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义敏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脏
  • 3篇心脏病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先天性心脏
  • 3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动脉
  • 2篇杂音
  • 2篇室间隔
  • 2篇室间隔缺损
  • 2篇收缩期
  • 2篇收缩期杂音
  • 2篇手术
  • 2篇缺损
  • 2篇间隔缺损
  • 2篇肺动脉
  • 1篇心病
  • 1篇心前区
  • 1篇心室
  • 1篇心脏彩超

机构

  • 5篇山东大学
  • 1篇济南市儿童医...

作者

  • 6篇刘义敏
  • 4篇杨宇强
  • 3篇毕思明
  • 3篇刘春晓
  • 2篇徐惠
  • 2篇郭锐
  • 1篇冯致余
  • 1篇马衍辉
  • 1篇董明亮
  • 1篇刘秀美
  • 1篇毕研文
  • 1篇赵敏
  • 1篇徐惠惠
  • 1篇郭凯
  • 1篇王广震
  • 1篇李海明
  • 1篇李磊
  • 1篇王辉

传媒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先心病患儿常温体外循环期间胰岛素抵抗的观察及意义
2004年
目的 本文探讨先心病患儿常温体外循环 (CPB)下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方法  10例 CPB心内直视术患儿 ,分别在麻醉 15分钟、CPB15分钟、主动脉开放 10分钟、停机 30分钟及术后 6小时采集血样 ,测定血浆葡萄糖 (G)及胰岛素 (Ins)浓度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1/ (I× G) ]。结果 麻醉 15分钟时 G无明显改变 ,CPB开始后明显增高 (P<0 .0 5 ) ,至主动脉开放 10分钟后最高 (P<0 .0 1)。CPB开始后 Ins逐渐升高 (P<0 .0 5 ) ,至停机 30分钟后达到最高 (P<0 .0 1) ,术后 6小时后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在 CPB开始后下降 (P<0 .0 5 ) ,至停机30分钟时最低 (P<0 .0 1)。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对于婴幼儿的胰腺内分泌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 ,但在此期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提示
杨宇强王辉赵敏刘义敏
关键词:体外循环胰岛素抵抗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在分期治疗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在分期治疗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不良(Mc Goon指数0.94±0.27)患儿8例,手术年龄10 d^11个月,平均(3.2±4.7)个月。通过建立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恢复肺动脉前向血流。术后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当肺动脉发育满意,Mc Goon指数达到根治标准时实施根治手术。结果无手术后早期死亡。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8.5±3.1)个月,肺动脉Mc Goon指数0.92~1.63,平均1.21±0.35,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其中1例术后13个月M c Goon指数为1.63,接受根治手术。1例术后12个月频繁缺氧发作,M c Goon指数1.27,接受根治手术。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顺利,最后一次随访心功能Ⅰ级。其他6例Mc Goon指数尚未达到根治手术标准,继续随访等待根治手术。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不良患儿早期采用右心室-肺动脉连接恢复肺动脉前向血流,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明显促进自身肺动脉发育,可在肺血管发育满意时进行根治手术,临床效果良好。
冯致余郭锐杨彦亮李海明董明亮徐惠惠刘义敏郭凯王广震王辉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姑息疗法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围手术期治疗(附30例报告)
2011年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 or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TAPVD or TAPVC)是一类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房间隔或室间隔分流通道较小或(和)合并垂直静脉梗阻时,应予心外科急症或亚急症手术,往往病情危重,
刘义敏王辉杨宇强毕思明徐惠刘春晓郭锐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围手术期
婴幼儿心脏纤维瘤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儿男,17个月。因感冒2周来我院就诊,无高热寒颤、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喘憋气促、无喂养困难。查体:身体发育正常,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音有力,心率110次/min,心律整齐,胸骨左缘第三至四肋间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P2不亢,周围血管征阴性。心脏彩超显示:右心室增大,右心室侧壁-4.7cmx2.5cm中等回声团块,挤压三尖瓣后叶,三尖瓣开放受限,室间隔右心室侧紧贴室间隔-1.6cm×0.8cm大小的中等回声团块。
刘秀美马衍辉刘义敏
关键词:心脏彩超纤维瘤婴幼儿收缩期杂音身体发育
室间隔缺损并发三尖瓣赘生物1例
2010年
1临床资料 病人女,5岁5月,体重15Kg。患儿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5年,心慌5月,发热3天,于2005年12月20日入院。查体:TPR体温37.9℃脉搏156次/min呼吸45次/min血压105/60mmHg精神差,面色苍黄,贫血貌。无瘀点瘀斑,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波动增强,有抬举感,无震颤,三尖瓣听诊区闻及3/VI级杂音,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2/VI级收缩期杂音,
刘义敏王辉杨宇强毕思明刘春晓
关键词:三尖瓣赘生物室间隔缺损并发心脏杂音收缩期杂音心前区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在围术期治疗6个月以下婴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治疗6个月以下婴儿围术期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分级(FC)将60例年龄小于6个月的先天性心脏病(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围术期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地高辛口服0.01mg/(kg.d),1次/d;安体舒通口服3mg/(kg.d),3次/d;卡托普利口服1.5mg/(kg.d),3次/d];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波生坦(术前6.25mg,2次/d,1周;术后12.5mg,2次/d,应用1~4周)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运动耐量和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的变化,评估药物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用药后1周肺动脉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3.43±7.37mm Hg vs.69.11±6.35mm Hg,t=3.197,P=0.002),术后1周治疗组肺动脉压较对照组持续下降(42.42±8.13mm Hg vs.58.93±7.79mm Hg,t=8.030,P=0.001);治疗组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和运动耐量(30ml奶液喂养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波生坦用于治疗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是安全的,先天性心脏病(分流)相关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使用波生坦能显著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缩短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
刘义敏王辉杨宇强李磊毕思明徐惠刘春晓毕研文
关键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