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展展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电气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电气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敏感度
  • 1篇电力
  • 1篇电力需求
  • 1篇电力需求预测
  • 1篇电量
  • 1篇电量预测
  • 1篇电网
  • 1篇电网投资
  • 1篇电网投资管理
  • 1篇电网项目
  • 1篇新经济
  • 1篇用电量
  • 1篇用电量预测
  • 1篇月度
  • 1篇制冷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数据库
  • 1篇数据平台
  • 1篇数据信息

机构

  • 7篇国网天津市电...
  • 1篇内蒙古电子信...
  • 1篇北京中电普华...
  • 1篇国家电网有限...
  • 1篇国网信息通信...

作者

  • 7篇刘展展
  • 3篇赵滨滨
  • 2篇曹占峰
  • 1篇庄剑
  • 1篇李凯
  • 1篇庄剑
  • 1篇史雷
  • 1篇李凯
  • 1篇曹云峰

传媒

  • 2篇电气应用
  • 1篇电力设备管理
  • 1篇项目管理技术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区域治理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季节调整和回归分析法的月售电量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准确的月售电量预测,对电力公司的业绩考核、控制利润平衡以及电力营销工作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天津市的月度售电量历史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探索其增长变化规律及周期性波动特征。首先提出使用Holt-Winters指数平滑法对天津市月度售电量进行季节调整,以刻画其趋势性和季节性;再根据天津的实际数据展开月售电量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重点分析考虑经济、温度、春节分布与月售电量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季节调整后的数据进行修正,建立改进后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引入多种影响因子后的改进方法充分结合了季节调整对趋势时间序列精度预测的优点,又有利于提高月售电量预测精度。
庄剑李凯刘展展程霄
关键词:季节调整
基于回归分析和虚拟变量的短期用电量预测管理模型被引量:5
2017年
为适应电力市场化交易,实现短期用电量的准确预测,调研了影响短期用电量的主要因素,重点分析了气温与用电量数据的关联关系,并利用电量在时间分布上具有惯性的特征,提出了考虑气象条件的因变量滞后回归模型。同时对比了工作日、休息日、固定假日和移动假日用电量的差异,针对不同情况获得了虚拟化变量的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短期用电量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静态预测和动态预测的实证分析,模型的建立为地区电网项目建设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
李凯赵滨滨曹占峰刘展展曹云峰
关键词:敏感度
新经济对用电需求结构拉力探究分析
2020年
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优化创新生态,不断改善创新环境,进一步扩大开放,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明显增强,推动了以“三新”为代表的新动能快速成长。本文通过解读“新经济、新动能”的内涵梳理并确定产业链条,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从企业经营情况、产能产量、上下游关联行业、主要能耗、技术创新及未来发展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
史雷徐晓萌刘展展
一种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的获取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对任意一个目标项目/设备的目标信息获取请求时,解析所述获取请求中包含的所述设备的指标;确定所述指标所属的分类类型;在所述分类类型中与所述指标存在关联的预设的指标数据库中查找与...
程霄胡航海马朝刘展展
文献传递
电力需求联立方程模型在天津市电网项目投资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电网企业优化项目投资管理的需要,采用2000~2014年天津市社会经济与电力数据,并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了行为方程参数,在完成有效性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联立方程模型,对天津市“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和电力发展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用于指导电网发展投资和建设项目管理.
庄剑赵滨滨刘展展
关键词:电网投资管理电力需求预测联立方程
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梳理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形势,总结国内外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差异,指引我国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建设。
刘展展徐晓萌张彦庆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
天津市气温与最大负荷实证分析
2016年
对近年来天津市气温与最大负荷数据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气温与最大负荷的敏感度分析。最大负荷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负荷在时间分布上具有惯性,故提出了因变量滞后回归模型。在模型设定中探索了温度与最大负荷二次方的关系、同时探讨了工作日、休息日、固定假日和移动假日最大负荷的差异。针对不同情况设置了虚拟变量和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最大负荷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赵滨滨刘展展曹占峰
关键词:敏感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