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飞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武汉东湖水体异味物质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相互关系被引量:6
- 2017年
- 根据2014年1—12月东湖3个湖区(水果湖、郭郑湖及汤菱湖)中9种溶解态异味物质(DMS、DMDS、DMTS、β-cyclocitral、β-ionone、MIB、GEO、IBMP和IPMP)的月间采样结果,对异味化合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东湖水体中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9种异味物质浓度整体水平在夏、秋季相对冬、春季较高,其中DMS、DMTS、β-cyclocitral、β-ionone的月平均浓度较高,且在夏季均超出嗅味阈值,其他几种异味物质浓度检出较低,对东湖的异味强度影响较小.低浓度β-cyclocitral及β-ionone具有烟草或芳香味,DMS与DMTS具有腐臭味,因此DMS及DMTS为东湖异味的主要致嗅物质.从异味物质空间分布来看,郭郑湖区的DMS、DMDS、β-cyclocitral及β-ionone年平均浓度均低于其他两个湖区,综合该湖区中相对较低的年平均总氮(TN)和叶绿素a(Chl.a)浓度以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低的情况,该湖区的异味问题要轻于水果湖及汤菱湖区.此外,研究发现DMTS、β-cyclocitral和β-ionone浓度与Chl.a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DMDS及DMTS浓度与T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DMS及β-cyclocitral浓度与溶解氧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由于大量藻类快速腐败导致的水体含氧量下降可能会对水体异味产生重要影响.为防止东湖水体恶臭的发生,对藻类进行控制尤为重要.
- 胡宇飞余得昭过龙根谢平
- 关键词:环境因子
- 西湖湖西浮游与着生藻类季节变化及相互关系被引量:5
- 2017年
- 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调查了西湖湖西沿岸带浮游藻类和不同基质(植物、石块和底泥)上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分析了着生丝状藻与浮游丝状藻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湖西生态修复过程中季节性暴发的丝状藻水华的原因。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和植物、底泥、石头上着生藻类中均以硅藻门种类数(分别占52.5%、60.4%、86.7%和72.7%)最多,蓝藻门(分别占10.1%、8.9%、6.7%和15.2%)和绿藻门(分别占26.3%、19.8%、5.6%和10.6%)次之,其他门类相对较少,浮游藻类与着生藻类优势种季节差异较大。附植丝状藻密度显著高于附泥和附石丝状藻,且狐尾藻上着生丝状藻密度与浮游丝状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狐尾藻着生丝状藻可能是浮游丝状藻较重要的来源之一,该结果可为西湖丝状藻水华的控制提供一些参考。相关性分析表明,着生藻类和丝状藻与各理化因子(水深、透明度、溶解氧、水温、p H、TN、SRP、TP等)均无显著相关性。
- 张蔚珍于佳夏午来胡宇飞陈静王利沈宏
- 关键词:浮游藻类着生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