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凤

作品数:7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肱骨
  • 4篇骨折
  • 4篇关节
  • 3篇肱骨近端
  • 3篇肱骨近端骨折
  • 3篇近端
  • 3篇近端骨折
  • 2篇人工肱骨头
  • 2篇人工肱骨头置...
  • 2篇肱骨头
  • 2篇肱骨头置换
  • 2篇疗效
  • 2篇老年
  • 2篇肩关节
  • 2篇肩关节置换
  • 2篇肩袖
  • 2篇骨头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关节镜

机构

  • 7篇承德医学院附...
  • 7篇承德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徐丛
  • 7篇戴海峰
  • 7篇李嘉
  • 7篇刘凤
  • 6篇王智慧
  • 5篇吕永明
  • 1篇杜元良
  • 1篇顾建民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3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半肩关节置换及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对比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3种术式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55例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术式,将55例老年患者分成3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n=20,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半肩关节置换组(n=20,人工肱骨头置换)及反式全肩关节置换组(n=15,头-盂倒置式肩关节置换)。术后定期复查,记录肩关节活动角度,采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及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半肩关节置换组内旋功能[(49.1±3.3)°]优于反式全肩关节置换组[(43.7±4.5)°]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41.7±5.0)°],但外旋功能[(25.7±5.4)°]差于反式全肩关节置换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38.0±5.6)°、(39.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式全肩关节置换组前屈、外展功能优于半肩关节置换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P<0.05)。术后1年,3组ASES评分,VAS疼痛评分,UCLA评分及SS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术式均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相当;反式全肩关节置换可更早的获得肩关节活动度,但缺乏中远期疗效,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选取何种术式仍需临床医师结合手术适应证、个体化等因素综合考虑。
戴海峰刘凤李嘉王智慧徐丛吕永明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肩袖损伤患者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差别。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进行肩袖损伤治疗患者50例,依据患者治疗意愿进行分组,采用全关节镜或肩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的肩袖撕裂患者30例为手术组,采用保守治疗的肩袖撕裂患者20例为保守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及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SES),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24~36个月的随访。术后无感染、切口不愈合、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手术组和保守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治疗组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65岁以上老年肩袖损伤术后疼痛缓解满意,肩关节功能恢复明显。
戴海峰李嘉王智慧刘凤徐丛
关键词:肩袖关节镜
鲑鱼降钙素对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影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的疗效影响。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6年6月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38例,依据术后是否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其中3部分骨折11例、4部分骨折8例,骨密度(0.58±0.14) g/cm^2;对照组19例,其中3部分骨折10例、4部分骨折9例,骨密度(0.58±0.11) g/cm^2。检测两组术前、术后4、8、12、24、48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并行VAS疼痛评分,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35例患者获得1年随访。治疗组假体周围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8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eer评分总分及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及活动度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Neer评分系统,治疗组优10例,良5例,可3例;对照组优3例,良9例,可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提高假体周围骨密度,恢复肩关节功能,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戴海峰刘凤李嘉王智慧吕永明徐丛
关键词:骨质疏松鲑鱼降钙素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固定组,33例)和人工肱骨头置换(置换组,32例)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功能;应用疼痛VAS评分、ASES评分以及Constant评分系统对两组肩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术后3个月,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功能以及VAS、ASES、Constant评分置换组均明显优于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功能以及VAS、ASES、Constant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人工肱骨头置换可更好地缓解疼痛,更早地获得较好的肩关节活动度。
戴海峰李嘉王智慧刘凤徐丛吕永明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
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26例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6例高龄(年龄>60岁)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出院后每隔3个月随访1次。观察患者术后大小结节骨性愈合情况、肩关节假体位置。术后6个月采用双能X线测量患者左股骨颈骨密度。末次随访时采用肱骨近端骨折Neer评分及Constant评分系统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本组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4.2个月。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大小结节均骨性愈合,假体无松动、下沉、脱位。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左股骨颈骨密度分别为(0.67±0.05)、(0.87±0.07)g/cm2,二者相比,P<0.05。末次随访时26例患者Neer评分为优1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8.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评分分别为(63.2±5.4)、(66.8±6.5)分,二者相比,P<0.05。结论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较好。
戴海峰徐丛王智慧刘凤吕永明李嘉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骨质疏松
关节镜下缝线桥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肩袖撕裂2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桥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肩袖撕裂患者26例,均应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术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UCLA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活动度。术后3个月X线评估肱骨大结节愈合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应用便携式肌力测试仪测定肩袖肌群力量:Jobe试验测量冈上肌、Life-off试验测量肩胛下肌、0°外旋试验测量冈下肌和小圆肌。结果患者均获随访,VAS评分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P均<0.05;UCLA、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P均<0.05。术后3个月肱骨大结节均骨性愈合,与术前比较,术后肩袖肌群力量较术前提升(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合并肩袖撕裂患者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戴海峰李嘉刘凤王智慧杜元良徐丛
关键词:肱骨大结节骨折肩袖撕裂
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头坏死近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2月~2015年6月因肱骨头坏死行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5例;年龄48~80岁,平均71.7岁,左肩7例,右肩6例,合并肩袖损伤9例,均行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应用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ASES)评分系统,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同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随访7~47个月,平均30.0个月,Constant评分平均73.5±6.1、ASES评分平均71.0±8.5,外展平均(97.4±20.0)°,外旋平均(31.2±15.6)°,前屈上举平均(120±16.5)°,1例有臂丛神经损伤表现,术后3个月恢复;1例发生肩胛骨切迹;1例在基盘上方的螺钉周围发现了透亮影。无假体松动、下沉、脱位,肩关节外展、外旋、前屈、上举等功能良好。[结论]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头坏死近期疗效良好,但病例少、随访时间短、中远期疗效仍需临床观察。
戴海峰李嘉刘凤徐丛常乾坤顾建民吕永明
关键词: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