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元亮

作品数:19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脊柱
  • 4篇入路
  • 4篇椎板
  • 4篇椎板成形
  • 4篇脊柱炎
  • 3篇带肌蒂
  • 3篇腰椎
  • 3篇椎管
  • 3篇颈椎
  • 3篇肌蒂
  • 3篇成形术
  • 2篇胸椎
  • 2篇胸椎管
  • 2篇硬膜下
  • 2篇真菌感染
  • 2篇植骨
  • 2篇置换术
  • 2篇入路切除
  • 2篇髓外
  • 2篇髓外硬膜下

机构

  • 17篇青岛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9篇孙元亮
  • 8篇王亭
  • 8篇郑修军
  • 8篇寇建强
  • 6篇柳翔云
  • 4篇李书忠
  • 4篇王杰
  • 3篇刘小臻
  • 2篇刘艳娣
  • 1篇王晓娟
  • 1篇李其一
  • 1篇王娟
  • 1篇郭建伟
  • 1篇孙峰
  • 1篇王湘达
  • 1篇杜春艳
  • 1篇杜现法
  • 1篇刘冰
  • 1篇李田米
  • 1篇祁磊

传媒

  • 3篇青岛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骨科夹板安装紧固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固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骨科夹板安装紧固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滑动支撑板、长度调整机构、长度连杆、传动机构、支撑板、拨叉、装夹机构、装夹滑动板、法兰、角度卡块、装夹板、推动连杆、连杆滑动柱、制动连杆和制动拨...
孙元亮马玉龙
文献传递
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效果
2024年
评价一种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感染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8年2月至2023年11月,我科收治15例腰椎布氏杆菌感染病人,均采用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男性11名,女性4名,病变均为1个节段。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情况发生,术中取出的病灶组织细菌培养均布氏杆菌结果阳性。术后对所有病人进行6-16个月不等的随访,平均13.7个月。全部病人的临床症状在手术后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病人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5±0.7)分,至手术后6个月下降为(1.5±0.4)分。手术后6个月门诊复查腰椎正侧位片显示,手术节段已骨性融合。至最长随访时间,无病人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及断裂清理。结论 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确切治疗方式。
柳翔云郑修军寇建强孙元亮
关键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腰椎后入路清创术
PVP与PKP治疗伴真空征的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有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VC)的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经椎体强化术治疗的伴IVC的无神经症状OVCFs病人62例(65个伤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VP及PKP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d和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伤椎前壁高度占比和局部后凸Cobb角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后1d的VAS评分、伤椎前壁高度占比和局部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与术后1d相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人VAS评分下降(P<0.05),PVP组伤椎前壁高度有丢失(P<0.05),PKP组后凸Cobb角有增加(P<0.01)。与PVP组比较,PKP组术后1d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壁高度占比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3、7.664,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和邻近节段骨折的发生率均低于PKP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VP和PKP是治疗伴IVC的无神经症状OVCFs的有效方法。在恢复伤椎前壁高度方面PKP优于PVP,但PKP后局部后凸远期可能有加重。
王杰曹振鲁孙元亮强炜王娟王亭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
颈椎邻近节段病变的研究进展及预防措施被引量:1
2020年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是治疗颈椎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尽管该手术在临床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术后每年约3%的患者出现邻近节段的退行性改变,多数邻近节段病变(ASP)的发生不可避免,且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DR)可以更好地保留颈椎的自身活动度,相比融合手术可以减缓或避免ASP的发生。现有研究证实,手术方式及术者操作对ASP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非融合代替融合治疗方案、恢复颈椎矢状面曲度以及合理选择手术节段可以有效预防ASP的发生。
孙峰寇建强刘洋孙元亮郑修军
关键词: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一种重症医学呼吸支持用气道畅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症医学呼吸支持用气道畅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筒,安装筒主要由调节筒和调节杆组成,调节筒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调节筒的上表面卡接有滑套a,调节杆的底端穿过...
刘冰王晓娟孙元亮许庆超盖丁凯
文献传递
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对比分析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两种椎板回植技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15例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7例采用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治疗,B组8例采用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两组间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植或塑形椎板数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花费、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7d、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术后7d、3个月、6个月的CT检查评估椎板的骨吸收、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种方式均可对肿瘤进行良好的暴露和完整切除。A组患者随访时间为8.1±2.9个月,B组为8.6±3.0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均未复发。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再植或塑形椎板数量、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总花费均小于A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7d、6个月的腰腿痛VAS及ODI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1例患者术后趾感觉过敏,1周后消失;A组1例出现脑脊液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6个月时,A组7例患者回植椎板均未完全骨融合,B组8例患者肌蒂侧椎板均完全骨融合;A组7例观察到骨吸收,B组8例未发现骨吸收。结论: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椎板回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髓外硬膜下肿瘤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带肌蒂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手术时间缩短,住院花费降低,并在减少骨坏死、骨吸收和加速骨融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别永晨仲盛惟柳翔云刘小臻寇建强孙元亮郑修军
关键词:髓外硬膜下肿瘤椎板成形术肌蒂再植
培养阴性的成人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
2020年
目的旨在分析培养阴性的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患者,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两组:培养阴性组(A组)、培养阳性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培养阳性率为47.83%(11/23),培养阳性组以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入院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临床症状、体征、脊柱受累节段、脊柱脓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阴性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均低于培养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阴性组病程长于培养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治疗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情况及感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培养阴性组出院时的ESR、CRP、ESR水平低于培养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组CRP下降值大于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SR下降值均小于CRP下降值。结论在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诊疗中,细菌培养阴性患者的ESR、CRP和WBC基础值均显著低于阳性患者;但两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周期和预后情况均较为相近。
戴国华李书忠殷楚强孙元亮侯建文栾梁芮王志超曹振鲁王亭
关键词:原发性化脓性脊柱炎预后
单开门椎板成型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并对单开门椎板成型术在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中疗效予以评价。[方法]2000年3月~2008年3月,40例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平均75.4岁(70~85岁)于本科行单开门椎板成型术。在此同一时期内选择40例年龄在60岁以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平均51.2岁(33~60岁)。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年,平均6.7年(3~10年)。分别对手术前后JOA评分、改善率、影像学表现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老年组术后2年效果最佳,术后5年改善率略低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术前颈椎动力位X线片示颈椎不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可以达到解除神经压迫,维持颈椎稳定性的目的,并在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中有良好的疗效。
孙元亮刘艳娣李牧祁磊
关键词:颈椎病椎板成形术活动度
经硬膜入路环形减压胸椎管狭窄前方致压物1例报告
2020年
从脊髓前方压迫引起的胸椎管狭窄(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的原因有胸椎间盘突出(thoracic disc herniation,TDH)、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胸椎后缘骨赘等,临床症状凶险且呈进行性加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目前认为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2],但因操作难度大,易出现脊髓损伤甚至瘫痪等严重术后并发症[3],尽管治疗TSS的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标准手术方式仍未有定论。
王志超李书忠孙元亮殷楚强王杰刘辰镜曹振鲁王亭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进行性加重胸椎间盘突出骨赘
经带肌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入路切除腰椎管内神经鞘瘤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探讨经带肌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入路切除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6例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带肌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45±14)岁.每例患者均记录是否能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出血量、是否有脑脊液漏,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行站立位腰椎X线片了解腰椎前凸Cobb角改变情况,术后6个月CT检查了解椎板愈合和椎板移位情况.手术前后临床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6例患者肿瘤均顺利完整切除,手术时间为76~117 mins,平均(102±15)mins.出血160~280 ml,平均(256±24)ml.6例患者术后均无脑脊液漏.所有患者均至少随访至术后6个月.术后1个月时ODI和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均明显好于术前(t=7.70、8.63、11.31,均P<0.05).术后6个月时腰椎前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P>0.05).术后6个月时CT随访时椎板缺损处已愈合,椎板无明显缺血坏死表现,无椎板移位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 通过带肌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入路可安全有效地切除腰椎管内硬膜下神经鞘瘤,由于保留了部分椎板的血运,在不需要内固定的情况下,椎板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郑修军刘小臻寇建强孙元亮柳翔云郭建伟王亭
关键词:椎板切除椎板成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