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植骨
  • 2篇入路
  • 2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术
  • 2篇内固定术治疗
  • 2篇结核
  • 2篇脊髓
  • 2篇脊柱
  • 2篇固定术
  • 2篇固定术治疗
  • 2篇杆菌
  • 2篇布氏杆菌
  • 1篇单侧
  • 1篇单侧穿刺
  • 1篇多西环素
  • 1篇氧氟沙星
  • 1篇腰椎
  • 1篇腰椎不稳
  • 1篇占位
  • 1篇植骨融合

机构

  • 8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8篇陈奇
  • 6篇孙翊夫
  • 4篇顾锐
  • 3篇李长宽
  • 1篇姜金兰
  • 1篇吕晓霞
  • 1篇罗文琪
  • 1篇李月影
  • 1篇胡艳龙
  • 1篇李辉
  • 1篇段炼

传媒

  • 2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骨科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年份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后入路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蝴蝶椎伴腰椎不稳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1病例介绍患者,女,40岁,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年加重5个月,曾于当地医院行理疗、腰背肌练习等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7-03-05来我院脊柱外科门诊就诊。
陈奇高旭邵立伟李放吴昌炎孙翊夫
关键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一期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早期疗效对比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比较一期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64例,以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即刻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Cobb角、ASIA分级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④术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KPS评分比较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⑤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内固定松动、复发结核以及内固定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均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结论不同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一期后路内固定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具有显著优势,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邵立伟陈奇李长宽高旭李放吴昌炎孙翊夫
关键词:脊柱结核脊柱融合术清创术内固定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脊髓损伤(SCI)由于复杂病理生理和神经修复再生困难,至今仍旧是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而干细胞因其神经再生和神经保护特性被认为是治疗SCI最有希望的方法。其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近年培养分化方法不断改进、神经修复机制初步阐明,联合移植等综合治疗方案也不断实践,使HUC-MSCs移植治疗效果提高。另外关于HUC-MSCs治疗SCI的临床试验逐渐开展,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表明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人体是安全有效的。本文就HUC-MSCs治疗SCI的研究状况及进展进行综述。
陈奇孙翊夫吕晓霞张福强顾锐高旭邵立伟姜金兰
关键词:脊髓损伤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
单侧穿刺PVP手术联合过伸体位复位技术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PVP手术治疗无神经症状Kümmell病的近期疗效,并观察术前过伸体位复位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12-10-2015-12共收治26例Kümmell病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57-82岁,平均68.1岁;伤椎分布:T113例,T1210例,L19例,L26例,L33例,其中单椎体骨折21例,双椎体骨折5例。术前均予以过伸体位复位技术,待伤椎高度、后凸畸形有一定程度矫正后,予以单侧穿刺PVP手术。结果 4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5.4%)。术后随访16-25个月,平均21.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3 d、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其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亦较术前有明显矫正效果(P<0.05)。结论Kümmell病通过术前体位过伸复位有利于矫正伤椎高度和后凸畸形,联合单侧PVP手术可较好地降低腰背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疗效可靠。
李长宽陈奇孙翊夫高旭邵立伟
硬膜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椎间盘突出等退行性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而硬膜内型椎间盘突出症(intradural disc herniation,IDDH)是一种低发病率的退行性疾病,为了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笔者对IDDH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罗文琪李月影李长宽李辉胡艳龙陈奇顾锐
关键词:后纵韧带HERNIATION马尾神经损害颈椎后路脊髓造影椎间盘组织
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表现及抗菌方案的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表现,比较多西环素+利福平、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病人,分析其临床特征表现,并根据抗菌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多西环素+利福平治疗,观察组行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病人关节疼痛程度予以评估。结果78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脊柱活动受限,其中关节疼痛78例(100.00%)、发热78例(100.00%)、乏力25例(32.05%)、多汗34例(43.59%)、肌肉痛12例(15.38%);CT检查显示病椎及相邻椎体边缘有不同程度破坏及明显骨质增生,病椎间隙狭窄;MRI检查显示病变椎旁软组织异常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布氏杆菌特异性血清凝集试验均呈阳性,血白细胞水平异常11例(14.10%),C反应蛋白水平异常15例(19.23%),红细胞沉降率增快7例(8.97%)。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P<0.05);观察组体温、NR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与对照组(10.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表现多样,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作用,相比于多西环素+利福平抗菌方案,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抗菌方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高旭段炼陈奇吴昌炎李放邵立伟孙翊夫
关键词:布氏杆菌脊柱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
腰椎椎间隙感染肺炎克雷伯菌1例报道被引量:1
2020年
临床上,腰椎椎间隙感染分为特异性腰椎椎间隙感染和非特异性腰椎椎间隙感染。特异性腰椎椎间隙感染包括结核性腰椎椎间隙感染、布氏杆菌性腰椎椎间隙感染、真菌及肉芽肿性腰椎椎间隙感染等。非特异性腰椎感染是指一般化脓性腰椎椎间隙感染。临床上一般以特异性腰椎椎间隙感染中的结核性腰椎椎间隙感染多见,而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腰椎椎间隙感染罕见。我院目前收治1例肺炎克雷伯菌性腰椎椎间隙感染患者,报道如下。
孙浩宇陈奇王亚涛刘泽平牛仁锐饶少雄顾锐
关键词:肉芽肿性肺炎克雷伯菌非特异性结核性布氏杆菌化脓性
椎管内马尾区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被引量:2
2020年
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于副神经节的神经上皮细胞。马尾区副神经节瘤(cauda equina paraganglioma,CEP)少见,从1970年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254余例^([1])。本院收治1例CEP,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54岁,以"腰部疼痛3个月"于2018年1月6日入院。
高旭顾锐陈奇邵立伟吴昌炎李放孙翊夫
关键词:椎管内占位副神经节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