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婷婷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电刺激
  • 2篇阴道
  • 2篇整合素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内膜
  • 2篇胶原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压力性
  • 1篇压力性尿失禁
  • 1篇研究生培养
  • 1篇医学教育
  • 1篇医学研究生
  • 1篇医学研究生培...
  • 1篇抑癌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作者

  • 8篇王婷婷
  • 6篇洪莉
  • 5篇李洋
  • 2篇刘耀丹
  • 1篇洛若愚
  • 1篇洪莎莎
  • 1篇谭爱丽
  • 1篇杨菁

传媒

  • 2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病案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整合素与TGF-β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整合素是多细胞生物中必需且丰富的异二聚体细胞表面黏附受体,其通过细胞质结构域与多种细胞内信号转导和衔接蛋白(如整合素连接激酶、黏着斑激酶等)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来调节穿过质膜的双向信号转导。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是一个包含众多成员的多功能细胞因子的大家族,形成一个多功能、密切联系的细胞因子网络。整合素与TGF-β两条信号通路不仅共用某些信号分子,还共同作用于多种生物学效应并相互促进。
王婷婷洪莉
关键词:整合素转化生长因子Β相互作用纤维化疾病生物学效应
基于Web3.0的未来知识交流平台对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学习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及教育形式越来越偏向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日益重要。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专业型硕士又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两种培养模式各有侧重点,对医学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有所欠缺。因此本研究结合Web3.0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人性化等特点,探讨构建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知识交流平台对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独特优势。
王婷婷洪莉李洋阳莲李素廷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WEB3.0知识交流医学研究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治疗盆腔痛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治疗盆腔痛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10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根据盆腔痛缓解情况将患者分为缓解组(66例)和未缓解组(38例),对保守性手术的疗效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双侧盆腔病变、子宫腺肌病、术后药物治疗、子宫直肠陷凹重建术、骶前神经切断术等5个因素与内异症患者保守性手术治疗盆腔痛的疗效相关。结论:控制影响内异症患者盆腔痛保守性手术疗效5个相关因素,可提高保守性手术治疗盆腔痛的疗效。
王婷婷洛若愚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盆腔疼痛
不同频率电刺激对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小鼠盆底组织胶原代谢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阴道扩张法(VD)诱导的压力性尿失禁(SUI)模型小鼠盆底组织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对SUI模型小鼠施加7d20Hz或50Hz频率电刺激(ES)后,测定尿动力学指标评价造模效果、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电刺激前后小鼠盆底组织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D组小鼠的最大膀胱容量(MBC)和漏尿点压(LPPs)值明显增高(P〈0.001),ColⅠ和ColⅢ相对荧光值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且Ⅰ/Ⅲ胶原比降低,胶原形态疏松紊乱;与VD组比较,VD+ES处理之后小鼠MBC和LPPs值明显增高(P〈0.01,P〈0.001),ColⅠ和ColⅢ相对荧光值明显增加(P〈0.05,P〈0.01)、Ⅰ/Ⅲ胶原比升高(P〈0.01,P〈0.001)其中VD+ES50组相对荧光值和蛋白表达增加量(P〈0.01)较VD+ES20组(P〈0.05)多。结论: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SUI模型鼠膀胱储尿功能及尿道控尿功能,其中50 Hz的高频电刺激效果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小鼠盆底组织Ⅰ、Ⅲ型胶原的代谢有关。
刘耀丹洪莉李洋李素廷王婷婷
关键词:电刺激阴道扩张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胶原
电刺激对压力性尿失禁鼠模型阴道前壁Calpain 2和胶原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通过模拟临床盆底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ES)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方法,分析ES对小鼠阴道前壁中Calpain 2和胶原的代谢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ON组)、SUI组、SUI+ES 50 Hz组,每组20只小鼠。构建小鼠SUI模型并进行造模评价,ES后取阴道前壁组织,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比较3组组织中Calpain 2和胶原的表达变化,并在蛋白水平分析各组中Calpain 2与胶原Ⅰ、胶原Ⅲ相关性。结果 SUI+ES 50 Hz组小鼠阴道前壁Calpain 2的蛋白表达含量及mRNA均较SUI组显著升高(P<0.05),SUI组胶原Ⅰ、Ⅲ的蛋白表达、mRNA水平与CON组相比较显著降低(P<0.05),SUI+ES 50 Hz组经ES治疗后胶原Ⅰ、Ⅲ蛋白、mRNA表达水平有所升高(P<0.05)。且在蛋白水平SUI+ES 50 Hz组中Calpain 2与胶原Ⅰ、胶原Ⅲ呈明显正相关(r=0.7251,P=0.0003;r=0.6869,P=0.0008)。结论 ES治疗可激活SUI盆底组织中Calpain 2蛋白,增加胶原含量;且在ES治疗SUI中,Calpain 2的变化与胶原变化密切相关,可能参与其治疗机制。
王婷婷李洋阳莲刘耀丹李素廷洪莉
关键词:电刺激SUICALPAIN
电刺激通过整合素β1/转化生长因子-β1提高L 929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ES)通过整合素β1(integrinβ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提高L 929细胞I型胶原(Collagen, COL)蛋白和Ⅲ型COL蛋白的表达,为ES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机制。方法 2018年6~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 929根据是否进行ES(刺激强度取100 mv,2 h)及Anti-Itgb1(integrinβ1抑制剂)处理,分为control组、Anti-Itgb1组、Anti-KLH(integrinβ1抑制剂的阴性对照)组、ES组、Anti-Itgb1+ES组、Anti-KLH+ES组,共计6组。分别使用ES、Anti-itgb1处理相应组的细胞,并采用Western-blot和qRT-PCR检测处理前后的TGF-β1、COLI、COLⅢ蛋白及mRNA表达量。结果与control组对比,ES可提高TGF-β1、COLI、COLⅢ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为P<0.05),而Anti-itgb1+ES组与ES对比,TGF-β1、COLI、COLⅢ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均为P<0.05),Anti-itgb1抑制了ES对TGF-β1信号通路的作用。结论 ES通过integrinβ1作用于TGF-β1信号通路进而影响COL的表达。
阳莲洪莉李洋洪莎莎王婷婷
关键词:小鼠成纤维细胞电刺激INTEGRINΒ1COLLAGEN
不同剂量二甲双胍对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探究二甲双胍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高、低浓度的二甲双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TEN基因、PIP2及IP3的含量差异、治疗满意度、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结束后3、6、9个月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开始,研究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TEN基因表达量、IP3含量增加幅度及PIP2含量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提高二甲双胍的浓度可明显优化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患者体内抑癌基因的表达量,促进PIP2向IP3转化,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冯绣梅谭爱丽龙平王婷婷杨菁
关键词:二甲双胍PI3K/AKT信号通路早期子宫内膜癌抑癌基因
微助教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微助教的辅助教学方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大学本科五年制班级为实验班级,采用微助教作为辅助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微信GPS定位签到,教师课中检测,课后检测以及上传教学资料等,对照组采用传统课授课方法。以课后检测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检测学习效果,问卷方式调查学生对微助教的应用评价。结果在课后检测中微助教班级有7次得分明显高于传统课班级,P1=0.0314、P2=0.023、P3=0.0101、P4=0.0438、P6=0.0262、P9=0.0475、P10=0.0122;2次无统计学意义,P5=0.1039、P7=0.8133;1次实验组得分低于普通对照班级,P8=0.0325。总体而言,微助教班级得分总体高于传统课班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9。微助教班级期末考试得分高于传统课班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8。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微助教班级学生乐于接受微助教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认为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结论微助教应用在妇产科理论教学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课后练习及期末考试的成绩,有利于学生们对重点难点的掌握,学生们对其接受度良好,说明了微助教在往后教学中应有的潜力及可行性。
阳莲李洋王婷婷陈乾李露左晓虎洪莉
关键词:妇产科教学医学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