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倩

作品数:14 被引量:257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微生物
  • 6篇微生物活度
  • 5篇微生物区系
  • 4篇水稻
  • 4篇水稻土
  • 4篇土壤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还田
  • 2篇稻草还田
  • 2篇栽培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微生物区...
  • 2篇晚稻
  • 2篇微生物数量
  • 2篇秸秆
  • 2篇秸秆还田
  • 2篇活度
  • 1篇稻草覆盖
  • 1篇性状
  • 1篇液相

机构

  • 12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省农业厅
  • 1篇湖南省原子能...

作者

  • 12篇李倩
  • 6篇谭周进
  • 4篇肖启明
  • 3篇饶力群
  • 3篇李建国
  • 2篇周清明
  • 2篇吴秋云
  • 2篇黄科
  • 2篇屠乃美
  • 2篇陈冬林
  • 2篇邝玮琦
  • 1篇刘明月
  • 1篇彭国平
  • 1篇熊兴耀
  • 1篇于华忠
  • 1篇杨海君
  • 1篇盘莫谊
  • 1篇吴旭
  • 1篇张杨珠
  • 1篇何长征

传媒

  • 3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园艺学报
  • 1篇作物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牧对张家界索溪峪景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度的影响被引量:19
2005年
为了探明旅游对张家界景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放牧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牧显著影响了0~5cm土壤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总数,活动区的细菌和真菌等主要有机质分解菌明显低于缓冲区和背景区,而背景区的放线菌明显高于缓冲区和活动区。在5~15、15~25cm土壤层中,细菌和放线菌总数没有受到放牧的影响,但背景区和缓冲区的真菌总数均显著高于活动区,活动区的细菌在5~15cm土壤中最多,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在缓冲区和背景区土壤中,3类微生物的数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放牧也对表层土壤中的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以及反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生理群造成了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在0~5和5~15cm2个土壤层中,缓冲区和活动区的微生物活度均明显高于背景区,而缓冲区的微生物活度与活动区的微生物活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微生物活度表现为活动区>缓冲区>背景区;在15~25cm土壤层中,活动区与缓冲区的微生物活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缓冲区与背景区的微生物活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活动区的微生物活度明显高于背景区的微生物活度。
谭周进肖启明杨海君李倩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微生物活度放牧旅游活动
早稻秸秆还田对次年早稻土微生物及酶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制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定位试验进行了0%、33%、67%、100%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对次年早稻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稻草腐解酶活性、氨化作用强度及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次年早稻生长期内,土壤好气性和嫌气性细菌数量呈现前期迅速提高,中后期快速下降的趋势,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现前期迅速下降,中后期缓慢上升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活度则呈前期上升,中期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后期又有所回升的趋势。土壤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以分蘖盛期为界点,表现出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的特点;土壤脲酶呈现先缓慢下降,再迅速下降,最后再缓慢上升的趋势;而土壤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早稻各个生育期的变化不大。土壤氨化作用强度的变化特点是先下降后上升,在齐稳期达到高峰后又迅速下降;而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则呈现前期快速下降、中期缓慢增加、后期再急剧下降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分析评价发现,在双季稻栽培时,配合水稻专用复混肥一次性施用,以早稻秸秆2500~5000kg·hm^-2翻耕还田较为适宜。
盘莫谊谭周进李倩李建国陈冬林张杨珠
关键词:稻草还田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微生物活度
罗汉果快繁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脱毒瓶苗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6-BAI,BA,NAA,蔗糖为实验因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并且利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最适合罗汉果脱毒苗茎段增殖培养基。结果如下:在所有实验方案中,MS+6-BA 0.7mg/L+IBA 0.1 mg/L+NAA 0.01 mg/L+蔗糖20 g/L+琼脂粉5 g/L,pH=5.8为最优增殖培养基,30 d后最高增殖系数为11.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6-BA 0.1 mg/L+NAA 0.1 mg/L+活性碳0.01%+琼脂5%+蔗糖30%,pH=5.8,生根率为95%。
邝玮琦饶力群李倩聂凯彭国平
关键词:快繁技术SPSS
少免耕栽培晚稻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度的动态影响被引量:25
2005年
为探明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以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保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1/3稻草覆盖少免耕对晚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度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几类微生物的数量在晚稻不同生育期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且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好气性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生物活度从高到低为少耕土壤、翻耕土壤、免耕土壤,而厌气性细菌数量从高到低为翻耕土壤、少耕土壤、免耕土壤.通过对土壤微生物分析评价发现,在提高土壤质量和利于作物生长方面,少量秸秆还田少耕要优于少量秸秆还田翻耕和免耕.
李倩谭周进李建国屠乃美肖启明
关键词:少免耕水稻土微生物区系微生物活度
栽培技术对马铃薯花青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马铃薯匍匐茎和块茎的花青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最有利于花青素在马铃薯匍匐茎和块茎中积累的组合为:品种选用紫洋,施肥水平180 kg/667m2,密度为5 555株/667m2,采取不覆盖方式,成熟期匍匐茎和块茎中花青素含量分别达19.203和33.127 mg/kg。
许婷吴秋云李倩刘明月宋勇何长征熊兴耀黄科
关键词:马铃薯花青素匍匐茎块茎
萝卜硫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4年
综述了萝卜硫素(sulforaphane,1–异硫氰酸–4–甲磺酰基丁烷)的合成机理,以及影响萝卜硫素含量的内源和外源因素,为开展萝卜硫素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姚丹燕吴秋云李倩黄科
关键词:影响因素
稻草还田量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被引量:46
2006年
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稻草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用于早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减少环境污染和保障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还田量比例为0、33%、67%、100%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对晚稻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4类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和微生物活度在晚稻不同生育期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且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好气性细菌数量最多,33%秸秆量还田土壤的次之,67%和100%秸秆还田土壤的较少,在晚稻收割期,无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最少。33%秸秆量还田的土壤厌气性细菌的数量最多,而67%和100%还田秸秆量土壤较少,无秸秆还田的最少。在晚稻分蘖盛期无稻草覆盖翻耕土壤的真菌数量最多,在晚稻收割期,有秸秆还田的土壤中真菌数量较无秸秆还田土壤的要多。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在晚稻分蘖盛期最多,在晚稻齐穗期,稻草还田土壤放线菌的数量比无稻草还田土壤要多。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分蘖盛期最高,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高于无稻草还田的土壤。土壤微生物活度在晚稻齐穗期有所降低,而在晚稻收割时又有所增加,但稻草还田土壤的微生物活度要比无稻草还田土壤的高,且67%稻草还田土壤比33%和100%稻草还田土壤的要低。通过土壤微生物分析评价发现,在翻耕栽培晚稻时,33%的早稻秸秆还田量较好。
谭周进李倩李建国屠乃美肖启明周清明陈萱
关键词:水稻土微生物区系微生物活度
罗汉果苷V提取条件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建立罗汉果苷V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罗汉苷V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汉果苷V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回流时间为120min,物料比为1∶15(m∶V),回流温度为60℃。该条件下罗汉果苷V的提取率可达到72%。
李倩饶力群王辅恒杨华邝玮琦
关键词:最佳提取工艺高效液相色谱
稻草还田对晚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7
2006年
通过早稻秸秆翻耕还田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与活度、秸秆腐解酶活性和氨化、硝化作用强度的动态影响试验研究表明:稻草翻耕还田的条件下,在晚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除土壤放线菌数量一直呈下降态势之外,土壤好气性细菌、厌气性细菌和真菌数量均呈现前期急剧增加、中期缓慢减少、后期迅速减少的变化特征,土壤微生物活度则呈现前期迅速增强、达到最大值,中期迅速下降,后期缓慢回升的变化趋势;土壤木聚糖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则呈前期增加、中期最高、后期迅速下降的特点;土壤氨化作用强度一直呈下降态势,而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则呈前期增强、中期最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上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活度、秸秆腐解酶活性和氨化和硝化作用强度的动态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分析评价发现,在晚稻栽培时,配合水稻专用复混肥一次性施用,以早稻秸秆2500~5000kg/hm^2翻耕还田较为适宜.
谭周进李倩陈冬林周清明肖启明李建国
关键词:水稻土微生物区系微生物活度土壤酶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被引量:71
2006年
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途径,其还田方式可分为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两种。秸秆还田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提高酶的活性。但它也存在抑制作物生长,传播病虫害和环境污染等弊端。
李文革李倩贺小香
关键词:秸秆还田还田方式理化性状生物学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