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造影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及卵巢肿瘤血管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及卵巢肿瘤血管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6例卵巢肿瘤患者进行术前CEUS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查,术中切除肿瘤标本并于术后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以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并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CEUS、DCE-MRI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CEUS成像正确诊断80例,DCE-MRI成像正确诊断78例,CEUS成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32%、94.55%、93.02%,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94.55%;DCE-MRI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10%、92.73%、90.70%,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0%、92.73%;恶性组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值(V_(e))、容积转移常数(K^(trans))值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达峰时间(TTP)、到达时间(AT)水平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I、AUC、K^(trans)、V_(e)与MVD呈正相关,TTP、AT与MVD呈负相关。结论:CEUS可有效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准确评估卵巢肿瘤血管密度。
- 郭煜王璐
- 关键词:卵巢肿瘤超声造影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胎儿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究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唇腭裂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20例超声筛查出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胎儿(观察组)和120例非唇腭裂胎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导致唇腭裂发生的5项因素(孕妇孕早期不良接触史、感染史、用药史、孕妇叶酸服用不足、唇腭裂家族史)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基因型;对上述因素进行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观察组孕早期不良接触史、感染史、用药史、叶酸服用、唇腭裂家族史和MTHFR基因多态性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孕早期不良接触史、感染史、用药史、孕妇叶酸服用不足、唇腭裂家族史和MTHFR基因多态性是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孕早期感染、叶酸服用不足、唇腭裂家族史和MTHFR基因突变的人群归因危险度依次为39.0%、50.5%、46.4%、40.7%。结论孕妇孕早期不良接触史、感染史、用药史、孕妇叶酸服用不足、唇腭裂家族史、MTHFR基因突变是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的危险因素。
- 杨娟郭煜
- 关键词:非综合征性唇腭裂胎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
- 孕早期颈项透明层厚度和静脉导管血流参数及心轴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观察孕早期(11~13^(+6)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胎儿超声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血流参数和心轴变化,探讨其对胎儿发生CHD的预测价值。方法孕早期孕妇500例,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NT厚度、DV血流参数(包括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心室舒张期峰值流速、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和心轴。根据孕18~22周时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CHD组16例和对照组484例,比较2组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初产比例及胎儿NT厚度、DV血流参数、心轴等临床资料。绘制ROC曲线,评估孕早期胎儿NT厚度联合DV血流参数、心轴对胎儿发生CHD的预测效能。结果2组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初产妇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1例,完全性大动脉移位3例,左心发育不良2例,法洛四联症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三尖瓣闭锁1例,右心室发育不良1例,单一动脉干2例。CHD组胎儿NT厚度[(2.24±0.54)mm]、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72.68±16.73)cm/s]、心室舒张期峰值流速[(67.27±11.71)cm/s]、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45.29±9.24)cm/s]、心轴[(52.69±15.88)°]均大于对照组胎儿[(1.74±0.33)mm、(57.75±11.21)cm/s、(54.71±10.07)cm/s、(35.52±8.61)cm/s、(33.97±7.67)°](P<0.05)。孕早期胎儿NT厚度、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心室舒张期峰值流速、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心轴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54 mm、68.69 cm/s、63.56 cm/s、45.60 cm/s、45.94°时,预测胎儿发生CHD的AUC分别为0.763(95%CI:0.617~0.910,P<0.001)、0.757(95%CI:0.613~0.901,P<0.001)、0.803(95%CI:0.686~0.921,P<0.001)、0.771(95%CI:0.652~0.890,P<0.001)、0.801(95%CI:0.691~0.910,P<0.001),灵敏度分别为62.5%、62.5%、75.0%、56.3%、56.3%,特异度分别为90.5%、84.1%、82.0%、90.7%、84.3%。五者联合检测预测胎儿发生CHD的AUC(0.853)大于单独检测
- 赵丽娟郭煜王璐宁艳婷张鹏杰孔祥东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孕早期静脉导管心轴
- 育龄妇女孕前甲状腺功能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调查育龄妇女孕前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市某医院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检资料收集及甲状腺功能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对3672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1.15±6.47)岁;BMI为17.30~30.23 kg/m^(2),平均为(23.58±4.03)kg/m^(2)。检出341名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异常检出率9.29%。主要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54.84%)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27.5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越大(OR=1.265)育龄妇女的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升高;与BMI 18.5~23.9 kg/m^(2)组相比,BMI<18.5 kg/m^(2)(OR=1.119)和≥24.0 kg/m^(2)(OR=1.358)的育龄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更高;与摄入碘盐组相比,食用非碘盐的育龄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风险更高(OR=1.397);有不良孕产史(OR=1.198)、吸烟(OR=1.520)、甲状腺疾病家族史(OR=3.025)、血压异常(OR=3.600)、血脂异常(OR=1.581)和血糖异常(OR=1.412)是育龄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郑州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妇女孕前甲状腺功能异常检出率较高,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较为常见,临床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应重点关注高龄、体重异常、吸烟、碘摄入不足、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血压、血脂和血糖异常等育龄妇女的甲状腺功能,降低孕期相关疾病风险,为优生优育政策护航。
- 于柠赵会丹郭煜翟蕾
- 关键词:育龄妇女孕前检查甲状腺功能
- 一个Meckel-Gruber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一个Meckel-Gruber综合征家系的致病性变异位点,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的方法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测序分析,检出的可疑致病变异经PCR扩增后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确定致病性变异后抽取胎盘绒毛组织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携带CEP290基因c.2743G>T(p.E915X)和c.2587-2A>T复合杂合变异,均为未报道的新突变,先证者父母均为杂合携带者,胎儿未携带上述复合杂合突变。结论CEP290基因变异是Meckel-Gruber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丰富了CEP290基因变异谱。
- 焦智慧赵干业刘莉娜郭煜孔祥东
- 关键词:产前诊断
- Williams-Beuren综合征胎儿产前诊断二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Williams-Beuren综合征(WBS)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和产前诊断方法。方法对产前超声筛查异常的2例胎儿,抽取羊水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芯片检测。结果1例胎儿超声检查提示生长发育受限,三尖瓣中等量反流;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SNP-array检测的结果提示7q11.23区域存在约1.7 Mb缺失。另1例胎儿超声检查提示生长发育受限,左心室增大,肺动脉狭窄,二尖瓣、三尖瓣中等量反流;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SNP-array检测的结果提示7q11.23区域存在约1.4 Mb缺失。2例胎儿均诊断为WBS。结论产前超声发现胎儿生长发育受限及心脏发育异常是提示WBS的重要线索,SNP-array检测是诊断WBS胎儿的有效方法。
- 刘宁魏振玲杨娟郭煜王莉冯银徐慧孔祥东
- 关键词:胎儿产前诊断综合征文献复习胎儿生长发育产前超声筛查
- 超声在胎盘植入介入治疗前后的诊断价值
- 目的 研究和探讨产后胎盘植入的超声表现,并评估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胎盘植入介入治疗前后的超声表现。选取2014 年1 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胎盘病理诊断证实的产后胎盘植入患者80例,...
- 杨娟魏振玲郭煜
- 关键词:超声胎盘植入介入治疗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超声在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中的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与超声应用于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96例行产检并怀疑为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的孕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进行MRI-DWI及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剖宫产,以术中结果作为“金标准”,且对比分析两种方式对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分型诊断结果。结果:术中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3例,阴性13例。其中术中诊断完全性前置胎盘例20例,部分性前置胎盘2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7例。检测出粘连性胎盘18例,植入性胎盘33例,穿透性胎盘21例;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术中检查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33),超声和手术病理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22);两种检查方式对前置胎盘及植入胎盘的灵敏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检测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检查前置胎盘分型符合率57/64(89.06%)高于超声符合率48/64(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检查植入胎盘分型符合率(87.50%)高于超声符合率(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DWI与超声对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均具有较好的检验效能,但在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分型中,MRI-DWI的检验效能更好。
- 田丰郭煜曾家琛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超声前置胎盘胎盘植入
- 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与超声造影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比较卵巢肿瘤定性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改良国际卵巢癌分析组织(IOTA)简单法与超声造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常规检查发现疑似恶性卵巢肿瘤70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诊断、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判断两者及联合检查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比较良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70例可疑患者病理学诊断结果:27例恶性(38.57%),43例良性(61.43%);改良IOTA简单法诊断结果:良性41例,恶性22例,不确定7例,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2.96%、83.72%、75.71%;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超声特征与良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结果:良性37例,恶性33例,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89%、79.07%、82.56%;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超声造影影像特征及定量参数与良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诊断良性44例,恶性26例,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78%、88.37%、84.29%。结论卵巢肿瘤定性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和超声造影效果均较好,两者各有优劣,联合检查有助于降低单一检查造成的误诊、漏诊,提高诊断效能。
- 王璐郭煜周海霞
- 关键词:卵巢肿瘤超声造影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布鲁菌病并发睾丸炎的诊断运用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布鲁菌病并发睾丸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布鲁菌病并发睾丸炎患者43例,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比较常规二维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布鲁菌病并发睾丸炎情况,及常规二维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对布鲁菌病并发睾丸炎诊断效能。结果行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布鲁菌病并发睾丸炎准确率为81.40%(35/43),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布鲁菌病并发睾丸准确率为93.03%(40/43)。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布鲁菌病并发睾丸准确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诊断。超声弹性成像布鲁菌病并发睾丸炎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常规二维超声,误诊率低于常规二维超声。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布鲁菌病并发睾丸炎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良好灵敏度和特异度,且误诊率低,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 郭煜师文强
-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布鲁菌病睾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