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若子

作品数:16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气候
  • 6篇城市
  • 4篇气象
  • 3篇降水
  • 3篇城市规划
  • 2篇日数
  • 2篇生态空间
  • 2篇通风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变化特征
  • 2篇气象条件
  • 2篇精细化
  • 2篇海绵
  • 2篇高温热浪
  • 2篇城市建设
  • 2篇城市生态
  • 2篇城市生态空间
  • 1篇地下管网
  • 1篇有效积温
  • 1篇雨强

机构

  • 16篇北京市气候中...
  • 3篇北京城市气象...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宁夏气象防灾...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北京市气象探...
  • 1篇京津冀环境气...

作者

  • 16篇杨若子
  • 11篇杜吴鹏
  • 9篇党冰
  • 9篇邢佩
  • 6篇房小怡
  • 6篇程宸
  • 5篇轩春怡
  • 4篇刘勇洪
  • 4篇张硕
  • 3篇马京津
  • 1篇马文林
  • 1篇高云
  • 1篇刘垚
  • 1篇王冀
  • 1篇王晓燕
  • 1篇张质明
  • 1篇包云轩
  • 1篇郭文利
  • 1篇马京津
  • 1篇王健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地理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61—2017年华北地区温度相关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2023年
利用华北地区85个气象站1961—2017年地面均一化日值资料,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年平均最高(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高温热浪以及寒潮、霜冻等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升温速率(0.45℃/10 a)高于最高气温升温速率(0.27℃/10 a),气温日较差以0.18℃/10 a的速率减小。最高气温在内蒙古中部及北部部分地区和山西中南部地区的增加趋势相对更大,最低气温在内蒙古大部、山西东北部、河北中部和京津地区的增温更明显。(2)年平均高温热浪日数呈明显增加的趋势(0.44 d/10 a),20世纪90年代之后尤为明显。高温热浪日数的大值区集中在华北南部和西部;除河北南部部分地区趋势值为负外,华北大部分地区高温热浪日数呈增加趋势。(3)平均年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0.53℃/10 a),冷夜天数显著下降(-4.7 d/10 a),暖夜天数显著上升(3.8 d/10 a),冷日天数呈下降趋势(-2.4 d/10 a)。年平均寒潮频次显著减少(-0.5次/10 a),呈“北部多、南部少”的空间分布。平均霜冻日数以3.5 d/10 a的速率减少,20世纪80年代之后尤为明显;除山西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个别地区外,华北大部分地区霜冻日数呈减少趋势。(4)不同分区的对比结果显示,天津对气候暖化响应最敏感,其次是内蒙古西部;山西最不敏感(尤其是对低温相关要素指标),其次是河北(尤其是对高温相关要素指标)。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华北地区温度相关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的区域性特征。
邢佩杨若子杜吴鹏轩春怡党冰熊飞麟
关键词:极端气候高温热浪寒潮霜冻
1961—2017年华北地区高温日数及高温热浪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1
2020年
利用华北地区85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高温日数及高温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年高温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年均高温日数明显增多;高温多出现在华北地区的南部和西部,华北地区大部分站点的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②就气候平均态而言,高温初日有略提前趋势,高温终日则明显推迟;空间上,绝大多数台站的高温终日呈推迟的趋势,其中京津冀中北部地区尤为明显。③累计高温热浪次数、轻度和中度热浪次数均整体增加,并在1990年左右明显由少变多,重度热浪次数增加趋势更为显著;1987年之后,平均每次高温热浪事件的高温有效积温明显增加,表明高温热浪的平均强度增大。④不同等级高温热浪总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相近,高频次区域均集中在内蒙古西部、山西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热浪累计频次的变化趋势在内蒙和山西以增多为主,在京津冀地区以减少为主。除山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的个别站点以外,绝大多数站点的热浪平均持续天数和平均高温有效积温的变化呈增多增强趋势。总体来看,华北大部分区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温日数及热浪事件明显增强,同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华北高温的区域性特征。
邢佩杨若子杨若子党冰杜吴鹏熊飞麟
关键词:高温日数高温热浪频次持续时间
城市规划气候评估与通风廊道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
房小怡杜吴鹏苗世光刘勇洪任希岩何永郭文利程宸任超贺健张硕邢佩党冰马京津杨若子
1.研究目的:气候是一种自然资源,是城市赖以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不重视气候与城市间的相互协调,很可能会造成难以逆转的严重后果。相反,若在城市规划中前瞻性地考虑气候,可为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气候对城市规划的引...
关键词:
关键词:城市规划方法计算方法
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构建与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介绍了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的构建,以中尺度模式结果作为背景驱动场,5m分辨率建筑物资料作为模型数据输入,通过区块处理、分区函数插值和质量守恒约束,实现了在较短时间(2~3 h)内获得可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10 m左右)的近地面风场。基于该模型对北京四环内主城区(20 km×19 km)在8个典型时刻的10 m分辨率风场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结果如下:(1)在风速方面,模拟值与观测值相比往往会偏大些,夏季4个时刻模拟的准确率在90%以上,冬季4个时刻模拟的准确率在60%以上;在风向方面,8个时刻的准确率均在40%以上。(2)基于该风场模型模拟得到的高分辨率风场能够反映出北京主城区风的山谷风日变化特征;明显的风速大值区往往对应着粗糙度较小的下垫面,而一些密集高层建筑区域始终是流场凌乱的风速小值区。(3)以东二环某一区块为例,该高分辨率风场模型还可对重点街区的精细化风场特征进行展示,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流场因建筑物分布产生的分流、汇合、局部环流,以及尾流。综上所述,该城市风场模型为实现短时间内获得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近地面风场提供了有效途径。掌握城市尺度的精细化风环境特征,有助于识别亟需改善或限制开发的关键区域,辅助城市通风廊道的合理构建和实施,从而达到优化城市内部通风性能、缓解城市热岛、增加风环境舒适度的最终目标。
邢佩房小怡房小怡张宁程宸刘勇洪刘勇洪杜吴鹏杨若子
关键词:高分辨率下垫面建筑
适用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降水特征研究
2023年
利用气象观测站降水数据,分析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区域日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编制了适用于副中心的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最后计算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控制目标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最多与最少年差值可达684.0 mm,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汛期6—9月降水量(415.3 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5%。汛期降水量、强度和频次的日变化均为单峰位相,降水量和降水强度位相分布特征一致,主峰值出现在22时,主谷值出现在12时,降水频次主峰值出现在04时,主谷值出现在14时。降水量和强度的多年变化趋势在大部分时刻是一致的,均在凌晨和下午时间段呈增加和变强的特点,在上午、中午和夜间有减少和减弱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北京市副中心北部地区降水量峰值大都出现在夜间,南部地区降水量峰值大都出现在清晨。对比新编暴雨强度公式和现行公式结果,当重现期越大时,新编公式对应的降水强度就越大。新编公式更加适应未来极端降水频发背景下的海绵城市设计和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和85%时,对应的设计降水量为27.6 mm和33.9 mm。
杨若子轩春怡王冀杜吴鹏王华
关键词:降水日变化暴雨强度控制率
面向适应的精细化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气象评估技术研究及应用
杜吴鹏房小怡刘勇洪程宸党冰邢佩王昕媱张硕黄宏涛杨若子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大量的人工建筑代替了原有的自然下垫面,造成了城市局地气候的显著变化,其中近地层风场的变化是城市化影响局地气候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物的存在增加了城市下垫面的粗糙度,降低了城市街区内部的空气流通效率,...
关键词: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
面向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生态空间与气候承载力研究
马京津房小怡杨若子黎璐露程宸杜吴鹏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大众的普遍关注,其不仅仅是单一的排水不畅、地下管网不合理的问题,而是城市在开发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使其失去了弹性。要解决当前的城市内涝等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复杂性科学研...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系统
面向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生态空间与气候承载力研究
2019年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大众的普遍关注,其不仅仅是单一的排水不畅、地下管网不合理的问题,而是城市在开发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使其失去了弹性。要解决当前的城市内涝等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马京津马京津杨若子房小怡杨若子杜吴鹏
关键词:城市生态空间城市建设气候海绵城市内涝地下管网
面向适应的精细化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气象评估技术研究及应用
2019年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大量的人工建筑代替了原有的自然下垫面,造成了城市局地气候的显著变化,其中近地层风场的变化是城市化影响局地气候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物的存在增加了城市下垫面的粗糙度,降低了城市街区内部的空气流通效率,恶化了城市局部地区的通风环境,增强了城市热岛效应.
杜吴鹏房小怡刘勇洪程宸党冰邢佩王昕媱张硕黄宏涛杨若子
关键词:通风环境精细化气象
1961—2017年华北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基于华北地区1961—2017年的均一化降水数据,从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日数和降水量贡献率等方面揭示了华北地区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7年华北地区年降水量以3.2 mm/10a的速率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夏季降水的减少。空间上,降水量大值区的降水趋势变化呈减少特征;降水强度呈增大趋势,降水的时间分布更加集中;小雨、暴雨和大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日数和贡献率呈减小趋势,而中雨和大雨则有所增加;分析各等级降水对华北地区空间分布的贡献率,小雨事件对华北地区西部降水的贡献最主要,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对华北东南部地区降水量的贡献最为主要,这进一步解释了小雨、暴雨和大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量的减少造成了华北地区西部和东南部地区降水总量的下降。华北地区降水气候特征研究可为区域气候变化以及暴雨、干旱等灾害应对提供科学支撑。
杨若子邢佩邢佩党冰杜吴鹏熊飞麟
关键词: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日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