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志兴

作品数:33 被引量:633H指数:1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灾害
  • 7篇植被
  • 7篇NDVI
  • 5篇遥感
  • 5篇净初级生产力
  • 5篇风暴潮
  • 5篇初级生产力
  • 4篇三江平原
  • 4篇气候
  • 4篇风暴潮灾害
  • 4篇风险评估
  • 4篇潮灾
  • 3篇植被覆盖
  • 3篇气候变化
  • 3篇物候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地区植被
  • 2篇信息系统
  • 2篇玉米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国家海洋局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教育部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浙江省水利河...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日友好环境...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33篇国志兴
  • 14篇王宗明
  • 12篇宋开山
  • 12篇刘殿伟
  • 11篇张柏
  • 9篇谭骏
  • 8篇李方
  • 7篇石先武
  • 7篇刘钦政
  • 4篇方伟华
  • 3篇靳华安
  • 3篇李凤秀
  • 3篇杨飞
  • 3篇石晓勇
  • 3篇林雨霏
  • 3篇张尧
  • 2篇张树清
  • 2篇刘焕军
  • 2篇钟兴春
  • 2篇高廷

传媒

  • 5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灾害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海岸工程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减灾
  • 1篇湿地科学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2—2003年东北林区森林植被NDVI与水热条件的相关分析被引量:48
2007年
以气象站点为研究单元,将1982—2003年东北林区森林植被月平均、季平均和年平均NDVI数据与其对应的水热条件(温度和降水)进行相关、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东北林区森林植被NDVI的最主要气候因子。春季、秋季不同森林植被平均NDVI与温度和降水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与温度的相关性高于其与降水的相关性。寒温带针叶林NDVI在生长季与温度和降水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与降水的相关性略高于其与温度的相关性,而全年温度对寒温带针叶林生长的影响高于降水。寒温带针叶林NDVI在4月份与降水的时滞偏相关性高于其他月份,相关系数达-0.385。温带针阔叶混交林NDVI在4—7月与温度的时滞偏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581,0.490,-0.266和-0.297。暖温带落叶阔叶林NDVI在4月份与温度的时滞偏相关性高于其他月份,相关系数为0.571;在7月份与降水时滞偏相关性高于其他月份,相关系数为-0.367。森林植被生长增长阶段NDVI受综合水热条件(温度和降水)的滞后影响显著。
国志兴王宗明宋开山张柏李方刘殿伟
关键词:森林植被NOAA/AVHRR水热条件东北林区
野火蔓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野火灾害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野火灾害风险评估和火蔓延研究对防火、灭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可燃物模型、可燃物类型图的制作方法,野火蔓延模型、蔓延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火灾风险评估的最新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对野火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框架。综述分析表明:①基于遥感信息和地面调查数据,建立较完善的可燃物模型,为全球或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火蔓延研究提供有效数据信息成为必然趋势;②利用地球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解决火灾模拟海量数据问题,实现火行为的实时、动态模拟仿真的监测系统和网络信息发布系统;③结合可燃物模型,蔓延模型评价火灾区域的脆弱性和致灾因子,利用"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野火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④我国应建立集成化、实用化、多维化、标准化的野火蔓延的模型体系、决策支持系统和国家火险等级系统,为我国野火火灾的预测与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国志兴钟兴春方伟华曹鑫林伟
关键词:野火可燃物模拟技术风险评估
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基于我国沿海验潮站和水文站典型重现期数据,综合考虑风暴增水和超警戒潮位,分析了我国沿海一般潮灾、较大潮灾、严重潮灾、特大潮灾的发生频率,揭示了不同等级潮灾的发生频率在我国沿海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鸭绿江口沿岸、河北秦皇岛和唐山北部沿岸、成山头-青岛沿岸、广西防城港沿岸、海南东南部和南部沿岸风暴潮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都不大;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等区域是风暴潮易发区,发生特大潮灾概率较低但严重潮灾发生的频率较高;福建北部福州到浙江南部台风沿岸、广东珠江口到阳江沿岸、雷州半岛东部沿岸是风暴潮灾害严重区,特大潮灾发生频率最高。基于不同等级潮灾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提出了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防御对策与建议。
石先武高廷谭骏国志兴
关键词:风暴潮灾害
2000~2005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3
2009年
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是LUCC环境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三江平原是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然而,区域尺度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研究不多。基于以上原因,论文应用以遥感观测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估算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三江平原地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草地和沼泽湿地向耕地的转化是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主要特征。2000~2005年期间,耕地面积增加了43.28×104hm2,主要来自林地、草地和湿地的转化,转化面积分别为26.20×104、10.81×104和22.45×104hm2。过去5年间,三江平原平均NPP由401.1 g C m-2a-1下降为377.5 gC m-2a-1,其中沼泽湿地平均NPP下降了7.8%,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平均NPP均呈下降趋势。2000~2005年期间,三江平原地区净初级生产总量由4.37×104G g C a-1下降为4.11×104G g Ca-1,减少量为2 575.1 G g C a-1,减少率为5.9%。三江平原地区2000年和2005年的气候因子变化不大,其对NPP的影响可以忽略。土地覆被变化直接导致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降低,人类活动干扰的强度和频率加剧对于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降低具有重要影响。
王宗明国志兴宋开山刘殿伟张柏张树清李方金翠杨婷黄妮
关键词:NPP遥感三江平原
河北省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依据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基于河北省沿海岸段风暴增水和超警戒潮位分布评估了河北省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危险性等级,利用土地利用分布数据评估了河北省沿海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等级,综合风暴潮灾害危险性和脆弱性等级分布,对河北省沿海乡镇风暴潮灾害风险等级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河北省沿海2个乡(镇)处于1级风险等级区,4个乡(镇)处于2级风险等级区,13个乡(镇)处于3级风险等级区,22个乡(镇)处于4级风险等级区,其中唐山市的曹妃甸区滨海镇和沧州市的黄骅镇是河北省沿海乡(镇)的1级风险区。基于河北省沿海风暴潮灾害风险等级评估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河北省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对策与建议。
石先武国志兴林国斌谭骏高廷左丽明刘钦政
关键词: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脆弱性风险评估
1982-2003年东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3
2008年
利用1982-2003年GIMMS-NDVI数据集和GIS技术,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东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1982-2003年东北地区森林、草地和农田植被年内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峰值都出现在夏季,森林植被年内NDVI变化曲线峰值最高,农田次之,草地最低。(2)22年期间,森林植被覆盖呈下降趋势;草地和农田植被覆盖总体亦呈下降趋势,但西辽河平原草地和松嫩平原农田植被覆盖呈上升趋势;相同植被类型比较,长白山东北部林地、西辽河平原草地、松嫩平原农田植被覆盖均比较稳定。(3)1982-2003年,东北地区植被覆盖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1982~1992年,东北地区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植被覆盖增加的面积为545435km。,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43.91%;植被覆盖减少面积为96491km^2,占总面积的7.77%;1993-2003年,东北地区植被覆盖呈减少趋势,植被覆盖减少的面积为626839km^2,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50.45%,植被覆盖增加的面积较少,仅为27025km^2,占总面积的2.18%,且呈零星分布。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变化是东北地区植被覆盖下降的主要原因。
国志兴王宗明宋开山李方张柏刘殿伟
关键词:植被覆盖NDVI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灾害救助资金需求比例评价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国家每年要下拨近百亿的灾害救助资金用于救灾。如此巨大的资金如何公平合理的分配到灾民手中,使受灾群众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救助,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救灾救济工作和研究中,笔者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灾害救助资金分配质量,
夏瀛国志兴钟兴春
关键词:灾害救助社会救助自然灾害救灾
三江平原农田生产力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41
2009年
为了提高农田生产力,该文基于EOS/MODIS卫星2000~2005年的MOD17A3数据集,分析了21世纪初三江平原农田生产力时间动态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显示,2000~2005年三江平原旱田净初级生产力(换算成碳量)平均值为348.06g/(m2·a),水田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为339.90g/(m2·a)。2000~2005年三江平原旱田年均净初级生产力下降率为7.2%,水田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下降率为9.9%。研究表明,三江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对农田生产力的下降有一定影响,同时随着该地区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增加,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加剧,亦导致农田生产力的下降。旱田和水田生产力空间分布与降水分布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77和0.156,表明降水对农田生产力空间差异影响显著。
国志兴王宗明刘殿伟宋开山宋长春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遥感气候因子三江平原
1982~2003年东北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东北地区作为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分析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82~2003年GIMMS-NDVI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综合分析了1982~2003年东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植被对不同季...
国志兴
关键词:植被覆盖植被物候气候因子气候变化
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量化被引量:8
2016年
为有效开展防灾减灾,需要充分了解区域海洋减灾能力现状,从而科学确定未来减灾能力建设的优先领域及重点工程。首先梳理了能力评估与灾害管理阶段、能力建设优先领域、能力评估对象与建设主体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共性设计与区域个性的关系;其次,通过组织部门及地方的相关减灾机构与专家开展多方参与式讨论,综合了海洋、水文、气象、民政、应急、教育及综合减灾等多个领域专家的减灾经验,构建了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评估三级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及136个三级指标;然后,基于专家问卷(有效问卷69份)及层次分析(AHP)方法,量化了三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评估三级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成果已在相关市县开展了评估试点应用,为未来在全国范围开展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评估奠定了良好基础。
栗健方伟华国志兴贾慧聪杨洋赵明利管琴乐黎舸李仪蔡大浩
关键词:减灾能力海洋灾害层次分析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