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瑞云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耐药
  • 3篇肺炎
  • 2篇新型冠状病毒
  • 2篇血培养
  • 2篇药性分析
  • 2篇细胞
  • 2篇耐药性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冠状
  • 2篇冠状病毒
  • 2篇肺炎患者
  • 2篇病毒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道炎症
  • 1篇血流感染
  • 1篇烟曲霉
  • 1篇炎症
  • 1篇阳性菌
  • 1篇医院职工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作者

  • 7篇李瑞云
  • 6篇吴小军
  • 3篇查干
  • 2篇聂汉祥
  • 2篇李瑞婷
  • 1篇杨巧玉
  • 1篇刘兰
  • 1篇王爱玲
  • 1篇蔡璇
  • 1篇余红缨
  • 1篇何青
  • 1篇丁续红
  • 1篇金松
  • 1篇黄毅
  • 1篇刘琳琳
  • 1篇王文
  • 1篇李春年
  • 1篇王勋
  • 1篇陈硕
  • 1篇黄红丽

传媒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血培养常见的革兰阳性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5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2 063份,分离革兰阳性菌株,并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实验,按2015年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指导原则的标准判定实验结果,计算出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和敏感率(S)。结果血培养分离出革兰阳性菌1 051株,其中葡萄球菌754株(71.74%),肠球菌属96株(9.1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47.86%、65.00%;MRSA对阿米卡星、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四环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在55%以上,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2%,但对复方新诺明、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保持着较好的敏感性;MRSCN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率良好,为0~3%;屎肠球菌(EFM)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EFA)。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及氯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对复方新诺明、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及氯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属。结论血流感染血培养中革兰阳性菌存在严重耐药,MRSA、MRSCN、屎肠球菌耐药情况尤为严峻,应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合理用药。
李瑞云查干吴小军
关键词:血培养革兰阳性菌耐药性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摘要】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与烟曲霉引起的变态反应相关,常发生在哮喘和肺囊性纤维化患者中。ABPA可引起血清总IgE水平升高,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肺浸润和中心性支气管扩张,严重者可导致肺纤维化等肺组织的不可逆破坏。故ABPA的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将对近年来ABPA的发病机制、临床分期、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治疗研究新进展进行介绍。
查干李瑞婷李瑞云吴小军
关键词:变态反应烟曲霉
抗CD1d单克隆抗体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抗CD1d单克隆抗体对鸡卵清白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1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抗CD1d单克隆抗体组、哮喘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抗CD1d单克隆抗体组、哮喘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OVA和PBS致敏和激发;抗CD1d单克隆抗体组在激发前1h尾静脉注射抗CD1d单克隆抗体,哮喘组和对照组以等量PBS代替。分别采用HE和PAS染色检测肺组织学和支气管杯状细胞数量;瑞氏-姬姆萨染色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IgE和BALF中IL-4、IL-5、IL-13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肺Ⅰ型NKT细胞、IL-4^+和IFN-γ^+Ⅰ型NKT细胞的数量。结果:抗CD1d单克隆抗体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和气道基底膜杯状细胞减少;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血清OVA特异性IgE和BALF中IL-4、IL-5、IL-13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均P<0.05)。抗CD1d单克隆抗体组小鼠肺Ⅰ型NKT细胞、IL-4^+和IFN-γ^+Ⅰ型NKT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哮喘组(均P<0.01)。结论:抗CD1d单克隆抗体可能通过抑制Ⅰ型NKT细胞活性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杨巧玉何青刘琳琳陈硕王爱玲李瑞云余红缨黄毅丁续红聂汉祥
关键词:哮喘气道炎症
血培养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杆菌与肺炎克雷伯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血培养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2012年10月—2015年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送检血培养阳性的标本中分离大肠埃希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均采用BACTEC-FX B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阳性标本用BD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Phoenix-100进行鉴定,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结果临床血培养标本共检出肠杆菌科921株,包括大肠埃希杆菌487株(52.88%)及肺炎克雷伯杆菌184株(19.98%),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杆菌314株(64.48%)和肺炎克雷伯杆菌184株(32.61%)。产ESBLs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红霉素类等抗菌药表现出高的耐药性(62.1%~100%),阿米卡星(5.2%)及派拉西林/他唑巴坦(10.3%)表现出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美洛培南(0.9%)、亚胺培南(0)碳青酶希类等抗菌药效果最好。血培养中产ESBLs菌株对各种抗菌药(除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培养中产ESBLs大肠埃希杆菌与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并具多重耐药特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仍是最敏感抗产ESBLs菌的药物,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亦保持了良好的抗菌活性。应加强产ESBLs菌株的监测及耐药性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对控制产ESBLs菌株的播散以及耐药基因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查干李瑞婷王文李瑞云金松王勋李春年吴小军
关键词:血培养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血液、体液培养阳性的病原学、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COVID-19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情况,指导COVID-19治疗。方法:收集2020年1—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长、合并基础疾病、转归、侵入性操作、标本类型、微生物、耐药情况,分析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合并感染病原菌情况。结果:42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6.5岁,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占92.9%;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占76.2%(32/42);共培养出67株阳性病原菌,主要病原菌为真菌(16株,23.9%)、鲍曼不动杆菌(14株,20.9%)、铜绿假单胞菌(7株,10.4%)、大肠埃希菌(6株,8.9%);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血液、皮肤;鲍曼不动杆菌在侵入性操作组高于未行侵入性操作组(P<0.05);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在侵入性操作组低于未行侵入性操作组(P<0.05)。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100%、66.6%、42.9%、0,未发现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COVID-19合并细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侵入性操作和合并基础疾病是引起合并感染的主要原因,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对COVID-19的严重程度、患者死亡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侵入性操作是患者合并感染的重要原因,且合并感染的菌株存在多重耐药,临床上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侵入性治疗。
刘兰黄红丽加明明李瑞云蔡璇吴小军
关键词:病原学耐药侵入性操作
白细胞增高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白细胞增高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征,探讨患者血清炎性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31日至2020年2月14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隔离病房收治的白细胞增高的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和血液检验。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普通型(9例)、重型(62例)和危重型(39例)3组;根据是否首次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分为首次白细胞增高组和非首次白细胞增高组。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炎症相关标志物水平,分析和比较各组外周血炎症相关标志物各指标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疾病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白细胞增高的COVID-19患者110例,男性多见,重症、危重症高龄多见,危重症死亡率高。②将患者按病情危重程度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发现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白细胞、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数值均高于普通型(P<0.05),淋巴细胞比例低于普通型患者(P<0.05),PCT(降钙素原)变化不明显;危重型患者年龄高于重型患者,LDH、中性粒细胞比例、CRP数值均高于重型患者(P<0.05),淋巴细胞比例低于普通患者(P<0.05),PCT变化不明显;③比较首次白和非首次白细胞增高两组患者资料,发现首次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组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危重比例高、死亡率高(P<0.05),且LDH、中性粒比值、CRP、PCT较非首次白细胞增高组高,淋巴细胞比值低,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增高的COVID-19患者病情较重;入院首次白细胞增高的COVID-19患者重型和危重型多见,死亡率高;白细胞增高的COVID-19患者多合并细菌感染,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瑞云聂汉祥吴小军
关键词:白细胞
医院职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职工,了解医院职工COVID-19的临床特征,以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均为2020年1月31日—2月1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隔离病房95例确诊COVID-19的本院职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症状、血液检查、呼吸道病毒鼻咽拭子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痰液、大便)、胸部CT影像学、临床转归等。结果:①本院职工COVID-19感染患者中,发病中位数年龄为35岁。女性(61例)明显多于男性(34例)。医务人员(81例)明显高于非医务人员(14例)。既往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12例(12.6%)。行有创性操作(气管插管、胃镜、鼻咽喉镜、血液透析等)9例(9.5%)。按临床分型分为轻型5例(5.3%),普通型84例(88.4%),重型5例(5.3%),危重型1例(1.1%)。从发病到住院时间中位数为5 d。②发病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67例(70.5%)、咳嗽60例(63.2%)、乏力39例(41.1%)等。③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90例(94.7%),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75例(78.9%),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9例(30.5%)。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有21例(22.1%)。血小板计数、肾功能(肌酐)等指标基本上无明显改变。其中43例(45.3%)患者出现总蛋白下降,36例(37.9%)患者出现白蛋白下降,其中12例(12.6%)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其中78例患者行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鼻咽拭子核酸检测,仅3例患者核酸阳性。④根据影像学检查,有5例患者胸部CT无肺炎样改变,90例患者肺部呈肺炎样改变。其中66例(69.5%)患者表现为双肺肺炎。其中70例(73.7%)患者表现为片状、斑片状、结片状磨玻璃影或絮状影,部分伴条索影。其中3例(3.2%)病变以实变为主要表现,部分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1.1%)患者合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结论:医院职工COVID-19在临床症状、血液检查、胸部CT表现与普通患者基本类
殷静李瑞云吴小军
关键词:医院职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