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燕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淋巴细胞亚群预测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T淋巴细胞亚群预测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住院患者作为脓毒症组(n=80),另选同时期于我院完成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40),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诊断结果,以及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SIRS各诊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入院28d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d、7d时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通过二元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患者入院时CD4^(+)、CD8^(+)水平及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入院时CD4^(+)、CD4^(+)/CD8^(+)水平均与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白细胞计数均成反比,而CD8^(+)水平则与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白细胞计数均成正比(P<0.05);入院28d后,80例脓毒症患者中有22例死亡,死亡率为27.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7d时T淋巴细胞亚群的CD4^(+)、CD4^(+)/CD8^(+)水平低于存活组,且低于入院第1d,CD8^(+)水平高于存活组,且高于入院第1d,组间、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入院第7d时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入院第1d,CD8^(+)水平低于入院第1d,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CD8^(+)和CD4^(+)/CD8^(+)均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D4^(+)、CD8^(+)和CD4^(+)/CD8^(+)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55,灵敏度为0.864,特异性为0.983。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CD4^(+)、CD8^(+)和CD4^(+)/CD8^(+)联合可准确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牛静静薛燕杨洁
- 关键词:脓毒症预后T淋巴细胞亚群病情
-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感染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包括早期脓毒症、重度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至转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感染部位、住院原因、合并糖尿病情况、菌群种类(G^(+)菌、G^(-)菌)。分析不同菌群感染与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08例患者中,早期脓毒症59例(54.63%),重度脓毒症30例(27.78%),脓毒症休克19例(17.59%)。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转ICU时间、感染部位、住院原因、合并糖尿病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种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发现,G^(-)菌感染是脓毒症患者发生休克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与G^(+)菌感染相比,G^(-)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发生休克的风险也更高。
- 李慧平薛燕
-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 105例儿童血液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5例儿童血液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5例患儿的疾病种类以巨核细胞与血小板疾病为主,占41.0%,其次为红细胞系统疾病与白细胞系统疾病,分别占30.5%、24.8%;本组患儿临床表现以肝大、出血症状、发热、贫血等为主,分别占44.8%、40.0%、37.1%、34.3%;另可见脾大、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头晕无力等症状,分别占27.6%、24.8%、6.7%、1.9%。结论临床上加强对细胞学检查的重视对于提高血液病诊断效果有重要帮助,在血小板疾病诊断中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 薛燕
- 关键词:儿童血液病骨髓细胞学
-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探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4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AML患者病历资料,作为初诊AML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正常体检的2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人群组。以2018年4月—2021年4月内是否复发为依据,将初诊AML组分为对照组(未复发和完全痊愈病例)和复发组,其中对照组63例,复发组37例。比较初诊AML组和健康人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影响复发的单因素进行分析,使用COX回归分析探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与AML患者复发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复发组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CD_(3)^(+)、CD_(4)^(+)及CD_(4)^(+)/CD_(8)^(+)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65、7.506、3.081、6.673,P<0.05);治疗前后的CD_(3)^(+)差值、CD_(4)^(+)差值、CD_(8)^(+)差值及CD_(4)^(+)/CD_(8)^(+)差值是AML患者独立复发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42、119.807、20.516、13.269,P<0.05)。结论: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可能对于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复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牛静静薛燕杨洁
-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风险
- 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留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感染患者痰液、尿液及切口渗液等标本进行培养,共检出1 440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复合纸片法检测是否产ESBLs,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药敏分析。结果 1 44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产ESBLs菌720株,检出率为50.0%,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69.6%,其次为阴沟肠杆菌,检出率为57.9%,而奇异变形菌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均为非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无论其是否产ESBLs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其次为产ESBLs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6.7%、非产ESBLs菌耐药率为5.6%;产ESBLs菌除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外,耐药率均>50.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产ESBLs菌耐药率达100.0%,非产ESBLs菌耐药率为81.8%。结论产ESBLs的耐药菌有较强的耐药性,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及时了解患者的耐药性,以便更好的给予患者调整药物治疗。
- 荊菁华张英波安淑霞薛燕谢爱敏
-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抗菌药物耐药性
- 94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
-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结果对贫血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贫血患者94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94例作为对照组,对此两组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比照分析,以探讨...
- 薛燕
- 关键词:贫血健康者血液分析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长链非编码RNA TUG1和长链非编码RNA BC200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血清、脑脊液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TUG1、lncRNA BC200表达变化,探讨其诊断AD的价值。方法 AD患者100例为AD组,根据临床痴呆量表评分(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分为轻度组(CDR评分1分)40例,中度组(CDR评分2分)29例,重度组(CDR评分3分)3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AD组于入院次日、对照组于体检日采集血清、脑脊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TUG1、lncRNA BC200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AD患者血清、脑脊液lncRNA TUG1、lncRNA BC200表达与IL-6、IL-8、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脑脊液lncRNA TUG1、lncRNA BC200表达诊断AD的价值。结果 AD组血清、脑脊液lncRNA TUG1(2.52±0.31、3.01±0.23)、lncRNA BC200(2.61±0.39、3.17±0.18)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lncRNA TUG1:1.06±0.21、1.03±0.19;lncRNA BC200:1.06±0.22、1.05±0.21)(P<0.05);血清、脑脊液lncRNA TUG1相对表达量在轻度组(1.59±0.34、1.03±0.24)、中度组(2.12±0.49、2.65±0.60)、重度组(3.31±0.99、3.62±1.03)依次增高(P<0.05),血清、脑脊液lncRNA BC200相对表达量在轻度组(1.48±0.43、1.05±0.21)、中度组(2.45±0.50、2.73±0.40)、重度组(3.14±0.61、3.70±1.06)依次增高(P<0.05)。AD组血清、脑脊液IL-6[(182.62±19.04)、(211.61±28.73)ng/L]、IL-8[(6.08±1.01)、(184.41±22.93)μg/L]、TNF-α[(82.09±2.72)、(141.52±12.33)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6:(80.20±13.74)、(80.59±12.83)ng/L;IL-8:(2.17±0.15)、(135.13±20.04)μg/L;TNF-α:(72.41±6.48)、(112.16±16.02)μg/L](P<0.05)。血清、脑脊液lncRNA TUG1、lncRNA BC200相对表达量与IL-6、IL-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lncRNA TUG1相对表达量以1.67为最佳截断值,诊断AD的AUC为0.748(95%CI:0.643~0.836,P<0.05),灵敏度为82.00%,�
- 荆菁华史九波安淑霞史玲玲薛燕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在我院接受大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机器及配套试剂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后1、3、5d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水平与正常数值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术后第1d及第3d,48例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大手术患者术后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给予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可为预防血栓等的发生提供借鉴,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薛燕
- 关键词:手术凝血功能
- 骨髓细胞形态联合外周血涂片诊断骨髓增殖性疾病准确性探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MPD)患者采取骨髓细胞形态联合外周血涂片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疑似MPD患者142例,均行骨髓细胞形态检测、外周血涂片检测,比较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本研究142例疑似MPD患者中,经临床诊断证实为MPD患者79例,外周血涂片检出43例,骨髓细胞形态检出51例,联合检测检出76例。联合检测准确度、灵敏度高于外周血涂片检测、骨髓细胞形态单独检测,漏诊率低于外周血涂片检测、骨髓细胞形态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误诊率与外周血涂片检测、骨髓细胞形态单独检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涂片检测联合骨髓细胞形态检测MPD可有效提高灵敏度、准确度,降低漏诊率,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参考。
- 薛燕
-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