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城

作品数:34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无锡市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皮肤
  • 9篇细胞
  • 4篇细胞癌
  • 4篇鳞状
  • 4篇鳞状细胞
  • 4篇鳞状细胞癌
  • 4篇免疫
  • 4篇表皮
  • 3篇遗传病
  • 3篇皮肤科
  • 3篇疗效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2篇氧化酶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增殖
  • 2篇照射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瘤

机构

  • 19篇南京医科大学
  • 14篇无锡市第二人...
  • 3篇贵阳医学院附...
  • 3篇镇江市第一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江南大学附属...

作者

  • 34篇金城
  • 24篇杨莉佳
  • 13篇陶诗沁
  • 12篇朱小红
  • 9篇华海康
  • 5篇朱小红
  • 4篇尹兴平
  • 4篇夏汝山
  • 4篇赵志国
  • 3篇陆洪光
  • 3篇蒋屏东
  • 2篇赵晓红
  • 2篇赵晓红
  • 2篇郑渊
  • 2篇丁克云
  • 2篇孙慧
  • 2篇尹兴平
  • 2篇李明
  • 2篇王修珍
  • 2篇赖美玲

传媒

  • 12篇中华皮肤科杂...
  • 7篇临床皮肤科杂...
  • 5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4
  • 8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疹性黄瘤病1例
2011年
患者男,30岁。因后背部及四肢多发橘黄色丘疹1月余,于2010年5月21日来我科就诊。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肘关节伸侧皮肤突发橘黄色丘疹,丘疹周围伴有红晕,皮疹逐渐增多,扩散至后背部及双膝关节,无自觉症状。患者平时喜好进食高脂高糖食品。家族中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等遗传病史。
赖美玲金城朱小红杨莉佳
关键词:黄瘤病发疹性双膝关节遗传病史丘疹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型所致皮肤白血病一例
2010年
报道1例急性髓细胞性皮肤白血病。患者男,38岁,因确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年,躯干部皮疹1个月入院。皮肤科检查:躯干、右额部皮肤散在数十个直径约1~2cm大小的红色结节及斑块,略高出皮面,触之有明显浸润感,无压痛。骨髓检查及免疫学证实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2型,患病1年后躯干及前额皮肤出现斑块及结节,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皮肤白血病。白血病短期内出现皮肤、肺、脾、肾、胸腰骶椎多发性浸润,则提示病情急性进展及预后不良。
陶诗沁金城蔡颖张熔熔王旻赵晓红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白血病皮肤表现
环氧化酶-2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8年
研究发现,在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结肠癌的发病率下降40%-60%。体内外及动物模型等研究表明,NSAIDs的作用靶点是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COX有两种异构体:COX-1和COX-2,已证明COX-2在多种内脏肿瘤中存在过表达,因此,COX-2与肿瘤的关系得到了普遍关注。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COX-2在几种常见皮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华海康王修珍金城胡佳尹兴平朱小红杨莉佳陶诗沁李明
关键词:环氧化酶-2皮肤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免疫组化方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所致皮肤白血病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男,28岁,因全身皮疹3天,发现粒细胞减少1天来本科门诊就诊。就诊前3天发现躯干、四肢、面部皮肤出现红丘疹伴轻度瘙痒,逐日增多,自觉乏力外,无其他不适,门诊查血常规WBC1.5×10^9/L、PLT79×10^9/L,以粒细胞缺乏症收住血液科。
陶诗沁金城朱小红华海康王智赵晓红宣旻杨莉佳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皮肤白血病病所粒细胞减少全身皮疹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60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患者全身症状(呼吸困难、腹痛等)、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计数、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入院的急性荨麻疹患者60例,根据EOS计数将60例患者分为EOS减少组(减少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全身症状、WBC、NEUT、Hb、CRP、ESR、甲状腺功能的差异。结果减少组和对照组各30例。减少组86.7%(26/30)的患者有全身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减少组的全身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减少组患者的WBC、NEUT以及CRP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而Hb、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明显增多;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的外周血EOS计数与WBC、NEUT、CRP呈负相关(r=-0.380、-0.468、-0.351,P<0.01)。结论急性荨麻疹患者在发病期存在外周血EOS计数减少的现象,外周血EOS计数减少的患者全身症状发生率高,相关实验室指标异常者多,应予以重视。
潘展砚金城董达科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甲状腺功能
痤疮与皮肤屏障被引量:23
2016年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痤疮导致皮肤屏障功能损伤,损伤程度与痤疮严重程度相关。一些治疗痤疮药物、物理治疗方法造成了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损伤,导致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皮肤屏障修复治疗应成为皮肤科医师在制定痤疮治疗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忽视皮肤屏障修复治疗会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医生和患者对治疗方案都没有信心。恢复皮肤屏障的重要手段是医学护肤品的应用,理想的外用皮肤屏障修复剂含有湿润剂、脂质及天然保湿因子,改善经表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及皮肤含水量。含有的脂质如神经酰胺、亚油酸修复皮肤屏障,添加的其他活性成分具有一定辅助治疗功效。
陶诗沁金城
关键词:痤疮皮肤屏障
脂质阿霉素致掌跖感觉丧失性红斑一例
2010年
患者女,56岁,因多淋巴结肿大3个月,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ⅡA期),于2008年3次住我院血液科病房进行化疗,给予CHOP方案(第1天长春地辛4nag静脉推注,环磷酰胺1000mg静脉滴注,脂质阿霉素60mg静脉滴注,第1~5天予地塞米松15mg/d静脉滴注),每个治疗周期间隔21天。在治疗第2周期,用药后的第3天,手足掌皮肤充血,
陶诗沁金城王智赵晓红宣茗杨莉佳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CHOP方案静脉滴注淋巴结肿大血液科病房
三种联合疗法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三种联合疗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女性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3组,每组20例.A组予氨甲环酸0.25g,2次/d,口服12周,外用云南薇诺娜公司舒敏特护霜(2次/d)及清透防晒霜(1次/3h),共20周;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20%~35%甘醇酸剥脱治疗,1次/2周,共12周;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5%熊果苷精华液外用,2次/d,共20周.结合改良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患者对治疗前后疗效主观评价,患者满意度调查来评价疗效,并记录各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次数增加疗效逐渐增加,治疗后第12周时疗效最佳,有效率分别达到80.0%、80.0%及85.0%;从第12周起3组患者均停用了氨甲环酸口服后,治疗后第20周A、B、C3组mMASI评分均值均有上升,A组治疗后第20周与第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组在停用氨甲环酸后8周黄褐斑复发;治疗后第20周患者满意度A、B、C组分别为45.0%、60.0%、70.0%.3组治疗不良反应轻微,为一过性.结论3种联合治疗方案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联合使用果酸和熊果苷对黄褐斑患者皮肤整体状况改善更优,可减少或延缓停用口服氨甲环酸后色斑复发,特别熊果苷精华可作为黄褐斑维持治疗方法之一.
华海康陶诗沁顾奇颖夏汝山金城范华李飞范莹张娟
关键词:黄褐斑氨甲环酸果酸熊果苷
窄谱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2008年
临床资料 124例均为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本科患者,均符合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治疗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16~45岁,平均(26±5.21)岁。皮疹波及躯干、四肢近端40例,延及颈部、四肢远端28例,部分病人诉轻度瘙痒。对照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14—47岁,平均(27±4.27)岁。所有患者近3个月来未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光疗和光化学治疗,治疗前1周内未外用糖皮质激素。均无严重心、肺、肝、肾、神经系统及眼部疾病。既往无光敏史。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倪菁菁李明陈雪娟金城杨莉佳
关键词:玫瑰糠疹照射治疗窄谱UVB疗效观察光化学治疗
晕痣的免疫组化特点与自发性消退机制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晕痣自发性消退早期及晚期皮损区炎细胞表型、数目及其分布特点,探讨晕痣自发性消退的免疫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晕痣皮损区、非皮损区及正常对照皮肤进行CD3、CD4、CD8、CD20、CD1a、CD56、CD68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Image-proPLUS6.0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晕痣早期及晚期皮损区CD4、CD8、CD20、CD1a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非皮损区及正常对照皮肤(P〈0.01),皮损区CD1a、CD68阳性细胞直径明显大于非皮损区及正常对照皮肤(P〈0.01)。消退晚期CD8与CD4阳性细胞数目比值(2.05:1)高于消退早期(1.82:1),CD8阳性细胞在痣细胞巢内大量浸润。结论CD4、CD8、CD20、CD1a、CD56、CD68阳性细胞均参与晕痣自发性消退,CD8阳性T细胞在晕痣消退中起主要作用。
金城陆洪光赵志国黄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