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敏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垂体
  • 1篇血清
  • 1篇羊膜间充质干...
  • 1篇药敏
  • 1篇药敏实验
  • 1篇抑菌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甲状腺
  • 1篇原发性甲状腺...
  • 1篇原发性甲状腺...
  • 1篇诊治
  • 1篇诊治探讨
  • 1篇脂肪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病
  • 1篇人羊膜间充质...
  • 1篇上清
  • 1篇上清液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机构

  • 4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遵义医学院

作者

  • 4篇代敏
  • 3篇杨孟雪
  • 3篇杨波
  • 3篇李思成
  • 3篇李显文
  • 3篇李凤萍
  • 3篇李娅
  • 2篇廖玉兰
  • 1篇许洁
  • 1篇王雪梅
  • 1篇李洁
  • 1篇曹碧兰
  • 1篇张红
  • 1篇曾霓
  • 1篇俞捷

传媒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的临床分析与诊治探讨
2018年
目的: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瘤的不同临床表现,提高对垂体TSH瘤的认识,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方法:收集3例不同类型的垂体TSH瘤或可疑为垂体TSH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影像学资料、免疫组化结果、手术方式和术后情况。结果:1例以甲状腺毒症和甲状腺肿大为首发症状及体征,2例以肿瘤占位效应为首发症状;2例甲状腺素水平升高,3例TSH均升高;3例垂体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均提示垂体大腺瘤;1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2例免疫组化TSH阳性;随访过程中2例术后出现"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经过补充垂体激素治疗目前病情均较稳定。结论:经典的垂体TSH瘤临床较容易识别,但特殊类型的垂体TSH瘤比较容易漏诊或误诊,需要加强医务工作者对垂体TSH瘤各种临床表现的认识,针对各种类型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诊治。
叶凡豪龙彪许洁俞捷李显文杨孟雪杨波廖玉兰李娅代敏李凤萍李思成李洁王雪梅
关键词:甲亢免疫组织化学静止性
误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2例术前表现为甲状腺增大和(或)甲状腺毒症体征,甲状腺功能检查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升高,例1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初步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后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垂体占位性病变,经手术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术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随访1年甲状腺激素均维持正常水平。结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临床罕见,易误诊为甲亢,结合症状体征、内分泌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初步诊断,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叶凡豪龙彪李显文杨孟雪杨波廖玉兰李凤萍安小娟李思成李娅代敏
关键词:垂体肿瘤误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菌实验初探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初步探究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在体外是否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机械分离联合二酶消化法分离获取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同时收集原代至5代细胞培养上清液体外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通过抹药法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打孔法测量抑菌圈大小,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抗菌药物体外药敏实验进行判断。结果原代至2代培养上清液直接抹药组有细菌生长,且无抑菌圈产生,但3~5代上清液抹药组无细菌生长,且抑菌圈大小均值分别为29. 50mm、30. 65mm、30. 00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克痤隐酮组抑菌圈均值为54. 58mm,3~5代上清液与克痤隐酮打孔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从第3代开始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的作用,抑菌效果稳定,但抑菌能力弱于克痤隐酮。
犹忠萍曾霓张红曾文心代敏曹碧兰
关键词:痤疮痤疮丙酸杆菌药敏实验
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糖代谢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以及其对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集T2DM合并NAFLD患者(NAFLD组,n=380)、单纯T2DM患者(T2DM组,n=130)及体检健康者(NC组,n=130)临床资料及血清25(OH)D,计算NAFLD组肝纤维化评分(NFS),同时测定血糖参数。结果 NAFLD组血清25(OH)D低于T2DM组及NC组[(11.95±6.46)vs(13.95±7.06)vs(18.58±3.71)ng/L,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AFLD组尿素是25(OH)D的独立保护因素,AST/ALT、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MAU)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除NFS公式中所含因素外,25(OH)D、ALT是进展性肝纤维化的独立保护因素,Sc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T2DM患者和健康人群比较,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25(OH)D更低,且存在更高发生进展性肝纤维化的风险。
叶凡豪杨孟雪李显文龙彪杨波李思成李凤萍安小娟李娅代敏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5-羟维生素D纤维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