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杨

作品数:24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颈椎
  • 5篇关节
  • 4篇融合术
  • 4篇寰枢
  • 4篇老年
  • 4篇骨折
  • 3篇韧带
  • 3篇枢椎
  • 3篇阻塞性
  • 3篇寰枢椎
  • 3篇脱位
  • 3篇内固定
  • 3篇颈椎病
  • 2篇低通气
  • 2篇低通气综合征
  • 2篇胸椎
  • 2篇韧带骨化
  • 2篇肉瘤
  • 2篇矢状
  • 2篇手术

机构

  • 24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4篇张杨
  • 14篇谭洪宇
  • 13篇王利民
  • 9篇王玉强
  • 9篇宋瑞鹏
  • 7篇赵亮
  • 7篇杨浩
  • 7篇张敏
  • 6篇刘屹林
  • 5篇王卫东
  • 2篇蔡一鸣
  • 2篇蒋军广
  • 1篇朱忠培
  • 1篇刘爽
  • 1篇刘宏建
  • 1篇廖文胜
  • 1篇鲍恒
  • 1篇张琪
  • 1篇赵耀
  • 1篇史江

传媒

  • 9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9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颈椎椎旁肌退变对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ACDF)术对术后椎旁肌肉的影响以及ACDF术后椎旁肌肉的改变是否会影响术后临床症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ACDF术的5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作为手术组,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中心接受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测量相应平面肌肉及脂肪T2加权像上的横截面并计算脂肪与肌肉面积之比。比较健康组和手术组患者脂肪与肌肉面积比,比较手术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残疾程度,采用改良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脂肪与肌肉面积比与VAS、NDI、mJOA评分的关系。结果健康组人群脂肪与肌肉面积比中位数为0.44(0.33,0.66),手术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中位数分别为0.66(0.56,1.21)和0.77(0.58,1.28)。健康组和手术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NDI、VAS评分分别与术前和末次随访的脂肪与肌肉面积比呈正相关(P<0.05)。未发现mJOA评分和脂肪与肌肉面积比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ACDF手术可能与单节段CSM患者术后颈部肌肉退变有关,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相应节段椎旁肌肉的退变程度呈正相关,椎旁肌肉加权像上的横截面越小,其颈部疼痛症状越重,但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无相关性。
张博文张杨杨科荣段寒周嘉辉谭洪宇
关键词:视觉模拟评分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昼夜心室复极参数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SAHS与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相关性,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相关证据表明,Tp-e间期、QT间期和Tp-e/QT等心室复极参数可能与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有关。然而截止到目前,对OSAHS相关心律失常及心电参数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研究OSAHS患者昼夜心室复极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OSAHS患者159例,并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中度OSAHS组(78例)与重度OSAHS组(81例);选取51例未患疾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测量并计算所有参与者的日间和夜间Tp-e间期、QT间期、Tp-e/QT。结果对照组与轻-中度OSAHS组、重度OSAHS组之间的日间Tp-e间期、夜间Tp-e间期、日间Tp-e/QT、夜间Tp-e/Q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Tp-e间期、夜间Tp-e间期、日间Tp-e/QT、夜间Tp-e/QT在三组间有逐渐延长的趋势(P<0.05);三组日间及夜间QT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日间静息状态及夜间阻塞性呼吸暂停期的Tp-e间期、QT间期、Tp-e/Q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阻塞性呼吸暂停期的Tp-e间期、QT间期、Tp-e/QT均较日间静息状态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夜间Tp-e间期(r_(s)=0.221,P=0.005)、夜间Tp-e/QT(r_(s)=0.298,P<0.001)均与AHI呈正相关。结论OSAHS患者夜间阻塞性呼吸暂停期心室复极参数较日间静息状态下延长,昼夜变化显著,为今后OSAHS合并心律失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杨贝贝蒋军广史江张杨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TP-E间期QT间期
3D显微镜下经口松解复位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3D显微镜下经口松解复位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IA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采取3D显微镜下经口入路松解复位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的12例IAD患者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25~54岁,平均37.1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寰齿间距(ADI)、脊髓有效空间(SAC)及颈髓脊髓角(CMA)。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年以上随访,寰枢关节均获解剖复位。VAS评分、JOA评分、ADI、SAC、CMA由术前(5.73±1.36)分、(9.03±2.12)分、(8.34±1.12)mm、(9.53±0.69)mm、121.23°±4.32°改善至术后1年(1.21±0.63)分、(14.32±2.51)分、(2.83±0.36)mm、(14.23±1.22)mm、153.53°±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步提高,术后1年达94.14%±5.11%。ASIA分级分布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显微镜下经口松解复位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随访1年寰枢关节复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刘屹林王玉强杨浩阮天臣李朋飞熊英杰王利民张杨
关键词:寰枢关节脱位骨牵引复位法后路内固定
断层融合技术在评估年龄与颈椎矢状位序列关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无症状正常人的颈椎侧位断层融合(DTS)图像上颈椎矢状位参数,探讨年龄因素对于颈椎矢状位曲度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招募120名健康的志愿者(男62名,女58名),将志愿者依据年龄划分为4组,A组≤20岁;B组:21~40岁;C组:41~60岁;D组≥61岁,每组包括30名研究对象。在颈椎侧位X线断层融合图像上分别测量T1倾斜角(T1S)、胸廓入口角(TIA)、颈倾斜角(NT)、C2~C7 Cobb角(Cobb C2~7)以及C2~C7矢状位轴(C2~7 SVA),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各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年龄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A、B、C、D各组的Cobb C2~7均值分别为(19.23±8.20)°、(20.13±7.39)°、(14.34±6.26)°、(14.41±7.49)°,C2~7 SVA均值分别为(12.34±4.31)、(14.45±4.45)、(17.17±5.63)、(18.43±6.45) mm,T1S均值分别为(30.09±6.26)°、(29.06±6.18)°、(23.71±4.88)°、(21.38±5.71)°,NT均值分别为(41.95±8.88)°、(43.05±8.76)°、(45.89±8.20)°、(48.64±8.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5、8.053、15.766、3.684,P<0.05),A、B、C、D各组的TIA均值分别为(72.04±7.76)°、(72.11±6.98)°、(69.60±8.75)°、(70.01±8.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5,P>0.05);Cobb C2~7、T1S与年龄呈负相关(r=-0.450,P<0.05、r=-0.525,P<0.05);NT、C2~7 SVA与年龄呈正相关(r=0.303,P<0.05、r=0.406,P<0.05)。结论颈椎矢状位曲度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左右人群的颈椎前凸程度随年龄增长开始显著减小。因此,年龄增长可引起颈椎曲度变直。
冯宝娟李晓蔡一鸣杨浩张杨赵耀张敏宋瑞鹏
关键词:年龄颈椎
下胸椎关节突关节面角度对黄韧带骨化的影响
目的:分析下段胸椎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变化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门诊或病房行胸椎64层CT扫描的患者168例,分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组(TOLF组)和对照组。利用PACS影像系...
刘屹林张杨王玉强谭洪宇赵亮王利民
关键词:胸椎黄韧带骨化矢状面冠状面
脊髓型颈椎病颈长肌退变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脊髓型颈椎病颈长肌退变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符合脊髓型颈椎病诊断的36例患者作为病变组,并选择同期正常人志愿者31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MRI影像资料,并应用PACS Version 5.0软件测量在C5/C6节段双侧颈长肌的横截面积、左右横径及前后径,并计算肌肉的形状比,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双侧颈长肌的横截面积、前后径(APD)、左右横径(LD)都变小(P<0.01),肌肉的形状比变大(P<0.01),但是以上指标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女性双侧颈长肌横截面积比男性小(P<0.01),病变组两者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在两组中女性患者双侧颈长肌的前后径均比男性小(P<0.01);在病变组女性患者颈长肌的形状比比男性大(P<0.01),在对照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出现双侧颈长肌对称性萎缩,肌肉形状在横向水平变薄;其中男性患者的颈长肌横截面积减少的多,而女性患者有较大的形状比,颈长肌更薄。
谭洪宇张杨赵亮王玉强杨浩张敏王利民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横截面积前后径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并颅底凹陷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经颈前咽前路松解结合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与单纯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并颅底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9-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并颅底凹陷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经颈前咽前路松解结合枕颈融合内固定术组(前后路联合组)和单纯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术组(单纯后路组),各1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临床指标。记录手术前后钱氏线(CL)、枕大孔线(ML)、寰齿间距(ADI)、斜坡椎管角(CCA)、脊髓活动空间(SAC)影像学参数。统计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路联合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后路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单纯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纯后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枕颈关节植骨均获良好融合,植骨融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患者的ADI、CL、ML、CCA、SAC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前后路联合组的CL、ML、CCA、SAC改善情况优于单纯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A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患者的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并颅底凹陷,虽然影像学参数改善效果不如经颈前咽松解结合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但患者的体征及症状改善效果与之相仿,并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尤其适用于手术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
段寒谭洪宇张杨杨科荣张博文周嘉辉
关键词: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内固定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颈椎病于本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共168例(均包含颈4/5节段),其中10例(6%)术后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作为麻痹组,其余作为正常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麻痹组术前颈椎曲率指数(CCI)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0±3.10)%比(10.12±2.61)%,t=1.766,P>0.05];麻痹组术后CCI高于正常组[(14.11±2.15)%比(12.73±1.76)%,t=2.360,P<0.05];麻痹组CCI变化值高于正常组[(6.29±1.55)%比(3.16±1.67)%,t=5.774,P<0.05];麻痹组C4/5水平脊髓旋转角度(SRA)高于正常组[(5.59±1.81)°比(2.12±0.87)°,t=11.258,P<0.05];麻痹组减压节段高于正常组[(2.60±0.52)个比(1.89±0.68)个,t=3.271,P<0.05];麻痹组C4/5节段椎间孔前后径小于正常组[(2.21±0.71)mm比(3.33±0.99)mm,t=3.549,P<0.05];麻痹组C4/5节段突出钙化比率高于正常组[5/10比30/158,χ^(2)=3.765,P<0.05];麻痹组C3~5脊髓内高信号(HIZ)发生率高于正常组[4/10比12/158,χ^(2)=3.765,P<0.05];麻痹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术前、术后12月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0±2.22)分比(8.12±1.55)分,t=0.999,P>0.05,术后12月(15.60±0.70)分比(16.01±0.71)分,t=1.758,P>0.05];麻痹组术后2周JOA评分低于正常组[(12.10±0.99)分比(15.12±0.89)分,t=10.340,P<0.05];麻痹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术前、术后12月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24.61±3.16)%比(25.99±2.31)%,t=1.790,P>0.05;术后12月(4.80±0.92)%比(4.35±0.87)%,t=1.558,P>0.05];麻痹组术后2周NDI指数高于正常组[(15.67±1.23)%比(8.23±0.97)%,t=29.256,P<0.05]。结论颈椎曲度矫正过多、C4/5椎间孔狭窄、C4/5突出钙化、C3~5脊髓内HIZ、C4/5水平脊髓旋转,减压节段过长都是ADF术后出现C5P的危险因素,对C5P麻痹�
张杨谭洪宇宋瑞鹏王利民
关键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病
负载万古霉素多聚乳酸-聚乙二醇-多聚乳酸抗菌温敏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制备缓释万古霉素的多聚乳酸-聚乙二醇-多聚乳酸(PLGA-PEG-PLGA)温敏水凝胶,探讨其理化性能、生物学性能和抗菌性能。方法PLGA(1500~2000)-PEG(1000~1500)-PLGA(1500~2000)多聚物溶液在4℃下孵育7 d,充分溶解后在37℃水浴中放置10 min成胶并负载万古霉素。冻干脱水48 h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在37℃、60 r/min条件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绘制其体外降解曲线及药物释放曲线。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阳性对照,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本材料细胞相容性。在37℃、120 r/min条件下检测其抗菌效果。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抗菌水凝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PLGA-PEG-PLGA抗菌温敏水凝胶具有疏松多孔的微观结构,载药前[(53.77±31.20)μm、后孔隙尺寸[(50.42±27.6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5,P>0.05);体外降解时长30 d;空载水凝胶组[(96.41±2.41)%]、载药水凝胶组细胞活性[(96.98±2.26)%],与DMSO组[(37.64±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7.784,P<0.05);药物释放实验证实万古霉素可以持续释放30 d;抗菌实验结果表明,载药水凝胶可以对金葡菌提供长达72 h的抗菌效果。结论PLGA-PEG-PLGA温敏型水凝胶是一种较理想的抗生素载体,无细胞毒性,能够长效缓释负载的抗生素,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杨谭洪宇宋瑞鹏王利民
关键词:万古霉素药物缓释抗菌性能骨髓炎
游离齿状突寰枢脱位两种后路融合术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寰枢椎融合与颈枕融合治疗后路齿状突游离小骨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行后路融合术治疗的29例齿状突游离小骨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与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2例行寰枢椎融合(寰枢组),7例行颈枕融合(颈枕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寰枢融合组切口长度显著小于颈枕融合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在6年以上,寰枢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颈枕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颈椎前屈-后伸ROM和左右旋转ROM均显著减小(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寰枢组颈椎前屈-后伸ROM均显著大于颈枕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的NDI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N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的C_(0~2)角显著增大(P<0.05),而C_(2~7)角和ADI显著减小(P<0.05)。术后寰枢组的ADI均小于颈枕组,其中,术后5年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与颈枕融合相比,寰枢融合可减小手术创伤,更好复位寰枢椎,保留更多颈椎活动度,功能恢复更好。
张杨宋瑞鹏张敏王卫东谭洪宇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寰枢椎融合颈枕融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