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锐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释光测年
  • 2篇科技期刊
  • 2篇古气候
  • 2篇冰期
  • 2篇测年
  • 1篇地下含水层
  • 1篇地下水
  • 1篇地震
  • 1篇断层
  • 1篇山地
  • 1篇射线
  • 1篇蚀变
  • 1篇实验室
  • 1篇实验室安全
  • 1篇水层
  • 1篇水位
  • 1篇水位观测
  • 1篇土壤
  • 1篇退修
  • 1篇期刊论文

机构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延安大学
  • 2篇泰山学院
  • 1篇汕头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京源学...

作者

  • 7篇周锐
  • 2篇彭淑贞
  • 2篇丁敏
  • 1篇李营
  • 1篇潘宝林
  • 1篇李晓波
  • 1篇范念念
  • 1篇范念念
  • 1篇宋胜合
  • 1篇李晓波
  • 1篇张伟

传媒

  • 2篇编辑学报
  • 1篇地震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5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β-固体放射源射线屏蔽装置的设计和应用
2022年
辐射屏蔽是辐射安全防护工作的关键环节。常规简易的辐射屏蔽手段偏重于静态防护,无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辐射防护问题。设计了一种β-固体放射源辐照装置,通过高密度材料铅与内置的低密度材料有机玻璃组合,将固体放射源固定在屏蔽装置内部的有机玻璃内,样品通过放样装置(插板)接受放射源辐照,避免了直接移动^(90)Sr-^(90)Yβ放射源的操作。经测试,该装置有很好的射线屏蔽效果,距屏蔽装置5 cm处和100 cm处的剂量当量率分别为6.02μSv/h和0.28μSv/h,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能够有效保证操作过程中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辐照装置的屏蔽设计及β-固体放射源放射安全防护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战永佳周锐潘宝林
关键词:辐射防护实验室安全
泉水知地震
2022年
泉水能感知地震吗?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或者地下含水层天然出露地表的地点。含水层或含水通道与地面的相交处地下水涌出地表,沿着固定的出口源源不断地流出,被称为泉,而流出的地下水则称为泉水。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泉有着不同分类。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可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根据泉的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泉、接触泉、溢流泉、断层泉等;根据泉水的温度。
周锐李营
关键词:地下水地下含水层泉水地震
科技期刊中地图审核流程优化被引量:2
2022年
地图审核工作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地图作为全世界通用的表达方式,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在正式出版刊物之前须经过自然资源部的严格审核,取得审图号后,方能出版发行。尤其对于地学类科技期刊,几乎每篇文章都会涉及地图需要审核的情况。但是由于科技期刊出版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很多时候很难做到高效顺利地通过地图审核,取得审图号。本文对目前科技期刊中在地图审核方面存在的问题,从3个角度出发,给出了优化审图流程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为编辑同人提供一些借鉴。
李晓波周锐
关键词:编辑出版科技期刊
倒数第二次间冰期以来黄河下游冲洪积物释光年代及其古气候意义
2022年
黄河下游沿岸黄土中沉积的冲洪积物,记录了当时水文和气候变化过程。目前对于黄河流域冲洪积事件的判别和水文重建研究多集中于中游和上游,下游地区冲洪积物研究较少。在鲁中山地北麓和黄河下游南岸之间的黄土沉积中,普遍保存着典型的冲洪积物,选择4个代表性剖面的10个释光样品(小章庄剖面约635 cm厚,采集4个释光样品;直东峪剖面约450 cm厚,采集2个释光样品;九龙峪剖面约290 cm厚,采集2个释光样品;陶峪村剖面约350 cm厚,采集2个释光样品),采用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或钾长石红外后红外释光测年法(pIRIR)进行释光年代学研究,释光测年结果与野外地层顺序基本一致。根据冲洪积层沉积时代划分为间冰期(248~196 ka、110~73 ka)沉积、冰期-间冰期转换时期(177~94 ka、142~94 ka)沉积和冰期(26~18 ka)沉积,表明强降水事件在间冰期和冰期-间冰期过渡的气候转换期多发,特别是110~94 ka时段内。研究结果与中国各地多种载体所记录的气候变化过程相互佐证,进一步说明研究区水文、气候变化过程是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本研究补充了黄河下游地区冲洪积物年代学数据,不仅有利于揭示区域环境演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建立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可能联系;同时为区域综合开发、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赵秋月方慜彭淑贞刘宁臧凯旋宋波范念念周锐张伟张文琪丁敏赖忠平
关键词:释光测年黄河下游气候变化
如何有效避免科技期刊论文的反复退修被引量:5
2016年
退修工作是科技论文发表的重要编辑环节,也是论文质量把关的关键所在。一篇论文多次反复地退修不仅会增加编辑和作者的工作量,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作者修改文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延长了论文发表周期。文章分析反复退修的原因,并从编辑的角度提出如何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论文退修次数的策略。
李晓波宋胜合周锐
关键词:科技期刊稿件退修
末次冰期以来青州黄土光释光测年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被引量:1
2022年
黄河下游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鲁中黄土-古土壤沉积,是记录东亚季风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山东青州邵庄黄土剖面粗颗粒石英(63—90μm)光释光年代和磁化率、粒度、色度以及主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1)邵庄黄土末次冰期以来((51.3±2.5)—(8.1±1.1)ka)沉积连续;(2)与粒度、磁化率和色度指标相比,化学蚀变指数能够更灵敏地反映冰期-间冰期沉积旋回;(3)粒度结果表明“古土壤”层中值粒径(16.9—24.6μm)明显高于下伏黄土层中值粒径(11.8—22.7μm),主要是因为近源沉积在总的沉积通量中所占比例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的变化;(4)灰黑色“古土壤”层底界年龄为(19.1±1.6)ka,明显老于黄土高原全新世古土壤层底界年代(约10—11 ka),其既包含全新世沉积的加积型土壤,也包含下伏末次冰期黄土层基础上受风化、淋溶形成的非加积型土壤。虽然研究区的“古土壤”包含非加积型土壤,记录了间冰期风化成壤过程,但依然能够反映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是东亚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产物。
赵秋月臧凯旋彭淑贞周锐范念念丁敏方慜吉春雯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古土壤古气候化学蚀变指数
基于小波分析的水位观测气压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研究水位气压效应的主要特征,采用广西南宁石埠、九塘两个台站的水位、气压观测资料,利用小波分析、交叉小波分析、小波相干分析方法在时间-频率空间内对二者的周期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位观测数据的显著周期为7.8~14.7h,气压观测数据的显著周期为7.8~14.7h和17.5~27.8h;水位和气压存在7.8~14.7h尺度的共振周期;水位和气压在较宽的周期尺度上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且水位和气压的相关系数随周期和时间变化,二者的相对相位角也因周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原永东周锐莫佩婵向巍符衡
关键词:水位小波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