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栋
-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揭秘环内过氧桥键生物合成新机制
- 2016年
- 含过氧桥键的化合物包括环内过氧化合物、链过氧化物和过氧氢基化合物,其中环内过氧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高效抗疟疾的青蒿素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其发现者屠呦呦教授也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高强赵树欣纪增春曹鹏胡栋
- 关键词:氧化合物生物合成青蒿酸吲哚生物碱
- 响应面法设计优化阿维菌素化学合成发酵培养基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设计优化一种化学合成发酵培养基,为阿维菌素产生菌生理生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9种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得到3个显著因子,并对其进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V8.06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优组合。结果优化后化学合成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12g/L,麦芽糖18g/L,苏氨酸1.98g/L,50%乳酸钠0.5mL/L,K_2HPO_4·3H_2O 0.3g/L,MgSO_4·7H_2O 0.5g/L,NaCl 0.5g/L,FeSO_4·7H_2O0.01g/L,MnSO_4·H_2O 0.015g/L,MOPS 5g/L。结论经验证,该培养基的产素能力比目前的清亮培养基提高了397.4%,并具有透明清亮且产素稳定等特点,为以后阿维链霉菌的理论和生产研究奠定了基础。
- 胡栋柯灵超张敬宇谭高翼张立新高强
- 关键词:阿维链霉菌阿维菌素响应面法
- 阿维菌素生产菌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及培养基优化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通过诱变筛选技术选育阿维菌素高产突变株,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提高阿维菌素产量。【方法】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结合链霉抗性和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法及96深孔板高通量筛选法,筛选阿维菌素高产株。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最后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阿维菌素高产株K-1A6,其阿维菌素产量达到4.22 g/L,比出发菌株9-39提高了23.4%,在最佳培养基中阿维菌素产量达到5.3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27.01%。【结论】通过对阿维链霉菌9-39菌株进行ARTP诱变筛选及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能显著提高阿维菌素的产量。
- 田萍萍曹鹏常传友胡栋张健高强
- 关键词:阿维菌素抗性筛选响应面分析法
- 基于比较代谢组学的理性优化方法提高阿维菌素产量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利用比较代谢组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发酵培养基中阿维链霉菌的胞内代谢差异,揭示合成阿维菌素的关键代谢物和代谢途径,再通过理性优化添加主要关键代谢物,提高阿维菌素产量。【方法】对M1和M2培养基中生长的菌体进行基于GC-MS的胞内代谢组学分析,通过理性添加强化前体代谢物,确定阿维菌素高产培养基。【结果】GC-MS共检测到232种物质,能够精确匹配70种胞内代谢物,通过PCA和PLS分析,最终确定了21种已知的胞内代谢物与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其中乳酸、丙酮酸、琥珀酸、苏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油脂类物质对阿维菌素的产量影响较为显著。通过单独或组合优化添加这些前体,阿维菌素的产量从5.36 g/L提高到了5.92 g/L,增加了10.4%。【结论】基于比较代谢组学分析的理性优化培养基的方法可有效提高阿维菌素的产量,并为提高当下生物基产品的产量提供了新思路。
- 曹鹏胡栋张君张变强高强
- 关键词:阿维链霉菌阿维菌素代谢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