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斐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粘接
  • 2篇粘接强度
  • 2篇树脂
  • 2篇复合树脂
  • 2篇复合树脂类
  • 1篇牙本质
  • 1篇牙本质粘结
  • 1篇牙本质粘结剂
  • 1篇牙根
  • 1篇乙醇
  • 1篇肉芽
  • 1篇肉芽肿
  • 1篇上皮
  • 1篇上皮根鞘
  • 1篇手术
  • 1篇手术联合
  • 1篇内陷
  • 1篇偶联剂
  • 1篇唾液
  • 1篇唾液污染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篇林斐
  • 3篇岳林
  • 1篇郭惠杰
  • 1篇高承志
  • 1篇刘伟

传媒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从上皮根鞘发育异常解析牙根内陷被引量:2
2023年
上皮根鞘在引导牙根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其生长期间出现任何问题均可导致各种形式的牙根发育缺陷或异常。当上皮根鞘向牙乳头内过度增殖、卷叠时可发生牙根内陷。牙根内陷在组织来源和发生机制上与成釉器增殖、内卷所致牙冠内陷相似, 但该类发育异常的名称、分类, 以及牙内陷、牙根内陷和畸形根面沟三者间的关系尚无共识。本文以上皮根鞘在牙根发育过程中所起作用为切入点, 探究牙根发育缺陷和异常的表现, 重点梳理牙根内陷的发生、分类及其与牙内陷的关系, 探讨牙根内陷的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影响, 以使临床医师对因上皮根鞘发育异常引发的牙齿疾病加深认识。
林斐岳林
关键词:牙根上皮根鞘畸形根面沟
唾液污染对复合树脂间粘接强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不同种类的甲基丙烯酸酯复合树脂间的粘接效果以及唾液污染界面后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AP-X和P60两种不同种类的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用SE-Bond自酸蚀粘接系统进行粘接。将AP-X树脂固化后打磨表面,根据界面处理方式不同分为3个实验组:直接粘接组、唾液污染组和唾液污染后75%乙醇擦拭组。对照组为在固化的AP-X树脂表面即刻分层充填、光固化P60树脂后形成的整块树脂材料。将上述树脂块切成数条1 mm×1 mm×14 mm的试样,每组选取15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试样侧面两种树脂的粘接界面,另取15条测定其微拉伸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对照组整块树脂材料APX与P60紧密地嵌合在一起;3个实验组中,直接粘接组的两种树脂AP-X与P60紧密结合无缝隙,唾液污染组中的两种树脂粘接面存在明显的缝隙和陷窝,唾液污染后经75%乙醇擦拭后两种树脂的粘接面仍有大量间隙存在。各组复合树脂试样微拉伸强度分别为:对照组(84.07±1.57)MPa;实验组中3个亚组:直接粘接组为(76.08±2.42)MPa,唾液污染组为(70.98±2.33)MPa,75%乙醇擦拭污染组为(71.08±2.33)MPa,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直接粘接组的拉伸强度明显高于唾液污染组和污染后75%乙醇擦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唾液污染组和污染后75%乙醇擦拭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3)。结论:不同种类的甲基丙烯酸复合树脂不但可以结合,而且可获得较大的内聚强度;树脂界面打磨后仍可粘接,但微拉伸强度有所降低;唾液污染粘接界面明显降低复合树脂间的粘接强度,75%乙醇擦拭并不能消除其影响。
郭惠杰高承志林斐刘伟岳林
关键词:唾液污染复合树脂类乙醇
非手术与手术联合再治疗后根尖周病变的愈合
2013年
本病例介绍了对持续不愈的根尖周炎进行非手术与手术联合治疗。该患者的4颗下切牙曾有外伤史,现有疼痛、反复肿胀和持续9年的排脓瘘管。全部患牙既往均做过根管治疗,并接受过两次手术再治疗。对4颗患牙实施了非手术再治疗并发现其中3颗患牙有遗漏的舌侧根管。随后,进行了根尖手术.在根尖倒充填过程中纠正了原有的缺陷,并对病变进行了活检。重新桩核冠修复,9年的复查显示了病变持续愈合的证据。
林斐岳林(审)
关键词:根尖周肉芽肿根尖手术根尖囊肿
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树脂间粘接强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树脂间粘接强度的影响,为临床提高复合树脂间粘接强度提供依据。方法用混合填料型复合树脂(Filtek P60)制作树脂块;选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 CSE)和通用型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 SBU)作为复合树脂间粘接剂;并使用硅烷偶联剂(RelyX Ceramic Primer)。根据树脂块表面是否使用硅烷预处理及粘接剂类型分为4组:CSE组,CSE粘接;硅烷+CSE组,硅烷偶联剂预处理+CSE粘接;SBU组,SBU粘接;硅烷+SBU组,硅烷偶联剂预处理+SBU粘接。各组分别充填复合树脂,光固化。切割粘接树脂块得到20个1 mm×1 mm×14 mm的试样,通过微拉伸测试仪检测微拉伸强度,三维形貌测量激光显微镜下观察断面形貌。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微拉伸强度,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断裂类型比例。结果硅烷+SBU组微拉伸强度[(69.6±3.3)MPa]显著大于其他3组(P〈0.05);硅烷+CSE组微拉伸强度[(63.9±3.7)MPa]显著大于CSE组[(55.7±4.2)MPa]和SBU组[(55.4±4.0)MPa] (P〈0.05);SBU组与CS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均有粘接断裂、内聚断裂和混合断裂类型,硅烷+CSE组和硅烷+SBU组粘接断裂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分别显著小于CSE组和SBU组(P〈0.05)。结论硅烷偶联剂预处理可提高复合树脂的粘接强度;通用型粘接剂中的硅烷偶联剂并不能提高复合树脂间粘接强度。
邢远航林斐岳林
关键词:复合树脂类牙本质粘结剂硅烷偶联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