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作品数:86 被引量:446 H指数:13 供职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2003—2013年国内生物医学类科技期刊可吸入颗粒物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大气污染颗粒物已成为全球人口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种疾病直接相关。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2.5,PM2.5)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有效干预已成为我国国民基本的民生需求和医药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关联规则挖掘和共词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国内PM2.5研究团队、研究单位地区分布、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及健康相关研究热点等方面,对2003—2013年国内生物医学类科技期刊中大气颗粒物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为相关研究人员,特别是医药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及时、快速了解国内PM2.5研究信息和发展动向提供参考。 李玉洁 雷蕾 刘栩岑 王娅杰 陈颖 李彦文 温先荣 杨庆 翁小刚 李琦 郭琰 朱晓新 李汉卿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 生物医药 一种治疗应激诱导的抑郁焦虑和学习记忆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应激诱导的抑郁焦虑和学习记忆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纯中药制成,药味数适中,基于充足的中医及西医理论基础之上,对于应激诱导的焦虑抑郁和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并不仅是针对于症状... 陈颖 朱晓新 杨庆 翁小刚 王娅杰 李玉洁 蔡维艳 李琦 杨紫玉 董李晋川复方梭子蟹胶囊对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复方梭子蟹胶囊对4种大鼠胃溃疡模型的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观察复方梭子蟹胶囊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血清中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采用水浸应激、消炎痛、幽门结扎、乙酸浸渍的方法构建4种大鼠胃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梭子蟹胶囊低、中、高剂量组(2.07,4.14,8.28 g·kg^(-1)),阳性药组(法莫替丁7.2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纯水(15 mL·kg^(-1)),大鼠连续灌胃给药14 d。检测各组大鼠溃疡面积、抑制百分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乙酸浸渍模型大鼠胃组织中EGF,TGF-α及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4种模型大鼠的溃疡面积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梭子蟹胶囊能明显降低4种模型的溃疡面积(P<0.05,P<0.01),抑制溃疡损伤率,明显增加血清及胃组织中EGF,TGF-α和EGFR的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复方梭子蟹胶囊对大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消炎痛型胃溃疡、幽门结扎型胃溃疡3种急性胃溃疡模型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乙酸浸渍性慢性胃溃疡模型有治疗作用,并通过促进血清及胃组织中EGF,TGF-α和EGFR的蛋白表达来发挥抗慢性胃溃疡的作用。 杨庆 陈颖 王娅杰 李玉洁 翁小刚 蔡维艳 李琦 尹婕 杜正彩 朱晓新关键词:胃溃疡 大鼠模型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Α 戊己丸中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和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戊己丸中10个活性成分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比较其在正常大鼠和慢性内脏高敏感肠易激综合征(CVH-IBS)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乳鼠结肠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球囊刺激法制备CVH-IBS大鼠模型,灌胃给予戊己丸(给药剂量0.245 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从颈静脉采血,采用UPLC-MS/MS同时检测血浆中10个戊己丸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表小檗碱、二氢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内酯、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血药浓度,计算各成分在正常大鼠和CVH-IBS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建立的UPLC-MS/MS能够灵敏、准确地检测10个戊己丸活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与正常组比较,CVH-IBS大鼠体内10个戊己丸活性成分的吸收速率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达峰时间(t_(max))延长,其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的t_(max)分别从54 min和39 min均显著延长至90 min(P<0.05,P<0.01);各成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均增加,其中吴茱萸碱和芍药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0个活性成分的清除率(CL/F)均降低,其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吴茱萸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戊己丸中活性成分在正常大鼠和CVH-IBS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IBS病理状态下肠道上皮细胞的微结构被破坏和肝脏酶的活性改变有关。 张红 陈颖 陈颖 巩仔鹏 董宇 杨庆 杨庆 李玉洁 蔡维艳 翁小刚 王娅杰 李琦 朱晓新关键词:戊己丸 药代动力学 瑞香狼毒在制备抗肿瘤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瑞香狼毒在制备抗肿瘤转移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瑞香狼毒,既可以是瑞香狼毒药材,也可以是瑞香狼毒提取物,或者单体组分。 朱晓新 李玉洁 肖红斌 李琦 王娅杰 陈颖 杨庆 翁小刚 刘晓霓文献传递 白子菜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观察白子菜对胰岛素抵抗人肝癌HepG2细胞的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transporter4,GLUT4)mRNA表达和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糖原合成激酶-3/3(glycogensynthasekinase-3β,GSK一3/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干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使其产生胰岛素抵抗,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自子菜水提物(Gynura divaricata hot water extracts,GDE)高、低质量浓度(1.0,0.5g·L^-1)组,白子菜总黄酮(G.divaricataflavonoids,GDF)高、低质量浓度(0.2,0.1g·L^-1)组,白子菜总生物碱(G.divaricata alkaloid,GDA)高、低质量浓度(0.1,0.05g·L^-1)组,二甲双胍(1×10^-3mol·L^-1)组,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HepG2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Real-timePCR)检测HepG2细胞InsR,GLUT4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PKB,GSK-3β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0,0.5g·L。GDE组上清液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0.2g·L^-1GDF组上清液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GDE,GDF组InsR,GLUT4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GDE组PKB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GSK-3β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GDF组PKB的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GSK-3β的蛋白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白子菜可改善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InsR,GLUT4mRNA表达和PKB的蛋白表达及降低GSK-3β的蛋白表达相关。 韦乃球 郝二伟 郝二伟 覃文慧 冼寒梅 覃文慧 覃骊兰关键词:糖尿病 HEPG2细胞 胰岛素 分子机制 戊己丸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3年 戊己丸是治疗肠道疾病的中医经典方,由黄连、白芍、吴茱萸3味药组成,具有疏肝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戊己丸对多种消化道疾病动物模型有效,可减轻病理损伤、延缓疾病发展进程,具有镇痛、抗炎、止泻、抗溃疡等多种药理作用。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戊己丸的现代科学研究,包括戊己丸复方配伍机理研究和药代动力学等的研究,从戊己丸的处方来源、化学成分、剂型、现代药理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结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对戊己丸的现代研究进展作总结归纳,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及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戊己丸的现代开发研究及临床优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发挥戊己丸经典复方的更大作用。 郭雨轩 郭诗韵 朱晓新 李玉洁 陈颖 杨庆 李琦 王娅杰 蔡维艳 梁洞泉 翁小刚关键词:戊己丸 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 药物靶点 瑞香狼毒提取物在抗肿瘤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瑞香狼毒提取物,具体涉及6种分离自瑞香狼毒的双黄酮类化合物。体外实验表明,这6种化合物对Bel‑7402人肝癌和NCI‑H157人肺癌细胞株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发明可为研制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先导化合物,有... 朱晓新 李玉洁 肖红斌 李琦 王娅杰 陈颖 杨庆 翁小刚 刘晓霓文献传递 基于神经炎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及中药治疗策略 被引量:6 2017年 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炎症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主要特征是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炎性因子的水平升高。本文综述了神经炎症与多种退行性疾病的关系和体内外模型,并结合中医对"脑病"的认识,总结多种中药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阻止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神经炎症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为逐步揭示中医治疗脑病"证-方-药"的相关规律、特征,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开发防治脑病的新药物提供基础。 强伟杰 陈颖 蔡维艳 杨庆 李玉洁 李琦 王娅杰 翁小刚 朱晓新关键词: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炎症 中药 Chamaejasmine B通过调节细胞乳腺癌自噬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A促血管生成信号的敏感性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瑞香狼毒提取物瑞香B(chamaejasmineB,ICJ)抗乳腺癌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根据前期研究提示,重点聚焦其对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原位乳腺癌模型探究ICJ抗乳腺癌的药效;通过基质凝胶塞实验、Transwell、内皮细胞毛细血管成管实验和主动脉环实验,进一步观察ICJ对于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ICJ对于细胞自噬的影响;免疫共沉淀、Western印迹法和RT-PCR分别检测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通过原位乳腺癌模型,我们首次证明了ICJ对乳腺癌具有显著抗血管生成作用。基质凝胶塞实验进一步验证了ICJ的体内疗效。基于共培养模型,通过Transwell、成管和主动脉环实验,证明ICJ有效抑制肿瘤-HUVEC的新生血管。在机制层面,ICJ对HUVEC细胞凋亡影响较小,LC3Ⅰ/Ⅱ比值升高,LC3点状分布,Beclin-1上调,明显诱导自噬。此外,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ICJ通过与LC3结合,进而抑制VEGFR2水平,其抗血管生成效果与自噬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ICJ可通过VEGFR2减弱促血管生成信号,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有潜力成为乳腺癌抗血管生成化疗的补充用药。 李琦 阚晓溪 尹婕 孙立东 王娅杰 李玉洁 杨庆 肖红斌 陈颖 翁小刚 蔡维艳 朱晓新关键词:化疗疗法 乳腺癌 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