结果:BDNF组与N组第2次染色比较,荧光强度BDNF组(750.23±137.81)明显高于N组(554.41±16.42)(χ2=7.22,P=0.030);而BDNF组添加NASPM后,荧光强度(525.93±72.64)较BDNF组有明显减少(χ2=13.18,P=0.000),表明BDNF对不含GLuR2的AMPA受体调控可能是BDNF使功能突触囊泡增多的机制之一。BDNF组较N组AMPA受体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频率从(1.730±0.217)增长到(3.340±0.280)(P=0.000),幅度从(-16.30±1.98)增加到(-25.00±2.57)(P=0.000)。BDNF组使用NASPM后,频率(1.740±0.207)(P=0.000)及幅度(-15.50±2.52)(P=0.000)均减小,表明BDNF能通过对不含GLuR2的AMPA受体调控来增加AMPA受体的功能。结论:BDNF可能部分通过调节不含GLuR2的AMPA受体,来参与BDNF增强AMPA受体功能及活化突触囊泡的作用。
胡巧罗媛媛陈恒胜程莉蒋莉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UR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