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致过敏性休克死亡被引量:3
- 2000年
- 患者男,70岁,因胃癌术后肝转移收入院。患者曾用青霉素,头孢菌素治疗,未发生过敏反应。无其它过敏史和哮喘史。经查身体各项指标符合手术要求。入院后7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肝动脉插管皮下置泵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病人清醒,生命体征稳定。术后2天上午9时55分,为抗感染,在青霉素皮试阴性下,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6g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滴速60滴/min,当滴入450ml时,患者突发心慌、胸闷、出冷汗,BP 60/45mmHg(8/6kPa.),发生过敏性休克。停止阿莫西林输入,立即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进行抢救。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注。
- 方世平潘振宇
- 关键词:过敏性休克药物不良反应
- 青霉素类口服制剂不良反应系统性定量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索青霉素类口服制剂 (QMSK )不良反应 (ADR )的发生规律。方法 :以《中国药学文摘》1995年1月~2003年4月发表的QMSK的ADR文摘为线索检索原刊文献 ,按设定的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QMSK所致的ADR共计334例 ,其中男性121例 ,女性213例 ;ADR以药疹为主 (74 55 % ) ;73 5 %过敏性休克是首次服药后30分钟以内发生 ;以阿莫西林的ADR报道最多。结论 :QMSK亦应按其注射剂的规则应用。
- 方世平杨宝玉潘振宇王燕平
- 关键词:药物流行病学
- 青霉素类口服制剂致过敏性休克中文文献的系统性综述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了解青霉素类口服制剂的安全性问题。方法 :收集近 5年国内有关青霉素类口服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青霉素类口服制剂所致过敏性休克 2 0例 ,其中青霉素V钾片引起 8例 ,阿莫西林引起 8例 ,氨苄西林 4例。2 0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经抢救 18例恢复 ,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青霉素类口服制剂首次口服前应当做皮试 ,对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禁用 ;高敏体质患者应慎用。
- 方世平杨宝玉王燕萍潘振宇
- 关键词:青霉素类口服制剂安全性过敏性休克
- 一种股骨颈新型空心加压交锁螺钉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股骨颈新型空心加压交锁螺钉系统,主螺钉一端刻有螺纹,另一端连接尾帽,主螺钉侧壁距尾帽近的一端开有垂直固定孔,远的一端开有斜角固定孔,导向器辅助打孔套筒的倾斜段上开有辅助斜角固定孔,平行段上开有辅助垂直固定孔...
- 潘振宇
- 文献传递
- 青霉素类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
- 2003年
- 目的 :探索青霉素类口服制剂 (QMSK)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 ,评价其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以《中国药学文摘》1995年 1月~ 2 0 0 1年 3月共 75期发表的QMSK的ADR文摘为线索检索原刊文献 ,搜集资料 ;按设定的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QMSK所致的ADR共 16种计 2 73例。结论 :QMSK应当按其注射剂的规定严格控制使用。
- 方世平杨宝玉潘振宇王燕平
- 关键词:青霉素类口服制剂统计分析
-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复合组织瓣移位术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 喻爱喜陶圣祥邓凯余国荣祝少博潘振宇陈振光谭金海魏任雄曾忠华
- 主要内容:交通事故、建筑意外等手足外伤临床上较为多见,在这些外伤处理后期常存在皮肤、肌肉软组织缺损,且多合并骨髓炎、骨缺损和死腔形成等情况。传统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足踝及拇指的功能,甚至截肢、截指,丧失劳动力...
- 关键词:
- 关键词:手术修复
- 一种中药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中药凝胶剂,其原料组成为:7.5-12.5wt%的薄荷脑、5.5-8.5wt%的姜黄饮片、5.5-8.5wt%的白芷饮片、2.5-4.4wt%的天花粉饮片、2.5-4.4wt%的赤芍饮片、2-4wt%的氮酮、1.5-3w...
- 方世平王智勇孙曼春潘振宇罗国庆吴建元曾辉
- 文献传递
- 骨欣肽致药物热6例被引量:2
- 2002年
- 潘振宇王燕萍方世平
- 关键词:药物热病例报告
- 感冒通片不良反应系统性定量分析
- 方世平王燕萍杨宝玉潘振宇
- 关键词:感冒通片剂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一种股骨颈新型空心加压交锁螺钉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股骨颈新型空心加压交锁螺钉系统,主螺钉一端刻有螺纹,另一端连接尾帽,主螺钉侧壁距尾帽近的一端开有垂直固定孔,远的一端开有斜角固定孔,导向器辅助打孔套筒的倾斜段上开有辅助斜角固定孔,平行段上开有辅助垂直固定孔...
- 潘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