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桃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受体
  • 5篇细胞
  • 5篇抗原
  • 5篇抗原受体
  • 4篇嵌合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2篇肿瘤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弥漫
  • 2篇弥漫大B细胞...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白血病患者
  • 2篇T细胞
  • 2篇病患
  • 1篇单抗
  • 1篇电场
  • 1篇修饰
  • 1篇血液

机构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王桃
  • 4篇杨建民
  • 2篇唐古生
  • 1篇江键
  • 1篇黄平
  • 1篇王健民
  • 1篇陈莉
  • 1篇胡晓霞
  • 1篇柳敏
  • 1篇梁媛媛
  • 1篇程辉
  • 1篇章卫平
  • 1篇郭鑫
  • 1篇石岩
  • 1篇王春晓
  • 1篇丁静

传媒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供体来源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移植后复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而移植后复发是allo-HSCT主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患者移植后总生存(OS)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一种疗效显著的针对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的新兴治疗方法,而且随着研究的进展,CAR-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在不断提高.研究发现移植后复发患者通过供体来源的CAR-T能够显著提高OS率,控制疾病的复发和进展.现综述近年来将供体来源CAR-T用于allo-HSCT后患者治疗的相关研究,并总结该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王桃杨建民
关键词:血液肿瘤复发供体来源
维布妥昔单抗及靶向CD30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2年
CD30是一种细胞表面抗原,在正常活化的淋巴细胞表面低表达,但是在多种淋巴瘤细胞表面高表达,因此成为治疗淋巴瘤的靶抗原之一。抗体偶联药物维布妥昔单抗与CD30结合后能快速内化进入肿瘤细胞诱导其凋亡,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此外,临床研究表明靶向CD30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具有较好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耐受性,为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带来希望。本文就维布妥昔单抗及靶向CD30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叶茗雨王桃于洁尘杨建民
关键词:CD30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治疗时代白血病患者微小残留病监测面临的挑战被引量:5
2018年
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的T细胞(CAR-T)免疫治疗,在近几年国内外针对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B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中疗效惊人,已有两项CAR-T产品经美国FDA批准正式进入临床应用。然而,临床研究也发现CAR-T治疗缓解后,患者总复发率可高达50%以上,其中约20%以上是CAR-T靶向CD分子的阴性复发。靶向分子甚至是原发肿瘤基因异常阴性复发率增加,提示肿瘤细胞在CAR-T高精度靶向治疗压力下,免疫逃逸甚至克隆演变事件发生率迅速上升。监测微小残留病(MRD)以评估疗效、早期发现复发趋势及时指导进一步临床干预,仍是CAR-T治疗时代B-ALL诊断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手段。而CAR-T治疗后疾病复发的新特点对传统和新兴的MRD检测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重新评估和改良以确保CAR-T治疗时代,MRD检测手段依然能够精准有效的评估疗效,监测复发。
唐古生王桃杨建民
关键词: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驻极体外静电场对不同参数环孢菌素A贴剂极化特性的影响
2017年
以环孢菌素A为模型药物,以不同浓度促渗剂、不同含量模型药物的环孢菌素A贴剂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表面电位正极性驻极体产生的外静电场作为电场源,系统研究驻极体引起各类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规律及其与贴剂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驻极体产生的外静电场能引起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驻极体的等效表面电位越高,贴剂的极化程度越强;驻极体引起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与模型药物的含量及促渗剂的浓度密切相关.在特定电场下贴剂的极化强度随模型药物含量和促渗剂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驻极体引起环孢菌素A贴剂的极化程度呈现出:促渗剂的极化>模型药物的极化>含促渗剂模型药物的极化.结果表明:驻极体外静电场能引起环孢菌素A和促渗剂的极化,极化的环孢菌素A在电场的作用下有望实现可控迁移和释放的目的.
郭鑫王桃石岩黄平梁媛媛王春晓江键
关键词:驻极体环孢菌素A静电场极化
2D12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异常细胞群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CD12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ML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137例初诊AML(M3除外)患者骨髓异常细胞群中CD123的表达情况,初诊时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CD123表达占骨髓异常细胞群≥20%定义为阳性,对CD123^+与CD123^-患者疗效和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137例AML患者中CD123^+组84例(61.3%),CD123^-组53例(38.7%)。所有病例根据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异常进行预后等级分层后,预后良好、预后中等、预后不良患者CD12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1,P=0.650)。而与CD123^-组相比,CD123^+组AML患者初诊时WBC更高[47.7(1.0~264.0)对22.4(0.7~211.0),Z=-2.592,P=0.010]。②CD123^+组首次诱导完全缓解(CR1)率为54.8%(46/84),CD123组为73.6%(3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1,P=0.027),最优疗效达完全缓解的111例患者共有52例复发,总复发率为46.8%,CD123^+组与CD123一组复发率分别为50.8%(32/63)对41.7%(2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911,P=0.340)。③CD123^+组与CD123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20.000(95%a13.1~26.9)个月和44.0(95%C123.6~47.3)个月(x^2=5.874,P=0.015);中位无病生存(DFS)时间分别为7.8(95%CI1.4~14.1)个月和18.6(95%C10~39.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39,P=0.086)。④在预后中等组及年龄≤50岁组中,CD123^+患者OS及DFS均较CD123^-患者差。结论CD123在AML患者中广泛表达,是影响患者CRl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AML患者诱导化疗反应及生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岳文勤唐古生柳敏程辉丁静王桃王健民胡晓霞章卫平陈莉杨建民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CD123预后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微环境细胞因子对CD19--CART细胞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一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全部NHL的30%-40%。DLBCL一线化疗方案是R-CHOP,58%-75%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患者可获得完全缓解。但仍有50%的患者...
王桃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微环境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造血干细胞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步研究
【研究目的】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非常差。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复发/难治DLBCL治疗的经典挽救性方案,但只有26-64%的患者可获得缓解,近一半的患者缓解后出现再次...
王桃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