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辉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瘤
  • 2篇栓塞
  • 2篇颅内
  • 1篇导管
  • 1篇血症
  • 1篇抑郁
  • 1篇再次破裂出血
  • 1篇再破裂
  • 1篇栓塞技术
  • 1篇栓塞术
  • 1篇酸血症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破裂出血
  • 1篇卒中
  • 1篇卒中后
  • 1篇微导管
  • 1篇颅内动脉
  • 1篇颅内动脉瘤
  • 1篇介入

机构

  • 3篇河北大学

作者

  • 3篇刘东辉
  • 2篇李志强
  • 2篇鄂亚军
  • 1篇刘喜艳
  • 1篇李会敏
  • 1篇甄微
  • 1篇刘亚东

传媒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中再次破裂出血紧急处置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原因、紧急处置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连续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再次发生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系统研究其影像学特征、栓塞材料选择及技术操作特点。结果 510例接受介入栓塞患者中共发生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1例,发生率为2.2%,其中8例为弹簧圈突破,2例为微导管穿破,1例为辅助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于溶栓过程中再次出血。经过积极紧急处置,10例预后良好,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1例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出血是一种严重,甚至灾难性并发症,原因多为弹簧圈突破,其次为微导管突破。但只要采取积极、合理的处置措施,致残致死率可大为降低。
刘东辉李志强鄂亚军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再破裂
圣·约翰草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卒中后抑郁预防作用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本研究对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圣·约翰草进行卒中后抑郁(PSD)的预防性治疗,观察PSD发病率。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患者,且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20μmol·L^(-1)共80例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加服叶酸+甲钴铵,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600mg·d^(-1),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12w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并比较12w后两组间PSD的发病率差异,评价预防性治疗疗效。结果治疗12w后,治疗组PSD的总发病率(7.89%)明显低于对照组(25.6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7,P=0.040)。结论针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叶酸、甲钴胺及抗抑郁剂的预防性治疗有效。
刘喜艳甄微刘东辉李会敏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双微导管“跨区”栓塞颅内不规则动脉瘤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跨区域栓塞技术治疗颅内不规则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连续采用跨区栓塞技术治疗的19例颅内不规则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栓塞策略制定、栓塞材料选择、手术过程及栓塞效果进行初步总结。结果 19例患者颅内不规则动脉瘤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例在手术收尾阶段填塞瘤颈时因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过多,最后经植入支架补救成功。跨区栓塞技术成功率为95%,完全栓塞15例,次全栓塞3例。结论双微导管技术跨区栓塞治疗颅内某些特定不规则动脉瘤,操作简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刘亚东李志强段朋朋刘东辉鄂亚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