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力

作品数:16 被引量:3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燃烧
  • 10篇流化
  • 10篇流化床
  • 5篇循环流化床
  • 3篇富氧燃烧
  • 3篇N2O
  • 3篇O2/CO2
  • 3篇CO
  • 3篇
  • 2篇氧浓度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煤燃烧
  • 1篇烟气
  • 1篇烟气再循环
  • 1篇乙醇
  • 1篇乳酸
  • 1篇生物反硝化
  • 1篇饲料
  • 1篇碳源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成...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绵阳市农业科...

作者

  • 16篇谭力
  • 11篇吕清刚
  • 10篇赵科
  • 9篇段翠九
  • 5篇赵海
  • 5篇靳艳玲
  • 5篇何开泽
  • 5篇方扬
  • 2篇易卓林
  • 1篇那永洁
  • 1篇刘琦
  • 1篇矫维红
  • 1篇李伟
  • 1篇李晶晶
  • 1篇刘扬
  • 1篇李诗媛

传媒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热能动力工程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锅炉技术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计测技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浮萍培养基的降黏及其发酵产乳酸被引量:1
2020年
浮萍是一种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的可再生廉价生物质资源;乳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尝试以浮萍为原料用发酵法生产乳酸,为了获得高浓度的乳酸,需要增大底物浓度,但高浓度底物会使培养基黏度上升,从而阻碍发酵的进行.因此,首先对浮萍培养基的降黏工艺进行优化,同时考察在高浮萍底物浓度下的分批和补料分批两种发酵模式.结果表明,添加降黏酶后浮萍培养基的黏度(6.38±2.87 Pa·s)与不添加(27.60±5.77 Pa·s)相比可以降低332.60%,发酵获得的乳酸浓度(84.63±0.76 g/kg)也较未添加(69.33±0.66 g/kg)时有显著提高.浮萍底物浓度为260 g/kg时,在添加降黏酶的条件下通过补料分批发酵能获得最高的乳酸浓度达到110.10±1.16 g/kg,乳酸生产强度最高可达2.45±0.03g kg-1 h-1.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只以浮萍为单一底物,不需要添加其他任何营养物质.本研究表明以浮萍为单一底物,通过将降黏酶处理和补料分批发酵相结合可以在高底物浓度下发酵获得高浓度的乳酸,结果可为今后以浮萍为原料发酵生产乳酸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图4参35)
赖烦靳艳玲方扬谭力谭力杜安平何开泽何开泽
关键词:浮萍乳酸降黏补料分批发酵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的炉膛传热特性被引量:10
2012年
在炉膛直径140 mm、高6 000 mm的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上,对高氧气浓度下循环流化床燃烧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在高氧气浓度(39.8%~50.7%)下,分别进行了O2/N2及O2/CO2气氛下煤的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氧气浓度下,试验系统的传热稳定;流化风速、二次风率及燃烧气氛等参数对炉膛总传热系数几乎没有影响;该试验系统的炉膛总传热系数约为27 W/(m2 K),该数值可以为类似传热方式的试验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谭力段翠九赵科吕清刚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O2/CO2富氧燃烧传热
0.15MW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在炉膛直径140mm,高6000mm的0.15MW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试验台上,进行O2/N2气氛高氧气浓度下神木煤的燃烧试验。在50%的整体氧气浓度下实现了稳定的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无局部高温出现;选择适合的一次风率和一次风氧气浓度可有效降低CO、NO和SO2的排放量,但对N2O排放量的影响不大;适当提高二次风口位置,CO和NO的排放量减少,但N2O和SO2的排放量基本不变;通过优化配风,神木煤的燃烧效率从93.80%提高到了96.24%,提高一次风氧气浓度和降低一次风率都有利于神木煤的燃尽。
段翠九谭力赵科吕清刚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污染物排放
流化床O_2/CO_2燃烧(Ⅲ)-氧浓度对粒径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为研究氧浓度对燃料粒径的影响,在15 k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和0.15 MW循环流化床试验系统上进行不同氧气浓度、不同燃料、不同粒径的燃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燃烧高挥发分的煤时,氧气浓度对燃料的热破碎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燃料粒径。50%左右氧气浓度下时,燃烧高挥发分燃料,平均粒径要比在常规空气下燃烧增加约35%。低挥发分的神木半焦在燃烧过程中热破碎较弱,氧气浓度对热破碎特性影响不大,粒径和空气燃烧条件下无明显差异。
赵科谭力段翠九吕清刚
关键词:流化床O2/CO2燃烧热破碎氧浓度粒径
流化床O_2/CO_2燃烧(Ⅱ)-高氧浓度的中试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为给大型循环流化床O2/CO2燃烧系统在高氧气浓度下的燃烧提供参考,在燃烧室直径140 mm、高度6 000 mm的0.15 MW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系统上,在O2/N2气氛中,进行了煤在高氧浓度下的燃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一次风氧气浓度49.0%~53.3%、二次风氧气浓度50.8%~56.0%时仍可以安全、稳定燃烧。煤在燃烧过程中SO2收率为92.2%~94.0%,配风对SO2收率影响不大。不同风量配比下,NOx收率为6.71%~7.64%,N2O收率为5.13%~7.23%。降低一次风氧量,有助于降低NOx收率和N2O收率。推迟二次风加入时间,有助于降低N2O收率,但会使NOx收率升高。
赵科段翠九谭力吕清刚
关键词:流化床O2/CO2燃烧
循环流化床高氧气浓度下的煤燃烧试验
2012年
在燃烧室高度6000 mm、直径140 mm、热功率0 15 MW的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系统上,研究煤在40%以上氧气浓度中的燃烧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在O2/N2气氛下、平均氧气浓度48.8%~52.3%范围内,可以实现普通烟煤的稳定燃烧;通过优化试验参数,煤的燃烧效率达到95.6%;物料循环量为404 kg/h,循环倍率为17.6。
段翠九赵科谭力吕清刚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燃烧
压力和速度对氧化锆分析仪测量值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使用氧化锆分析仪测量气体中氧浓度时发现,压力和速度可能对测量值有影响。本文组建实验系统并进行实验研究,用氧气和空气混合制成高氧气浓度气体,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制成低氧气浓度气体,分别研究了压力和速度对不同氧气浓度下氧化锆分析仪测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锆分析仪在直接插入式安装时,存在最大使用压力;在最大使用压力以下测量时,气体压力对测量值无影响。压力超过最大使用压力时,高氧气浓度下,随着压力升高,测量值减小;低氧气浓度下,随着压力升高,测量值增加。气流速度对分析仪的测量值无影响。
赵科段翠九谭力矫维红吕清刚
高蛋白芜萍株系筛选及蛋白积累条件优化
2022年
以积累总蛋白为目标,评估40个芜萍株系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积累速率,筛选出1株最优株系D0039开展进一步系统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响应面法对D0039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实验模型预测最优的条件组合为尿素氮(NH_(2)^(+)-N)浓度90 mg/L、光照强度150μmol m^(-2)s^(-1)、覆盖率150%,该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为9.72 g m^(-2)d^(-1),蛋白含量为46.96%,蛋白积累速率为7.53 g m^(-2)d^(-1).对预测条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实际干物质积累速率为10.38g m^(-2)d^(-1),蛋白含量为47.13%,蛋白积累速率为6.68 g m^(-2)d^(-1).实际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比较,相对误差分别为6.79%、0.36%、11.29%.可见,响应面分析法提供的实验模型能真实地拟合实际情况;根据上述优化条件,D0039积累蛋白质效率高;结果可为利用芜萍作为蛋白质资源提供技术参考.(图5表3参29)
苏羽华方扬何开泽靳艳玲谭力谭力李瑾萌赖烦杜安平赵海
关键词:芜萍
污泥的热解提油-半焦燃烧工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提出了双流化床中污泥的热解提油-半焦燃烧工艺,组织实验论证并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双流化床中可以实现污泥热解提油工艺和半焦燃烧工艺的耦合,即获得了污泥热解产生的油和气,又实现了污泥的焚烧无害化处理。污泥在双流化床中发生热解反应时,干燥无灰基污泥的油产率为24.1%,是煤的2.4倍,干燥无灰基污泥的轻油产率为8.44%,是煤的9倍。该工艺中,污泥中热量的43.1%转化为油,10.4%转化为热值10.54MJ/m^3的气体燃料,46.5%的热量残留在污泥半焦中,在燃烧炉内燃烧放热。
赵科吕清刚谭力那永洁刘琦
关键词:污泥热解燃烧
循环流化床高浓度富氧燃烧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在0.1 MW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大同烟煤在O2/再循环烟气(RFG)和O2/CO2配气下的高浓度富氧燃烧试验,研究燃烧温度和气氛对燃烧稳定性、烟气中CO2浓度和气体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2/RFG气氛下,在一次风氧气浓度为49.6%-55.2%、二次风氧气浓度为45.3%-51.7%范围内,循环流化床能够稳定运行,烟气中CO2浓度达到90%以上,SO2浓度为87-197 mg/MJ,N2O浓度为48-78 mg/MJ,NO仅为19-44 mg/MJ。与O2/CO2配气燃烧相比,O2/RFG燃烧时除NO浓度基本不变外,CO与SO2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N2O浓度则明显降低。
谭力李诗媛李伟寿恩广吕清刚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烟气再循环气体污染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