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蓓宁

作品数:38 被引量:323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药物
  • 8篇药代
  • 8篇药代动力学
  • 8篇沙星
  • 6篇球菌
  • 6篇抗菌
  • 5篇药代动力学研...
  • 5篇液相色谱
  • 5篇人血浆
  • 5篇色谱
  • 5篇相色谱
  • 5篇高效液相
  • 5篇高效液相色谱
  • 4篇生物利用度
  • 4篇葡萄球菌
  • 4篇红霉素
  • 4篇LC-MS/...
  • 4篇LC-MS/...
  • 4篇表皮葡萄球菌
  • 3篇药物动力学

机构

  • 29篇复旦大学
  • 9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医药工业...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8篇郭蓓宁
  • 16篇郁继诚
  • 16篇张菁
  • 14篇施耀国
  • 14篇张婴元
  • 7篇曹国英
  • 6篇朱德妹
  • 6篇张菁
  • 5篇武晓捷
  • 5篇汪复
  • 4篇赵旭
  • 4篇曹忆堇
  • 3篇胡付品
  • 3篇范亚新
  • 2篇陈代杰
  • 2篇李胜利
  • 2篇陈渊成
  • 2篇吴培澄
  • 2篇黄俊
  • 1篇周乐

传媒

  • 9篇中国感染与化...
  • 4篇中国抗生素杂...
  • 4篇中国抗感染化...
  • 3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色谱
  • 1篇国外医药(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2年
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办的“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2831日在贵阳市西湖花园大酒店召开。
郭蓓宁
关键词:化疗大酒店
LC-MS/MS法检测人血清中阿米卡星浓度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地检测人血清中阿米卡星浓度的LC-MS/MS法,并将该法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方法以卡那霉素为内标,100μL血清样品经含0.1%甲酸的甲醇-乙腈(2∶1)沉淀蛋白后离心,取上清液稀释后进样。色谱柱为AtlantisHilic Silica柱(50 mm×2.1 mm,3.0μm)。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选择反应监测进行分析扫描。检测离子通道为m/z 586.3→163.0(阿米卡星)和m/z 485.2→163.0(内标)。经方法学验证后用于临床患者血清标本中阿米卡星浓度的检测。结果阿米卡星在0.50~100.00 mg·L^(-1)内线性良好(R^2=0.993 8);批内、批间精密度良好(变异系数均<15.0%);准确度为101.0%~110.1%;内标归一化阿米卡星基质效应因子(MF)为91.2%~101.2%,变异系数均<15.0%;阿米卡星提取回收率为92.6%~105.9%,内标提取回收率为78.1%;样品在4℃、-70℃下分别放置56、86 d稳定,室温、35℃下放置21 d稳定。本研究共收集、检测19例临床患者谷浓度血清标本34份,16份样品浓度低于定量下限,其余样品浓度范围为0.52~19.12 mg·L^(-1)。结论本分析方法快速、简单,适用于人血清样品阿米卡星浓度分析。测定患者谷浓度样本结果差异较大,提示在临床应用阿米卡星时应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
彭小林范亚新张亮李熠郁继诚郭蓓宁陈代杰张菁武晓捷
关键词:阿米卡星LC-MS/MS血清浓度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加替沙星体外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加替沙星的杀菌作用 ,以及各种培养条件对加替沙星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菌 1192株MIC测定结果显示该药具广谱抗菌作用。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 ,MIC90 ≤ 0 .2 5mg/L。但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MRS)和肠球菌属的作用差。对肠杆菌科细菌的大多数菌株具良好抗菌作用 ,其中对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属、普通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MIC90 ≤ 2mg/L。但大肠埃希菌的敏感性较差。该药对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亦具良好抗菌作用 ,不动杆菌属对其敏感性较差。加替沙星对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等厌氧菌亦具高度抗菌活性。与受试的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 ,加替沙星对MSSA、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脆弱拟杆菌的作用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 ,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作用较环丙沙星略优或相仿。杀菌试验结果显示加替沙星具快速杀菌作用。除培养基的pH值改变对其抗菌活性略有影响外 ,细菌接种量及血清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张婴元周乐朱德妹吴培澄李胜利郁继诚郭蓓宁胡付品吴湜吴卫红汪复
关键词:加替沙星细菌药敏试验杀菌活性琼脂稀释法
细胞内病原体与细胞内抗菌药物被引量:1
1995年
随着病原诊断技术的提高与普及,细胞内病原体所致感染日益引起临床重视。本文简要综述胞内病原体及目前针对胞内菌一些新的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的抗菌活性和临床疗效。 1 胞内病原体 衣原体具特殊的生活周期,既有胞内又有胞外生长阶段,其胞外阶段对抗菌药是耐药的。立克次体则为专性胞内病原体。军团菌生长既有胞内又有胞外阶段。
郭蓓宁
关键词:抗菌活性
加替沙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研究加替沙星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体内过程 ,据此拟定用于中国人的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方法 :加替沙星口服单剂和多剂药代动力学研究分别在 9名和 8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尿标本药物浓度。结果 :①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加替沙星 2 0 0、4 0 0和 6 0 0mg后体内过程均符合血管外二房室模型 ,平均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 2 .39、4 .2 9和 6 .5 1mg/L ,于给药后 0 .83~ 1.33h到达 ;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15 .4 4、34.12和 5 4 .95h·mg/L ;平均血清消除半衰期为 7.38、7.82和 7.5 6h ;72h尿中药物平均累积排出率分别为 82 .5 1%、82 .0 3%和 79.15 %。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间呈线性相关 ;②受试者多剂空腹口服加替沙星 4 0 0mg后 ,末剂给药后的体内过程与首剂给药后者相同 ,均符合血管外二房室模型。首剂和末剂给药后的平均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 3.98mg/L和 4 .76mg/L ;平均达峰时间为 1.5 6h和 1.31h ;平均AUC为 33.5 9h·mg/L和 35 .87h·mg/L ;平均血清消除半衰期为 7.6 0h和 8.0 5h ;除末剂cmax和AUC值均较首剂为高 (P <0 .0 5 )外 ,其余主要药动学参数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③除多剂给药的 1名受试者出现一过性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升高外 。
施耀国张菁郁继诚郭蓓宁曹国英吴菊芳汪复张婴元
关键词:加替沙星药代动力学
不同免疫抑制状态小鼠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差异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构建正常小鼠、轻度和重度免疫抑制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研究不同免疫状态下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方法 1分别构建正常小鼠、轻度和重度免疫抑制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214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组1)、轻度免疫抑制组(组2)、重度免疫抑制组(组3)、感染组(组4)、轻度免疫抑制感染组(组5)及重度免疫抑制感染组(组6),每组24只小鼠。气管插管后组1、组2、组3经气管插管注射生理盐水10μL,组4、组5、组6注射鲍曼不动杆菌菌液(3.8×108 CFU/mL)10μL;3分别于0、24、48、72、120和168 h 6个时间点每组随机选取4只小鼠,进行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小鼠肺组织细菌计数,以及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组6有5只小鼠死亡,病死率达到20.8%,余组无死亡。组4为免疫功能正常小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后2 d肺内细菌全部被清除,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感染后1~3 d明显上升,5~7 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病理示一过性肺组织损伤包括局部肉芽肿形成及肺间质损伤;组6为重度免疫缺陷小鼠,在感染后肺组织中的细菌量持续增长,第3天上升至感染初期的145倍,之后菌量减少。感染2 d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始终处于极低水平,3 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至第7天明显升高至正常水平的2倍以上,组织病理示感染7 d后整叶肺呈实变、坏死,肺泡、支气管及血管结构均被破坏;组5与正常小鼠感染过程类似,细菌在第3天被完全清除。结论正常小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后,肺内细菌可以完全清除,但仍有一过性肺组织病理损伤;重度免疫抑制小鼠感染后细菌会在肺内增殖,肺组织病理损伤随时间延长明显加重;机体不同免疫状态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展和转归。
赵旭肖舒心郭蓓宁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免疫抑制
fbe基因与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被引量:3
2007年
郭蓓宁施耀国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
氟罗沙星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0
1996年
氟罗沙星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全部血、尿药物浓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微生物法测定。8名志愿者分别单次空腹口服氟罗沙星片剂和胶囊剂400mg后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Cmax分别为6.52±1.20和6.74±2.31mg/L,并分别于给药后0.91±0.43和1.20±0.67h到达;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1.07±1.73和10.81±2.00h;AUC分别为82.17±17.79和89.08±18.89hmg/L;给药量的68.95%±6.29%和77.23%±6.76%分别于给药后72h内自尿中排出。给药后24h内平均尿药浓度均超过140mg/L。健康志愿者单次空腹口服国产氟罗沙星片剂和胶囊剂400mg后的药动学参数与进口片剂者相仿,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相近。根据研究结果。
施耀国张菁郭蓓宁张婴元
关键词:氟罗沙星药物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法
表皮葡萄球菌体外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力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比较纤维蛋白原结合基因 (fbe)阳性和纤维蛋白原结合基因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 (表葡菌 )体外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力的差异 ,探讨 fbe基因在表葡菌致异物感染中的致病作用。 方法 :采用ATB鉴定临床分离菌 ,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有无 fbe基因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并比较 fbe基因阳性和 fbe基因阴性表葡菌体外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力。结果 :6 2株临床分离菌中有 4 6株为表葡菌 ,表葡菌中 fbe基因阳性的菌株为 34株 ,阳性率为 73.9% ,其他葡萄球菌均不含该基因 ;fbe基因阳性菌株和fbe基因阴性菌株体外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力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结论 :fbe基因阳性菌株和fbe基因阴性菌株体外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力存在差异 ,提示 fbe基因可能为表葡菌致异物感染的致病因素之一。
郭蓓宁李胜利王英明张婴元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纤维蛋白原结合力
LC-MS/MS法检测人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为14元环的半合成新大环内酯类,是红霉素14元环9位酮基为 O-[(2- 甲氧基)-甲基]肟所取代,其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仿或略差,罗红霉素的血药浓度高,消除缓慢,每日给药剂量及给药次...
张菁郭蓓宁郁继诚曹国英
关键词:LC-MS/MSROXITHROMYCIN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