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松
- 作品数:20 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 王岩松李玉前李宏斌
-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 目的:探讨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及劈三角肌微创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使用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102例,其中获得随访68例,男性19例,女性49例...
- 王岩松王晓东李宏斌
- 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和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和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结合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 PHILOS,SYNTHES,Switzerland)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40例新鲜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8例,女2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采用三角肌胸大肌入路,20例)和微创组(采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20例)。分析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Constant评分,随访时复查患肩的x线正侧位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33个月,平均16个月。均无切口感染,均获骨性愈合。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微创组患者Constant评分56.7±5.9、83.1±6.4,均优于常规组41.8±5.2、78.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患者Constant评分85.2±53与常规组84.6±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中2例出现头静脉损伤。结论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较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更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优良方法。
- 侯建伟谢仁国王晓东李宏斌王岩松
- 关键词:肩关节入路
-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过程中,腋神经与内固定钢板的解剖关系及腋神经损伤的风险评估。方法解剖12例成人上肢标本,按标准置入Synthes公司PHILOS钢板,了解腋神经走行,并测量腋神经与钢板各孔中心点、肩峰与腋神经、肩峰与钢板顶端之间的距离。结果近端的7个孔(A1-D)及远端的4个孔(G-J)距离腋神经均>10 mm;E孔位于腋神经走行区域;F孔距离腋神经平均6.2 mm,其中2例<2 mm;肩峰至钢板顶端平均32.1 mm,肩峰至腋神经平均69.8 mm。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术中可安全的经皮置入除E和F孔以外的所有螺钉孔。当需要固定E或F孔时需扩大切口,显露腋神经及螺钉孔,直视下置钉,可有效避免损伤腋神经。
- 王岩松王晓东李宏斌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腋神经
- 单一仰卧位全镜下骨折复位固定或联合踝关节外侧韧带修补治疗5例距骨颈骨折
- 2024年
- 距骨骨折较为少见,大多为高能量损伤导致,如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常常伴有骨折块的严重移位、软组织损伤及全身多发创伤。距骨骨折约占足踝部骨折的3%~5%[1],距骨骨折分为距骨头骨折、距骨颈骨折、距骨体骨折及距骨后突骨折,其中距骨颈骨折约占50%以上,距骨体骨折占13%~23%,距骨后突骨折占25%,距骨头部骨折占2.6%~10.0%[2-3]。
- 侯建伟桂鉴超王岩松冯骏梁惠娟顾玉婷
- 关键词:仰卧位距骨颈骨折外侧韧带
- 克氏针折弯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克氏针折弯器,包括两个折弯棒(1),所述折弯棒(1)的端部设有第一折弯孔(11)和第二折弯孔(12),所述第一折弯孔(11)和第二折弯孔(12)的孔径均大于克氏针(2)的直径,所述第一折弯孔(11)沿所述...
- 蔡鑫王晓东王岩松陆辉万宏来朱云华
- 文献传递
- 经胸三角肌入路及劈三角肌微创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及劈三角肌微创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68例,根据Neer分型,两部分骨折41例,三部分骨折27例。非微创组41例行胸三角肌入路,微创组27例行劈三角肌微创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影像学肱骨颈干角、骨折愈合时间、Constant评分等。结果:(1)手术时间:微创组(85.3±45.7)分,非微创组(118.5±3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失血量:微创组(95.2±43.7)m L,非微创组(157.8±88.6)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住院时间:微创组(4.5±2.2)天,非微创组(7.4±3.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微创组58.4±9.5,非微创组78.2±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非微创组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微创劈三角肌入路内固定手术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早期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传统手术。
- 王岩松王晓东李宏斌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骨折固定术微创
- 内侧撑开技术辅助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 Ⅱ型、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内侧撑开技术辅助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骨科对20例新鲜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3~70岁,平均(44.5±0.5)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标准进行分型,Ⅱ型9例,ⅢAB型10例,ⅢAC型1例。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制动、冰敷、镇痛等对症治疗,完善检查后采用内侧撑开技术辅助跗骨窦切口进行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5个月,平均(11.9±0.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3.2±0.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学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评定疗效,优15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随访时间内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感染,无复位丢失,无腓肠神经受损,无腓骨肌腱炎等。结论 内侧撑开技术辅助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不仅能有效纠正内侧短缩、内翻畸形,恢复跟骨解剖形态,而且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中失血少、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新鲜跟骨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的一种优良方法。
- 侯建伟王晓东刘朋王岩松王勤冯俊
- 关键词:跟骨骨折
- 经三角肌微创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比较经三角肌微创入路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6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45例;年龄(64.6±9.2)岁。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微创组(34例,采用经三角肌微创入路PHILOS固定)与标准组(31例,采用胸大肌三角肌入路PHILOS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2年影像学评分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97.9±16.6)mL显著少于标准组的患者(155.8±27.4)mL,术中透视次数(12.0±1.8)次显著多于标准组患者的(6.7±1.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43.9±5.5)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2年影像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标准组患者比较,微创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的力量评分显著较低,Neer分型四部分骨折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与标准组均有1例螺钉穿出,均有1例患者出现完全缺血性坏死,分别有1、3例患者出现部分缺血性坏死。结论与胸大肌三角肌入路相比,经三角肌微创入路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肱骨头血供破坏少等优势。但对于Neer四部分骨折,可能更适合采用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治疗。
- 王岩松王晓东李宏斌侯建伟应朗
- 关键词:骨板
- Allgower-Donati缝合技术在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Allgower-Donati缝合技术缝合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闭合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双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30例采用普通褥式缝合技术缝合切口(对照组),30例采用Allgower-Donati缝合技术(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侧别及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及身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 d及1、2周手术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2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生理健康部分评分,包括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4项。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1周内观察组1例、对照组7例出现切口渗液,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观察组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远期切口并发症。随时间延长,两组VAS评分均降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SF-36评分中PF、RP、BP、GH 4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普通褥式缝合,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中采用Allgower-Donati缝合技术缝合切口,可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发生风险。
- 冯骏侯建伟王岩松杨云峰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闭合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